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 广东)辽上京城东西轴线以南的建筑多具有汉制特点,以北的建筑多随契丹旧俗设有毡帐区,展现出鲜明的二元特色。这种布局体现出辽( )A.消除了区域差别 B.强化了地方治理C.吸收了中原文化 D.加强了中央集权2.(2025 广东)下图为宋代工匠设计的鲫鱼杯及其原理。这一设计体现了( )工匠将绘制的鲫鱼装嵌入杯底,然后在其上安放一小块凸透镜,就做成了这种奇特的酒杯。此杯盛水或盛酒后其内可见“有一鲫长寸许,游泳可爱。”A.科技与生活结合 B.儒家思想的发展C.书法与绘画融合 D.都市生活的繁华3.(2025春 嵩县期末)下图是《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建立□处政权的民族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4.(2025春 鼓楼区校级期末)文旅融合传承历史印记。下列城市名片中,能够展现南宋都城风貌的是( )A.秦关汉月,长安古韵 B.江南繁华,临安雅韵C.汴水盛景,开封之彩 D.六朝古都,金陵风华5.(2025春 铜梁区期末)从如图钱币的形制和文字样式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崇文抑武 C.重内轻外 D.民族交融6.(2025春 张店区期末)“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王安石的毕生追求。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革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其变法的目的是( )A.富国强兵 B.打击地主 C.分化事权 D.崇文抑武7.(2025春 辛集市期末)数据统计表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反映了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情况。这种现象( )职位 文职出身者(人) 武职出身者(人) 共计(人)枢密院正职 54 18 72枢密院副职 108 21 129A.源于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促使藩镇割据形成8.(2025春 铜梁区期末)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任期制,在州一级设置通判,凡长官之令须与通判联合署名,他还派转运使掌管一路的财权。这些举措( )A.减轻了百姓负担 B.巩固了边防安全C.减少了财政支出 D.加强了中央集权9.(2025春 蓬莱区期末)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方田均税法,下令在全国核实土地数量,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并按照土地的多少、好坏征收田赋。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意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D.消除地方割据基础10.(2025春 贵阳期末)对如表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儒林公议》卷上 b.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A.a是图像史料B.a反映了北宋崇文抑武的背景C.b是历史史实D.b阐明了北宋发展科举的影响11.(2025春 烟台期末)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其中“青苗法”的设计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藩镇势力 B.解决朝廷党争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裁减冗员12.(2025春 蓬莱区期末)《金史》记载,海陵王完颜亮想伐宋,其嫡母表示反对,劝谏说:我们世居上京(哈尔滨阿城),后来迁都到中都(北京),又从中都迁到汴京(开封),现在又准备兴兵渡过长江、淮河伐宋,会导致国家疲弊。这说明当时的金朝( )A.正式建立女真政权 B.联合北宋灭掉辽国C.攻破东京灭掉北宋 D.与南宋形成了对峙13.(2025春 盘龙区期末)宋代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这是程朱理学出现的( )A.背景 B.表现 C.结果 D.影响14.(2025春 贵阳期末)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15.(2025春 盘龙区期末)靖康之变后,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家军以少胜多,在平原旷野地区大败完颜宗弼所统率的女真军队主力,迫使其撤出开封并退到黄河以北。这一战况发生于( )A.宋辽对峙时期 B.宋金攻辽时期C.南宋抗金初期 D.宋夏和议时期16.(2025春 中山市期末)宋代在北方、西北边境设军事管辖区22处(占全国半数以上),其名称多为如破虏、威虏、静戎等。与这一布局和命名方式有关的是( )A.匈奴南扰 B.藩镇割据 C.边防压力 D.榷场贸易17.(2025春 中山市期末)宋代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且年满五十岁者,可特许参加殿试,通过后获“特奏名”出身和官衔。据统计,宋代特奏名出身者约5万人,占全体录取数的45%。这一做法( )A.巩固了统治基础 B.加剧了社会矛盾C.束缚了士人思想 D.提高了官员素养18.(2025春 张店区期末)元朝的行政区划依次为省路、州(府)、县等层级。今天的淄博地区归属设在淄川的般阳路管辖,作为“腹里”地区直属于中书省。这一行政设置体现了元朝的( )A.郡县制度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 D.行省制度19.(2025春 铜梁区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晚年在病中呼吁“天生豪杰,必有所任。……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这体现了顾炎武( )A.反清复明的坚强斗志B.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C.反对君主专制的立场D.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20.(2025春 蓬莱区期末)宋代儒学家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对儒学进行反思和改造,形成了讨论天道性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理学,理学代表人物有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杨时、朱熹、柴中行、林希逸等人。其中,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张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元时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 广东)辽上京城东西轴线以南的建筑多具有汉制特点,以北的建筑多随契丹旧俗设有毡帐区,展现出鲜明的二元特色。这种布局体现出辽( )A.消除了区域差别 B.强化了地方治理C.吸收了中原文化 D.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本题考查辽朝民族政策中的文化融合的相关知识。【解答】“吸收了中原文化“符合题干“南部汉制建筑“的描述,辽朝通过“蕃汉分治“政策既保留契丹传统又吸收中原文化,C项符合题意,正确;A.“消除区域差别“与题干“南北二元特色“的描述相矛盾,材料明确展现文化差异,不符合题意,排除A;B.“强化地方治理“侧重行政管理效能,而题干强调建筑风格的文化差异,不符合题意,排除B;D.“加强中央集权“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与题干文化融合特征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辽朝“蕃汉分治“政策内涵的理解能力,需区分文化融合与政治治理的区别,强调历史解释中要准确把握政策与现象的对应关系。2.(2025 广东)下图为宋代工匠设计的鲫鱼杯及其原理。这一设计体现了( )工匠将绘制的鲫鱼装嵌入杯底,然后在其上安放一小块凸透镜,就做成了这种奇特的酒杯。此杯盛水或盛酒后其内可见“有一鲫长寸许,游泳可爱。”