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隋唐时期(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隋唐时期(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春 当阳市期末)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凄婉悲怆。这反映出(  )
A.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水平
B.文学创作折射社会现实
C.文学作品能直接反映王朝更替
D.诗人喜好决定唐诗风格
2.(2025春 当阳市期末)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治理珠江水患 B.推广郡县制度
C.南北经济交流 D.开发巴蜀地区
3.(2025春 綦江区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隋定都长安统一全国后,迫切需要密切与南方富庶经济区的联系。材料可用于说明隋朝(  )
A.开凿大运河的动机 B.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
C.全国经济水平均衡 D.短暂而亡的政治原因
4.(2025春 六安期末)科技文化: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其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5.(2025春 内黄县期末)历史的发展充满了传承与变革,朝代的兴衰更替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关于隋朝的历史贡献与发展特征,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首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疆域
B.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保证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
6.(2025春 綦江区期末)贞观元年,朝廷诏令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原2000余名官员被大幅缩减至643人,并设立了“四善二十七最”考核制度,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标准。唐廷此举意在(  )
A.重视发展生产 B.提高行政效率
C.打击权贵豪门 D.完善科举制度
7.(2025春 霞山区期末)闻名中外的唐三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历史。考古发掘的唐三彩有不少形象逼真的骆驼、形态各异的胡人和体型丰腆的贵妇,这说明当时(  )
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百姓生活极其奢华 D.审美追求刚劲强悍
8.(2025春 乐平市期末)阎立本的《步辇图》(如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他治国思想相符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D.“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9.(2025春 綦江区期末)李白在《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即长安的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  )
A.手工工艺品种类丰富 B.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都城的繁荣开放 D.精湛的建筑艺术
10.(2025春 霞山区期末)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由此可知,唐代的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11.(2025春 大连期末)借助历史表格,可以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如表所示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领域 历史现象
创造发明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
天文学 憎一行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药学 孙思邈收集药方写出《千金方》
A.唐朝前期经济繁荣
B.隋唐时期民族交往频繁
C.唐朝时期科技发展
D.隋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
12.(2025春 中山市期末)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接受了印度医学家耆婆“天下物类,皆是灵药”的理论。他大量吸收了民间或外来的药物,使《千金方》所收集的药物比唐代官修的《新修本草》多了680种。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主导的药典修订 B.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C.药材产量的大幅增加 D.中医理论的创新突破
13.(2025春 中山市期末)隋朝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入仕”,唐朝时,酒家之子陈会中第后,官至州刺史,盐商之子毕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这一变化折射出科举制(  )
A.加强朝廷选官权力 B.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14.(2025春 贵阳期末)他非常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总结了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著有《千金方》一书。因其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他是(  )
A.僧一行 B.韩愈 C.孙思邈 D.柳宗元
15.(2025春 南川区期末)他的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的所见所闻,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城邦的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和音乐舞蹈等风土民俗。材料中的“他”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崔致远 D.玄奘
16.(2025春 新宾县期末)颜真卿在楷书方面并不拘泥陈法,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被世人称为“颜体”。这说明他(  )
A.崇尚节俭 B.注重创新 C.勤政爱民 D.品德高尚
17.(2025春 中山市期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欲以铁钱替代铜钱,有大臣进言,新钱铸造后,若本国使用新钱而邻国不用,会导致“商贾不行,百货不通”。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
A.区域经济联系密切 B.海外贸易十分兴盛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18.(2025春 霞山区期末)隋朝时期,通过大运河,南方地区所产橘子被运往北方,北方所产的梨送到南方销售。这说明大运河有利于(  )
A.国家统一 B.南北经济交流
C.民族交融 D.海外贸易发展
19.(2025 华阴市一模)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后,某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处应填写(  )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经济景象
20.(2025 化州市一模)唐代的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游刃有余,她们可以从事餐饮、旅店、客运、织造、歌舞娱乐等行业。这反映了唐朝(  )
A.妇女彻底解放 B.社会风气开放
C.商业贸易繁荣 D.伦理道德失序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春 当阳市期末)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凄婉悲怆。这反映出(  )
A.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水平
B.文学创作折射社会现实
C.文学作品能直接反映王朝更替
