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26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注:CHINE,法文,指中国
课前导入
1 9世纪末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境遇,是
任人宰割,还是浴火重生?中国的出路又在何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戊戌变法
第6课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核心问题与任务串
核心问题:
如何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任务串:
(1)戊戌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
(2)戊戌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3)戊戌变法的历史命运如何?
课程目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公车上书是怎样一回事?
●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是什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回顾所学,说说洋务运动的结果如何?为什么?
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原因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启示
只学习西方技术不足以救中国,还需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维新派(改良派)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1895年春,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一片反对声浪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
拒和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课程目录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维新变法思想是如何传播并发展的?
●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士提出了哪些变法主张?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上海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三原
蜀学会 成都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时务报》 《国闻报》
创办地点
代表人物
主要 观点
上海
天津
梁启超
严复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通议》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
各种学会和报刊的出现,推动了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课程目录
三、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其意义与局限性有哪些?
三、百日维新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和“三国干涉还辽” 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德军登陆山东青岛胶州湾
1897年冬,德国强占山东青岛胶州湾
“尽革旧俗,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上清帝第五书》
康有为
光绪帝
“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心变法!
三、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三、百日维新
类别 主要措施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
◆性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三、百日维新
类别 主要措施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
变法是否
顺利推行?
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守旧派)的利益
三、百日维新
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软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
戊戌政变
三、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变法宣告失败!
三、百日维新
6月11日 —— 9月21日
“百日维新”
变法为什么失败?
三、百日维新
材料研读
1898年,63岁的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已37年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在朝中的势力相当强大。新政之前,27岁的光绪只是慈禧的傀儡,没有实权,事事都要请示慈禧才能决定。
慈禧太后
◆结合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维新力量相对弱小,没有掌握实权,又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
材料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家们的议论和主张远不是那样完满,存在着种种弱点…但是经过他们的奔走呼号,终于把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
——摘编自金冲及《救亡唤起启蒙》
三、百日维新
◆结合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辛亥革
命后,京师大学堂
改名北京大学,原
师范馆发展为北京
师范大学。
——摘编自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2)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序幕:1895年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光绪皇帝等。
时间:________________
主要措施: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结果:慈禧等人发动政变,宣告变法_______。
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_________运动,也是资产阶级______运动。
失败原因:维新派力量______,没有掌握______,缺乏政治经验。
历史意义:促进了______
______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___________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公车上书
康有为
1898.6.11—9.21
失败
思想解放
改良
弱小
思想
实权
启蒙
近代教育
评 价
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接连失败,时间即将步入20世纪,中国的命运又会迎来何种考验?中国的自强之路又究竟在何方?
课堂练习
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一些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宣传变法图强。这一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
B
C
课堂练习
3. 《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
A.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4. 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D
A
课堂练习
5.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6. 右图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
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
B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