A.科技与生活结合 B.儒家思想的发展C.书法与绘画融合 D.都市生活的繁华【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科技应用与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解答】题干材料显示工匠将凸透镜光学原理应用于酒杯设计,使静态图案通过物理现象呈现动态效果,体现了科技服务于生活的特征,A项符合题意,正确;B.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伦理等领域,与题干中体现的科技应用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排除B;C.“绘制的鲫鱼”仅涉及绘画艺术,题干未提及书法元素,且凸透镜的物理应用超越了书画融合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D.都市生活的繁华通常通过市井文化、商业活动等体现,而题干描述的是单件器物的工艺创新,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2025春 嵩县期末)下图是《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建立□处政权的民族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分析】本题考查金朝的建立民族及宋金西夏政权并立格局,需结合1142年形势图与民族政权对应关系分析。【解答】A.党项族建立的是西夏政权,而题干中“□”处政权位于北方与南宋对峙,A项错误;B.女真族于1115年建立金朝,1142年已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B项正确;C.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朝,而1142年辽朝已被金朝所灭,C项错误;D.蒙古族建立蒙古政权是在13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地图考查学生对民族政权建立与时间的对应能力,需结合历史事件与地理分布综合判断,强化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素养。4.(2025春 鼓楼区校级期末)文旅融合传承历史印记。下列城市名片中,能够展现南宋都城风貌的是( )A.秦关汉月,长安古韵 B.江南繁华,临安雅韵C.汴水盛景,开封之彩 D.六朝古都,金陵风华【分析】考查南宋都城位置及历史背景。【解答】A.长安是隋唐时期都城,与南宋无关,排除A;B.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江南繁华,临安雅韵”直接对应南宋都城风貌,B项正确;C.开封是北宋都城,“汴水盛景”反映北宋汴京盛况,排除C;D.金陵(南京)是南朝建康都城,与南宋无关,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时期都城变迁的掌握能力,需结合南宋政治格局与地理定位进行判断。通过对比选项中城市与历史时期的对应关系,强化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5.(2025春 铜梁区期末)从如图钱币的形制和文字样式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崇文抑武 C.重内轻外 D.民族交融【分析】本题考查辽与西夏的建立、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可知,图片都是圆形方孔的铜钱,少数民族契丹人、党项人吸收了中原王朝钱币的设计样式,体现了民族交融。故D符合题意;北宋时期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图片与崇文抑武无关,排除B;图片不能体现重内轻外,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辽与西夏的建立、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民族交融。6.(2025春 张店区期末)“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王安石的毕生追求。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革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其变法的目的是( )A.富国强兵 B.打击地主 C.分化事权 D.崇文抑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掌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解答】王安石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三冗”问题导致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低下,边疆战事吃紧等。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王安石变法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经济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推行保甲法、将兵法等军事措施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强兵,所以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A正确。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打击地主不是其变法的主要目的,B错误。分化事权是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设立多个官职分割宰相权力等,不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C错误。崇文抑武是北宋初期的统治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不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2025春 辛集市期末)数据统计表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表反映了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情况。这种现象( )职位 文职出身者(人) 武职出身者(人) 共计(人)枢密院正职 54 18 72枢密院副职 108 21 129A.源于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促使藩镇割据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重文轻武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从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枢密院长官中文职出身者的人数远远多于武职出身者,这正是北宋重文轻武治国政策在枢密院官员任用上的体现,A正确。表格主要呈现的是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情况,并没有涉及宰相权力削弱的相关信息,B错误。仅从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无法直接得出对政府行政效率的影响,C错误。北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已经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且表格内容与藩镇割据形成无关,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5春 铜梁区期末)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任期制,在州一级设置通判,凡长官之令须与通判联合署名,他还派转运使掌管一路的财权。这些举措( )A.减轻了百姓负担 B.巩固了边防安全C.减少了财政支出 D.加强了中央集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通过派文臣任长官、设通判监督以及收财权等一系列措施,从行政、监督、财政等多个方面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符合题意。