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深圳)五四运功时,在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产生了“三多”:社团多、主义多、期刊多。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B.社会思想比较活跃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2025 绥化)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期间 D.长征期间
3.(2025 阳山县一模)1915﹣1923年,许多民间自发组织的识字班、夜校使用白话文教材教普通民众读书识字、基本的算术和生活常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这(  )
A.改变了教育体制结构 B.推动了民众思想觉醒
C.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 D.提升了民众算术能力
4.(2025 阳山县一模)如表为近代某一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统计表。据此判断,这应该处于(  )
成分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军人 中小商人 其他
占比 50.8% 18.7% 19.1% 3.1% 0.5% 7.8%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国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2025春 朝阳区期末)如表一组史实反映的是(  )
1927年9月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A.国民党内部的反动集团先后背叛革命
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D.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6.(2025春 朝阳区期末)五四运动前夕,一个崭新的社会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崛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引起了先进中国人的注意。五四运动促成了两者的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其中“中国革命新纪元”指(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7.(2025春 朝阳区期末)邓小平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有两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头。一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两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B.中共一大、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2025春 朝阳区期末)1915年一位《新青年》杂志的读者提到:“它的出现像一声雷鸣,把我们从骚扰不宁的梦中震醒了。”这主要是因为《新青年》(  )
A.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B.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道路
D.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
9.(2025 齐齐哈尔)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0.(2025 齐齐哈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文中叙述的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11.(2025 广西)音乐记录了时代的声音。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流行于各地区的歌谣,这些歌谣集中反映了(  )
歌谣名称 歌词节选
《我随红军闹革命》 前山下雨后山那个晴噢,盼来了红军共产党,一杆大旗空哎中飘噢,我随那个红军闹革命
《拥军花鼓》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A.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精神
B.大生产运动蓬勃发展
C.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D.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12.(2025 城区二模)红军在长征沿途的村寨房屋墙面、桥头、岩壁等处书写标语,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红军的性质、反蒋抗日、土地革命、民族团结等内容。这(  )
A.扩大了党和红军影响 B.纠正了“左”倾错误
C.打破了国民党的包围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13.(2025 丹徒区二模)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14.(2025 城区二模)邓中夏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在建党时期对工人运动进行了实际指导。如表是他的活动。该史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
组织演讲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
创立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帮助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创建工会组织。
创办《劳动音》周刊,向工人阶级作实际的运动宣传。
A.具备充分的思想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推动的
C.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D.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的必然产物
15.(2025 龙江县二模)“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张学良“改易旗帜” D.井冈山会师
16.(2025 城区二模)1930年,江西某县的县志记载:“往昔,县内民众多以务农为生,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鲜少过问政事。近两年来,风气大变,民众纷纷参与到各种乡村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中,积极投身于破除封建迷信、兴办新式学堂等活动,还踊跃支援红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的乡村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影响力扩大
C.工农武装割据推动了乡村社会转型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7.(2025 沂水县校级模拟)据统计,五四运动波及全国200多个城市,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口号的时代性 B.参与的广泛性
C.革命的彻底性 D.影响的持久性
18.(2025 韶关一模)某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某种理论开展专题学习,收集了如表资料。表格中“_____”处应填的是(  )
收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湘赣边界,远离城市,反动力量薄弱; 2.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周边物产丰富,为根据地提供物质基础; 4.受革命影响较大,群众基础较好; 5.当地党组织的积极领导。 “_____”形成的条件
A.工农武装割据 B.思想建党原则
C.革命统一战线 D.城市中心理论
19.(2025 韶关一模)1919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通过电报、报刊等传至各地,上海等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积极响应,使得“爱国精神,广为传扬”。据此可知,当时(  )
A.上海成为运动中心 B.斗争方式发生改变
C.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D.通讯推动运动发展
20.(2025 韶关一模)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在各地组织工农运动,为国民党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支持。然而,部分国民党右派却对此表示不满,时常制造摩擦,限制共产党员开展工作。这反映了(  )
A.合作过程中存在内部矛盾
B.国共合作已经宣告失败
C.国民党获得广大群众支持
D.工农运动阻碍国共合作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深圳)五四运功时,在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产生了“三多”:社团多、主义多、期刊多。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B.社会思想比较活跃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分析】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五四运动时期,在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出现了“三多”现象(社团多、主义多、期刊多),这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活跃性。不同政治倾向、文化主张和社会思潮的团体和刊物纷纷涌现,体现了思想领域的自由讨论和探索。故B符合题意;虽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三多”现象体现的是多元思想并存,而非马克思主义已占主导地位。排除A;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后)与五四运动(1919年)时间上不直接相关,且“三多”更多反映思想文化层面而非政治运动。排除C;工人运动的兴起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一,但“三多”主要体现的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活跃,而非工人阶级的行动。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
2.(2025 绥化)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些军事行动发生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期间 D.长征期间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穿过四道封锁线,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1927年9月)和北伐战争(1926﹣1928年)均早于长征,因此排除A、B、C选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红军长征,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3.(2025 阳山县一模)1915﹣1923年,许多民间自发组织的识字班、夜校使用白话文教材教普通民众读书识字、基本的算术和生活常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这(  )
