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单元整体感知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西方列强,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也大肆进行领土扩张,趁机吞并大片中国领土,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逐步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与封建统治阶级相互勾结,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危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外患外患内忧:内忧外患的时代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目录洪秀全与金田起义01定都天京02天京陷落031.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当时社会矛盾的关系;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掌握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的关键时空节点,绘制运动主要进程的时间轴(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 通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多角度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理解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中的探索与局限(家国情怀)素养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学素养农民起义是指古代或近代社会中,农民阶级为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而发动的大规模武装斗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农民常面临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徭役苛酷等问题。当统治阶级的压榨超出农民承受极限时,往往会爆发起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等。这些起义虽多数以失败告终,但往往会冲击旧有统治秩序,客观上推动土地政策调整或王朝更替,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农民起义反映了底层民众对生存权与公平的诉求,也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内在矛盾。主线导学发展阶段时间185118531864《天朝田亩制度》定都天京全盛发展:永安建制兴起:金田起义18561859北伐和西征《资政新篇》由盛转衰: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失败:天京陷落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61安庆陷落上海受挫1851-1864年天平天国运动学习任务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1.阅读教材P15,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归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①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内因:清政府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根本原因)④主观(组织、思想准备):洪秀全屡试不中,心怀不满,创立拜上帝会推动起义,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和韦昌辉等骨干。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他在广州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这部书启示下,创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gān)率先加入。《原道醒世训》: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原道觉世训》: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原道救世歌》: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洪秀全初期著作书影 混杂着基督教义、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宗教组织。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时势造英雄:洪秀全2.阅读教材,并结合图文资料简述金田起义的概况。时间地点建号建军领导者意义1851.1.11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公等苦满州之祸久矣!……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3.阅读教材,并结合图文资料指出洪秀全攻克永安后,在政权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永安建制有何意义?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措施:意义: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从太平天国分封各王所采取的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所具有的的封建性。思考:永安建制后形成的太平天国政权领导集团有何特点?有何利弊?利:初期,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弊:为天王和东王的争权埋下了隐患。特点学习任务二 定都天京1.结合图文资料和课本说说永安建制后,太平军的进军路线是怎样的,定都天京有什么意义。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围困桂林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攻克武昌定都天京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1853年春,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进军路线: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意义: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学习任务二 定都天京太平军进军为什么如此迅速 太平军北上途经湖南道州时,将加入的数千挖煤工组成土营,在攻克城池时负责开挖地道。攻克岳州后,又征集到数千艘民船,船民、纤夫也踊跃加入起义队伍,太平军以此为基础组建水营。土营和水营的组建,为太平军后来攻克武昌、南京等城市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官兵矢药皆尽,势不支,时乡民助战,势甚锐,久之无援亦败。 ——《永安县志》韦昌辉率前锋突破清军封锁,秦日纲断后拒敌,太平军趁雨夜闪电突围。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陆营每军伍卒一万二千五百人,计九十五军,共伍卒一百一十八万七千五百人。——《贼情汇纂》清政府统治腐败,太平天国运动获得百姓支持战略战术得当,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队伍壮大迅速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官僚地主,焚烧衙门、田契,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把衣物给贫民,谓将来免租赋三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2.结合图文资料和课本说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和西征材料:凡天下天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天朝田亩制度》3.结合图文资料和课本,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对其评价。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平均主义评价:②局限: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①积极: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助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实际执行上与理想蓝图相差深远......材料:《天朝田亩制度》理想蓝图与现实执行的割裂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二无”理想 实际实行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核心主张 废除土地私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地主继续收租,农民向太平天国政权缴纳赋税(税率略低于清朝)土地分配 不分男女,按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余粮归“圣库” 未触动原有土地占有关系,地主凭田契收租,农民需缴纳田赋(如江苏“每亩科钱360文,米1斗”)社会目标 构建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消灭贫富差距 维持传统农业经济结构,默认地主与佃农的租佃关系实施范围 仅在部分地区短暂试点(如安徽、江西),未形成系统性实践 广泛推行于太平天国控制区(1854年后成为主要经济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朝田亩制度》是起着极其伟大的革命作用的。《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农民和贫苦大众的愿望经过千锤百炼而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变成了一个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治经济的基本思想…… 它未曾实施过,原因在于它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在实质上带有反动性。这种思想试图超越反封建的界限,不仅要平分封建土地,还要平分农民的全部财产,破坏了非封建的私有财产制度。——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进步性空想性、落后性4.阅读教材回答太平军北伐西征的时间、目的、结果及一败一胜的原因。时间:目的:结果:1853年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北伐失败;西征:到1856年,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大获全胜全军覆没横扫五省,进逼天津!京城大乱,数十万人出逃!咸丰哀叹,欲步崇祯后尘!可惜孤军深入,最终失败!北伐失败原因:战略目标模糊与孤军深入,后勤补给断绝与天气困境,太平天国高层的战略失误。西征胜利原因:战略定位明确,兵力优势与水师协同,清军防务薄弱与内部矛盾,太平天国的动员与治理优势。太平天国中枢决策者杨秀清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战略。西征以长江中游重镇为支点,构建 “皖北经略 - 鄂东突破 - 湘北迂回” 三线联动格局......学习任务三 天京陷落1.阅读教材P18,结合图文资料总结天京事变的原因、时间、结果、影响及性质。原因:时间:结果:影响:性质:1856年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严重削弱了战斗力和凝聚力;从战略进攻被迫转向战略防御)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材料一: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挑选嫔妃,仪卫舆马,无不奢华。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太平军内部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罗尔纲《论洪秀全》材料二:定都天京后,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2.