这些措施主要围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展开,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减轻百姓负担的作用,A项错误。上述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内地地方的管理,而非针对边防安全,没有涉及到边防方面的相关内容,B项错误。派转运使掌管财权主要是为了将财政收归中央,并非是减少财政支出,而且设置众多官员等措施可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支出,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2025春 蓬莱区期末)王安石变法中实行的方田均税法,下令在全国核实土地数量,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并按照土地的多少、好坏征收田赋。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意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D.消除地方割据基础【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解答】方田均税法通过在全国核实土地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好坏征收田赋。在这之前,存在隐田、瞒田等现象,一些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以逃避赋税。方田均税法使得土地数量得以准确核实,这样政府能够对更多的土地征税,从而增加了田赋收入,也就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所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是方田均税法的目的之一,A项符合题意。方田均税法主要是针对土地赋税征收方面进行改革,重点在于规范土地征税,而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项错误。方田均税法主要围绕土地赋税展开,其直接影响的是财政方面,与增强国家军事力量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仅仅是土地赋税制度的改革,对消除地方割据基础并没有直接作用,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25春 贵阳期末)对如表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儒林公议》卷上 b.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A.a是图像史料B.a反映了北宋崇文抑武的背景C.b是历史史实D.b阐明了北宋发展科举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对北宋科举制度及崇文抑武政策相关材料的理解。【解答】材料b“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清晰地阐明了北宋发展科举制度所产生的影响,D正确。材料a是文字史料,并非图像史料,A错误。材料a强调状元登第的荣耀超过武将收复失地等功绩,反映的是北宋崇文抑武的表现,而非背景,B错误。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材料b是对科举制度发展影响的一种历史解释,不是历史史实,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崇文抑武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5春 烟台期末)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其中“青苗法”的设计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藩镇势力 B.解决朝廷党争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裁减冗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青苗法是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样一来,农民在青黄不接时能获得资金或谷物渡过难关,同时政府通过收取利息增加了财政收入,这是青苗法设计的主要经济目的,C项正确;削弱地方藩镇势力主要是北宋初期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目的,如杯酒释兵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等,并非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目的。北宋到宋神宗时期,藩镇割据局面早已结束,排除A项;朝廷党争是围绕变法过程中不同政治派别的观点分歧等产生的现象,青苗法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和解决党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裁减冗员主要涉及北宋官僚机构改革方面,但青苗法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和财政收入,和裁减冗员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25春 蓬莱区期末)《金史》记载,海陵王完颜亮想伐宋,其嫡母表示反对,劝谏说:我们世居上京(哈尔滨阿城),后来迁都到中都(北京),又从中都迁到汴京(开封),现在又准备兴兵渡过长江、淮河伐宋,会导致国家疲弊。这说明当时的金朝( )A.正式建立女真政权 B.联合北宋灭掉辽国C.攻破东京灭掉北宋 D.与南宋形成了对峙【分析】本题考查南宋和金的对峙,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后来迁都到中都(北京),又从中都迁到汴京(开封)”并结合所学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材料说明当时的金朝与南宋形成了对峙。故D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当时的金朝正式建立女真政权,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当时的金朝联合北宋灭掉辽国,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金朝攻破东京灭掉北宋,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南宋和金的对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说明当时的金朝与南宋形成了对峙。13.(2025春 盘龙区期末)宋代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这是程朱理学出现的( )A.背景 B.表现 C.结果 D.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在宋代,社会经济有了新发展,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达到新水平。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这对传统儒家伦理造成了冲击,儒学家为应对这些问题而提出新思想,所以题干描述的是程朱理学出现的背景,A正确。程朱理学的表现应该是其具体的思想主张、理论体系等方面,题干并非在阐述这些内容,B错误。程朱理学出现后的结果应该是其在社会上产生的实际效果,如对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等,题干不是在说结果,C错误。程朱理学的影响是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作用,题干所给内容不是影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出现的背景,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25春 贵阳期末)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分析】考查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机构及其历史意义。