A.改变了教育体制结构 B.推动了民众思想觉醒
C.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 D.提升了民众算术能力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题目中明确提到,通过这些识字班和夜校,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这反映了民众思想层面的觉醒和提升,B正确;题目描述的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识字班和夜校,并未提及这些活动对官方教育体制结构的改变,排除A;题目中描述的是民间自发组织,而非政府行为,且未提及“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排除C;虽然题目中提到教授基本的算术,但这只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且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而非单一技能的提升,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4.(2025 阳山县一模)如表为近代某一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统计表。据此判断,这应该处于(  )
成分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军人 中小商人 其他
占比 50.8% 18.7% 19.1% 3.1% 0.5% 7.8%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国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主要在城市进行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在党内的比例较高是合理的。同时,知识分子因参与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也占有较大比例。这与表格数据相符,A正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民应是党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表格中农民占比并不突出,排除B;虽然抗战时期工人和知识分子仍重要,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军人在党内的比例应有所上升,而表格中军人占比很低,排除C;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军人在党内的比例应显著增加,而表格中军人占比仍然很低,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5.(2025春 朝阳区期末)如表一组史实反映的是(  )
1927年9月 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A.国民党内部的反动集团先后背叛革命
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D.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国民党内部的反动集团先后背叛革命是指1927年“四 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与题干事件无关,排除。
B.题干事件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井冈山会师共同体现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就是井冈山道路,符合题意。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6.(2025春 朝阳区期末)五四运动前夕,一个崭新的社会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崛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引起了先进中国人的注意。五四运动促成了两者的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其中“中国革命新纪元”指(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分析】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促成了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辛亥革命等,由资产阶级领导,而五四运动后革命性质已转变,排除B。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的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不是“新纪元”的起点,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
7.(2025春 朝阳区期末)邓小平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有两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头。一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两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B.中共一大、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材料“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D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排除B。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8.(2025春 朝阳区期末)1915年一位《新青年》杂志的读者提到:“它的出现像一声雷鸣,把我们从骚扰不宁的梦中震醒了。”这主要是因为《新青年》(  )
A.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B.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道路
D.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青年》杂志的历史作用,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它的出现像一声雷鸣,把我们从骚扰不宁的梦中震醒了。”可知,《新青年》通过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猛烈批判封建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对当时思想界产生深远震撼,D项正确;“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新青年》无关,排除A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与《新青年》无关,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张謇等民族资本家的口号,与《新青年》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青年》杂志的历史作用的相关史实。
9.(2025 齐齐哈尔)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等知识。
【解答】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历史阶段,排除A;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指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革命,如辛亥革命(1911年),目标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指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5 齐齐哈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文中叙述的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遵义会议等知识。
【解答】文中叙述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正式确定了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故B符合题意;瑞金是长征的起点,排除A;吴起镇并未召开过决定长征领导和方向改变的关键会议。排查C;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全面胜利结束。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遵义会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025 广西)音乐记录了时代的声音。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流行于各地区的歌谣,这些歌谣集中反映了(  )
歌谣名称 歌词节选
《我随红军闹革命》 前山下雨后山那个晴噢,盼来了红军共产党,一杆大旗空哎中飘噢,我随那个红军闹革命
《拥军花鼓》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解放区的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A.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精神
B.大生产运动蓬勃发展
C.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D.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分析】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歌谣反映内容的理解,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我随红军闹革命》体现群众跟随红军闹革命;《拥军花鼓》体现群众送猪羊支持八路军;《解放区的天》体现群众对解放区、共产党的拥护,均反映人民群众对革命事业的支持,C选项正确;题干表格三首歌谣主要围绕人民群众对红军、八路军、解放区及党的态度与行动,未体现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精神,A选项错误;歌谣中无关于大生产运动(如垦荒、生产劳作等)的描述,与大生产运动无关,B选项错误;民族意识觉醒多体现于反抗外来侵略、民族认同等方面,歌谣主要聚焦人民对国内革命力量的支持,并非民族意识初步觉醒,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歌谣反映内容。
12.(2025 城区二模)红军在长征沿途的村寨房屋墙面、桥头、岩壁等处书写标语,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红军的性质、反蒋抗日、土地革命、民族团结等内容。这(  )
A.扩大了党和红军影响 B.纠正了“左”倾错误
C.打破了国民党的包围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期间的群众宣传工作及其历史影响,核心知识点为长征中党的宣传策略与群众基础的联系。
【解答】A.红军通过书写标语宣传宗旨、土地革命等内容,直接向群众传递革命思想,增强了群众对党和红军的认同感,扩大了影响力,A项正确;
B.纠正“左”倾错误的关键事件是1935年遵义会议,标语宣传属于日常宣传工作,与纠正错误无直接关联,排除B;
C.打破国民党包围的核心事件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标语宣传属于精神层面的动员,无法直接打破军事包围,排除C;
