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24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24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导入
真理的味道
非常甜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




// 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
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
2
3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召开的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知道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理解伟大的建党精神。(家国情怀)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本课主要分为哪几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基础
推动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材料一:那些对巴黎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归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表现。
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18年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独秀)
天津的觉悟社(周恩来)
新民学会(毛泽东)
1919年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全集》
出版马克思主义刊物
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柱状图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照
京汉铁路江岸工会会员证章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组织工会
出版工人刊物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识字班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20年秋,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同年(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讨建党事宜。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教材研读】结合视频,阅读教材P72,梳理中共一大的相关史实。
时间 地点 代表 内容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领导机构
意义 1921年7月23日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3名代表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七一建党节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家国情怀】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大会上还要选举他为中央局书记?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者和推动者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结合材料说一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
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家国情怀】你怎么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认识?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74,梳理中共二大的相关史实。
时间 地点 内容 奋斗目标
最低纲领
评价 1922年7月
上海
实现共产主义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陈独秀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结合国情
照搬理论
目标导学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中心工作
领导机构
中国第一次
工人运动高潮
顶峰
京汉铁路
工人大罢工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时间
口号
意义
结果
目标导学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923年2月
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74,总结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基本概况
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
——林详谦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目标导学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摘自1923年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历史解释】结合材料思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有何新的认识?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诞生
条件
时间、地点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标志
中共一大
内容
中共二大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课堂检测
1.(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这反映( )
A.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 B.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2.(2025·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1921年7月,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D
课堂检测
3.(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
4.(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1921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到山东后,他们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并深入工厂和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促进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他们的这些活动最能体现(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