【解答】A.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管理西域的机构,与台湾无关,排除A;B.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B项正确;C.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与台湾无关,排除C;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宣政院下属管理西藏的地方机构,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边疆治理措施的掌握,需准确区分不同地区对应的管理机构,并理解澎湖巡检司的开创性意义。通过对比选项,强化历史事件与地理区域的对应关系。15.(2025春 盘龙区期末)靖康之变后,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家军以少胜多,在平原旷野地区大败完颜宗弼所统率的女真军队主力,迫使其撤出开封并退到黄河以北。这一战况发生于( )A.宋辽对峙时期 B.宋金攻辽时期C.南宋抗金初期 D.宋夏和议时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宋和金的对峙,题目提到“靖康之变后”“岳家军”“大败完颜宗弼所统率的女真军队主力”等关键信息,结合宋金对峙的史实分析作答。【解答】结合所学知识,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南宋初期进行抗金斗争,与题目中“靖康之变后”“岳家军”等信息相符,C项正确。宋辽对峙时期主要是在北宋前期,还未发生靖康之变,也不存在岳家军抗金的情况,A项错误。宋金攻辽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前,此时还没有岳家军与完颜宗弼所率女真军队主力作战的事情,B项错误。宋夏和议主要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和议,和靖康之变、岳家军抗金无关,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宋和金的对峙,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25春 中山市期末)宋代在北方、西北边境设军事管辖区22处(占全国半数以上),其名称多为如破虏、威虏、静戎等。与这一布局和命名方式有关的是( )A.匈奴南扰 B.藩镇割据 C.边防压力 D.榷场贸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宋代在北方、西北边境设军事管辖区22处(占全国半数以上),其名称多为如破虏、威虏、静戎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在北方、西北边境面临着辽、西夏等政权的威胁,边防压力较大,所以在这些地区设立了较多的军事管辖区,并且名称多带有威慑敌人、祈求边境安宁的意味,如破虏、威虏、静戎等,C项正确;匈奴是秦汉时期的主要边患,宋代北方的主要威胁是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匈奴无关,排除A项;藩镇割据是唐代中后期的问题,宋代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如杯酒释兵权),有效遏制了藩镇割据,此现象与宋代边境军事布局无关,排除B项;榷场是宋与周边政权的贸易场所,属于经济交流范畴,而材料中的军事管辖区明显与军事防御相关,与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7.(2025春 中山市期末)宋代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且年满五十岁者,可特许参加殿试,通过后获“特奏名”出身和官衔。据统计,宋代特奏名出身者约5万人,占全体录取数的45%。这一做法( )A.巩固了统治基础 B.加剧了社会矛盾C.束缚了士人思想 D.提高了官员素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宋代科举中,对多次落第且年满五十岁的士人实行特奏名制度,允许他们获得出身和官衔。此举并非为了提高官员素质,也未见加剧社会矛盾或束缚士人思想的证据。相反,这一政策安抚了大量科举失利的士人,使其获得仕途机会,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因此,A项符合题意,正确。B.这一政策未加剧了社会矛盾,而是安抚了大量科举失利的士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这一政策安抚了大量科举失利的士人,使其获得仕途机会,并没有束缚士人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这一政策并非为了提高官员素质,而是为了巩固了宋朝的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2025春 张店区期末)元朝的行政区划依次为省路、州(府)、县等层级。今天的淄博地区归属设在淄川的般阳路管辖,作为“腹里”地区直属于中书省。这一行政设置体现了元朝的( )A.郡县制度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 D.行省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解答】元朝的行政区划为省、路、州(府)、县,淄博地区(般阳路)直属于中书省,体现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因此D项符合题意,正确。A.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选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C.选项内阁制是明朝的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5春 铜梁区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晚年在病中呼吁“天生豪杰,必有所任。……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这体现了顾炎武( )A.反清复明的坚强斗志B.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C.反对君主专制的立场D.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顾炎武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豪杰”应肩负起“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B项正确;“反清复明”在材料中未体现,题干未涉及对清朝统治的直接反抗,排除A项;“反对君主专制”是顾炎武的思想之一,但材料重点是社会责任,而非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排除C项;“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与题干内容无关,题干未涉及哲学层面的唯物思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以顾炎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20.(2025春 蓬莱区期末)宋代儒学家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对儒学进行反思和改造,形成了讨论天道性命为中心的哲学体系——理学,理学代表人物有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杨时、朱熹、柴中行、林希逸等人。其中,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张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北宋五子的思想,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B项正确;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排除A项;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排除C项;张载是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以朱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