D.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1927年,长征时期已无统一战线基础,标语宣传针对群众而非巩固统一战线,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长征标语的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作用的分析能力,需结合具体史实(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判断选项关联性,强化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联系教材知识的能力。
13.(2025 丹徒区二模)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解答】由“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结合所学,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井冈山会师。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井冈山会师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2025 城区二模)邓中夏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在建党时期对工人运动进行了实际指导。如表是他的活动。该史实折射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
组织演讲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
创立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帮助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创建工会组织。
创办《劳动音》周刊,向工人阶级作实际的运动宣传。
A.具备充分的思想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推动的
C.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D.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的必然产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组织演讲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创立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帮助工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创建工会组织”“创办《劳动音》周刊,向工人阶级作实际的运动宣传”可知,邓中夏通过组织演讲团、创立补习学校、创办报刊等方式,启发工人觉悟,创办工会组织,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具备充分的思想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与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5.(2025 龙江县二模)“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张学良“改易旗帜” D.井冈山会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解答】据题干“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6.(2025 城区二模)1930年,江西某县的县志记载:“往昔,县内民众多以务农为生,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鲜少过问政事。近两年来,风气大变,民众纷纷参与到各种乡村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中,积极投身于破除封建迷信、兴办新式学堂等活动,还踊跃支援红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的乡村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影响力扩大
C.工农武装割据推动了乡村社会转型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930年”和“近两年来,风气大变,民众纷纷参与到各种乡村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中,积极投身于破除封建迷信、兴办新式学堂等活动,还踊跃支援红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变化,本质是中共“工农武装割据”实践下,农民通过土地革命和政权参与实现了从传统小农到革命参与者的转变,推动了乡村社会转型,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乡村建设运动(如梁漱溟、晏阳初的实验)主要在非革命根据地开展,而1930年江西多数地区为中共控制,国民政府影响有限,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乡村民众(农民)的变化,而非工人运动。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集中于城市(如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与农村社会转型无关,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农民“参与政事、破除迷信、支援红军”等政治与社会行为,而非“生产积极性”。土地改革虽为基础,但题干更侧重社会转型而非经济生产,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工农武装割据”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7.(2025 沂水县校级模拟)据统计,五四运动波及全国200多个城市,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口号的时代性 B.参与的广泛性
C.革命的彻底性 D.影响的持久性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题干明确指出五四运动不仅波及多个城市,还涉及多个社会阶层,这直接体现了运动参与的广泛性,B正确;题干描述的是运动的参与范围和涉及群体,并未提及口号,排除A;题干主要描述的是运动的参与范围,与革命的彻底性无关,排除C;题干描述的是运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与影响的持久性无直接关联,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8.(2025 韶关一模)某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某种理论开展专题学习,收集了如表资料。表格中“_____”处应填的是(  )
收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湘赣边界,远离城市,反动力量薄弱; 2.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周边物产丰富,为根据地提供物质基础; 4.受革命影响较大,群众基础较好; 5.当地党组织的积极领导。 “_____”形成的条件
A.工农武装割据 B.思想建党原则
C.革命统一战线 D.城市中心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题干表格收集的资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的核心是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表格中“远离城市,反动力量薄弱”“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边物产丰富,为根据地提供物质基础”“受革命影响较大,群众基础较好”“当地党组织的积极领导”,均符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A项正确;思想建党原则侧重于党的思想建设,与根据地的地理、物质、群众基础等条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据题干表格收集的资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主要事强调不同阶级、团体的联合,与表格中具体的根据地条件无关,排除C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中心理论主张以城市为革命中心,与表格中“远离城市”等条件相矛盾,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9.(2025 韶关一模)1919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通过电报、报刊等传至各地,上海等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积极响应,使得“爱国精神,广为传扬”。据此可知,当时(  )
A.上海成为运动中心 B.斗争方式发生改变
C.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D.通讯推动运动发展
【分析】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6月初逐步转移至上海,五四运动过程中,北京学生的爱国行为通过电报、报刊等传播到各地,促进了五四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说明通讯推动运动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中心,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上海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通讯对运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强调斗争方式的改变,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社会不同阶层广泛参与,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社会阶层对五四运动中的参与,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五四运动。
20.(2025 韶关一模)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在各地组织工农运动,为国民党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支持。然而,部分国民党右派却对此表示不满,时常制造摩擦,限制共产党员开展工作。这反映了(  )
A.合作过程中存在内部矛盾
B.国共合作已经宣告失败
C.国民党获得广大群众支持
D.工农运动阻碍国共合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积极在各地组织工农运动,为国民党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支持。然而,部分国民党右派却对此表示不满,时常制造摩擦”可知,国共两党合作过程中,国民党右派分子不满中共党员的一些做法,时常制造摩擦,限制共产党员开展工作,说明国共两党合作过程中存在内部矛盾,A项复合体音,正确;
B.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过程中存在摩擦和矛盾,但不代表已经宣告失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支持,而不是国民党已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材料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过程中存在内部矛盾,没有强调工农运动对国共合作的影响,并且工农运动不会阻碍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