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试题(60分)一、选择题(19—28题每题1分,共10分;29—35题每题2分,共14分,合计24分)19.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表中属于研究隋唐科技和文化的第一手史料是( )A.《诗仙李白》历史剧 B.活字印刷术稿残页C.敦煌发现的《金刚经》 D.《唐本草》的译注本20.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该系列革新措施最有可能出现在:( )A.贞观时期 B.武周时期 C.开元时期 D.康乾时期21.对右图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生产工具发明与推广 B.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C国内贸易兴盛与发展 D.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22.杯酒释兵权、文臣管理军务和地方,设置通判,发展文教事业。这些措施( )A.出现在元朝 B.强化了皇权 C.导致了危机 D.实现了统一23.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与南宋长达40多年的对峙局面。有关的历史人物( )A.忽必烈 B.铁木真 C.朱元璋 D.马可波罗24.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的意图是指是(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统治者偏安江南C.开封成为政治中心 D.经济重心已南移25.用铁板、松脂等制版排版,用火熔化松脂,字版压平……再次熔化,泥字拆开。材料描述的有关的科技发明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火药26.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材料描述的发明( )A.自汉朝以来就有文字记载 B.北宋时期在海船使用C.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D.使天文学进一步发展27.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下列选项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8.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有关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 B.《左传》 C.《春秋》 D.《资治通鉴》29.右图历史人物( )A.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 B.推动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C.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D.采取措施对西藏有效管辖30.下图邮票中的中国古代名人共同推动了( )A.文学兴盛 B.科技发展 C.对外交流 D.农业革新31.岳飞在抗金时立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誓言,文天祥抗元兵败后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两人的言行共同体现了( )A.卓越的军事才能 B.杰出的文学成就C.崇高的民族气节 D.坚定的治理决心32.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最突出的阶段特征表现为( )A.大一统格局持续强化 B.多民族政权并立互动C.局部统一与社会变革 D.繁荣鼎盛的时代风貌33.下图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制作的年代尺。其反映出的趋势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C.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D.中外交流不断深入34.下列年代尺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C.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D.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3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发动叛乱B.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C.宋朝许多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元朝建立初期,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二、非选择题(36题12分,37题12分,20题12分,共计36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依据材料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管理的具体措施(3分)(2)依据材料,说一说清朝疆域的特点及历史意义(3分)“‘大一统’不仅是疆域整合,更是制度性建构。从秦郡县制、汉察举制到隋唐科举制,历代通过官僚选拔中央化、行政建制标准化、经济资源统调配(如盐铁专营、均输平准),将分散的社会力量纳入国家体系,形成超稳定结构。——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材料三(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精炼)(6分)37.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材料一材料二历代币制之变,自贝布而铜钱,自铜钱而楮券(纸币),复自钱楮而白银,其形态虽异,然无不深切反映当世生产之进步、商业之规模、贸易之广度,以及国家制度之调整。货币实为窥探社会经济盛衰之一重要窗口也。——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1)材料一展示了古代有关货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幅图片,用列表法总结货币信息。(含朝代、货币名称、历史影响、特征等)(9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货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3分)3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清圣祖实录》(注:清圣祖即康熙皇帝)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守国之道”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统治者体现上述理念的两项具体治国措施及形成的盛世局面。(4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为君之道”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在位期间体现上述理念的两项具体治国措施及形成的治世局面。(4分)(3)通过上述探究,请你比较“守国之道”与“为君之道”在核心理念上有什么显著的共同点?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关键因素有哪些?(4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C A A B B B A B A D A B C B A C C二、非选择题36(1)版图最大;超越前朝;疆域辽阔;(任意1点1分),确立中央集权制;设中书省;设行省制;设置御史台;设置枢密院;设置澎湖巡检司;设置北庭都元帅府;设宣政院;(任意2点2分)(2)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任意1点1分),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意2点2分)水平等级 观点明确 材料运用与阐述5-6分 选择明确,有概括性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两个及以上的相关史实,前后逻辑严谨,史论结合。3-5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相关的史实,但选取上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晰2-3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史实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0—2分 未选择观点 史实、论述与观点无关,或照抄材料,无论述(3)范例:大一统需要制度保障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唐玄宗考诗赋,科举制促进了中央集权。元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通过改革地方管理制度,创立行省制,巩固了统治,保障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大一统需要制度保障。37(1)任意3幅图信息即可朝代 名称 历史影响 特征唐朝 开元通宝 官方铸币,经济发展 国家统一唐朝 合同开珎 经济文化辐射,中外交往 中外交流频繁,开放北宋 交子 贸易频繁,经济发展 商业繁荣南宋 会子 贸易频繁,经济发展 商业繁荣(2)体现了社会进步,商业发展及国家政策调整;彰显经济兴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贸易往来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任意3点3分)38(1)修德安民;巩固边疆;(任意1点1分),设置军机处;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册封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置台湾府;设置伊犁将军等(任意2点2分)康乾盛世;(1分)(2)心存百姓;关注民生;。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任意2点2分)贞观之治(1分)(3)都关注民生;以民本思想为主;注重国家利益;居安思危;亲力亲为;(2分)以人民为本;构建社会道德体系;关注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