阅读课本,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归纳,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太平天国采取了哪些措施,重整国政,结果如何?②军事: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①政治:洪秀全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3.阅读课本,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归纳《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主张,并对其简单评价。主张:‘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摘自《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内容:以法治国与外国通商、新式教育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评价:4.阅读课本,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太平天国后期是怎样逐步失败的?1860年①安庆陷落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②上海受挫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太平天国失去西边屏障太平天国丢失东向出路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③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失败标志: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1853年回乡期间,他鉴于清朝军队腐朽不堪,遂以当地团练为基础,利用儒家思想和宗法关系,编练了一支带有极强私人性质的武装--湘军。1854年,湘军练成水陆两军,开赴湖南、湖北战场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遇到了自金田起义以来最凶悍的敌人。5.阅读课本,结合图文资料,从运动的性质、影响和失败原因中全面评价太平天国运动?①性质(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反封建反侵略)。太平军将势力发展到17 个省份,清朝在内地一共有 18 个省,只有云南一个省没有被太平军 “染指”。太平军还曾攻占了 600 多座城池,包括南京、武昌、安庆、苏州、九江、杭州等多座重要城市。历时 14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一次农民运动。——《百度百科》陆营每军伍卒一万二千五百人,计九十五军,共伍卒一百一十八万七千五百人。——《贼情汇纂》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起义军人数多②影响:它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篇章。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鱼宏亮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近代史上壮烈篇章③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已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李大钊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 ——《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所有借师助剿……与英、法两国迅速筹商,克日办理。但于剿贼有利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元年正月十日(1862年2月8日)谕议政王大臣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集团的腐败、争权夺利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拓展探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经济形式经济基础群众基础共同点 小农经济(落后性)(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工商业(进步性)(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公有制,平均主义(空想性)反映农民愿望不能反映农民愿望私有制(现实性)①都具有反封建性;②都是纲领性文件;③都未能真正实施结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天朝田亩制度》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资政新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主张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消灭私有制发展私有制建构·整合归纳总结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不同(1)背景不同:以往农民起义爆发多因封建剥削,而此次增加了外国侵略的原因。(2)利用的宗教不同:以往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利用中国本土的宗教,而此次利用的是外来宗教。(3)思想不同:以洪仁玕为代表的进步人士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4)革命任务不同:以往起义都是反抗当时的封建王朝,而此次起义又肩负着反侵略的任务。(5)失败原因不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预感清朝将亡太平天国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1867年7月的一天晚上,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对其幕僚赵烈文说:听说京城的形势很不好,经常有明火执仗的抢劫案发生,而且街市上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要出事。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采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40多年后,即1911年,伴随着武昌起义的枪炮声,清朝统治在各省独立的声浪中迅速土崩瓦解。课堂小结洪秀全原因过程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反封建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概况1851-1864年时间:领导人:事件:结果:1851年1月金田起义(起义爆发)—1851年9月永安建制(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清廷对峙)—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内因:清政府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地位:影响:它坚持斗争 14 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篇章。③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最终失败。 随堂训练1.(2025成都)1860年,太平军兵临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和地主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太平军。不久,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这表明( )A.洋务运动遭到战争阻断 B.清朝政府沦为洋人朝廷C.农民运动面临联合绞杀 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2.(2025黑龙江龙东地区)下列哪一口号或纲领出自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C.“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2025深圳)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江苏巡抚派专员到上海找英法领事求救,同时两江总督也逃到上海找外国公使商议,共同出兵江南剿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持续高涨 B.清政府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C.农民战争沉重打击反动势力 D.清政府已经和英法达成了一致4.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中创立“拜上帝会”的领导人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萧朝贵 D.石达开CBCA5.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此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永安建制 C.金田起义 D.北伐和西征6.某同学制作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示意图。示意图中①处,书写的历史事件是(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 D.《资政新篇》C7.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8.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的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ACA9.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冲击—反应”模式。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关键原因是( )A.内部争斗不断 B.思想主张保守落后C.清政府的镇压 D.脱离社会实际10.“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法、美三国也给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打进南京,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据此判断,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无法付诸实践BDB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 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摘编自《资政新篇》(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第二个文献是谁写的 (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人物:洪仁玕。(2)《天朝田亩制度》要创立的理想社会能够真正实现吗 你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2)不能实现。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最后的和最完整的理想蓝图,是农民运动发展的历史产物,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不能实现。(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该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这场运动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的新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3)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新的时代特点:反侵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