D.诗人喜好决定唐诗风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诗,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A.题目中并未提及唐诗与中国文化最高水平之间的直接关系,只是描述了唐诗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排除A项;
B.据材料“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凄婉悲怆”可知,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凄婉悲怆,题目中描述了唐朝不同时期的诗风变化,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盛唐时国力强盛,诗风开朗奔放,中唐时社会矛盾增多,诗风转向平实浅近并出现大量讽喻诗作,晚唐时政治腐败,诗风凝重浓郁、凄婉悲怆,这说明文学创作确实能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B项正确;
C.题目中虽然描述了唐诗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但并未直接提及这些特点与王朝更替之间的直接关系。文学作品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参考,但不能直接反映王朝更替,排除C项;
D.题目中描述的是唐诗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这些特点更多地与社会背景相关,而非仅仅由诗人的喜好决定。虽然诗人的喜好和风格会影响其创作,但题目强调的是社会变迁对诗风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唐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2025春 当阳市期末)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治理珠江水患 B.推广郡县制度
C.南北经济交流 D.开发巴蜀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连接南北水系,促进了漕运和商业发展,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该工程即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故C符合题意;“治理珠江水患”与大运河无关,排除A;推广郡县制度的是秦朝,与水利工程无关,排除B;大运河主要贯通南北,没有流经巴蜀地区,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该工程即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
3.(2025春 綦江区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隋定都长安统一全国后,迫切需要密切与南方富庶经济区的联系。材料可用于说明隋朝(  )
A.开凿大运河的动机 B.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
C.全国经济水平均衡 D.短暂而亡的政治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材料可用于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故A符合题意;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与题干“隋定都长安统一全国后”不符,排除B;材料不能用于说明隋朝全国经济水平均衡、短暂而亡的政治原因,排除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可用于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
4.(2025春 六安期末)科技文化: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其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享有“诗仙”美誉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分析】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意境奇妙,被誉为“诗仙”,A正确;杜甫的诗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被誉为“诗圣”,排除B;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关注民生,风格平实,排除C;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中有画,被誉为“诗佛”,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唐诗的相关内容。
5.(2025春 内黄县期末)历史的发展充满了传承与变革,朝代的兴衰更替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关于隋朝的历史贡献与发展特征,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首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疆域
B.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保证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故B符合题意;秦朝首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疆域,排除A;清朝前期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排除C;隋朝二世而亡,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6.(2025春 綦江区期末)贞观元年,朝廷诏令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原2000余名官员被大幅缩减至643人,并设立了“四善二十七最”考核制度,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标准。唐廷此举意在(  )
A.重视发展生产 B.提高行政效率
C.打击权贵豪门 D.完善科举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区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不同之处。
【解答】贞观元年,唐朝在官员管理方面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将官员数量从2000余名大幅缩减至643人;二是设立“四善二十七最”考核制度,以此作为官员升降任免的标准。精简机构可以减少官员数量,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设立考核制度能够激励官员积极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同样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唐廷此举意在提高行政效率,B项正确。题干并未直接涉及到发展生产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中的措施主要围绕官员管理和行政效率提升,没有体现出打击权贵豪门的意图,排除C项。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而题干中的措施侧重于官员任职后的管理,如精简和考核,并非完善科举制度,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5春 霞山区期末)闻名中外的唐三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历史。考古发掘的唐三彩有不少形象逼真的骆驼、形态各异的胡人和体型丰腆的贵妇,这说明当时(  )
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C.百姓生活极其奢华 D.审美追求刚劲强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社会经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考古发掘的唐三彩有不少形象逼真的骆驼、形态各异的胡人和体型丰腆的贵妇”可知,唐三彩中有骆驼、胡人和贵妇等形象,骆驼和胡人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频繁,贵妇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包容,这些都说明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包容,B项正确;题干中只是提到了唐三彩中有体型丰腴的贵妇形象,不能由此得出女性政治地位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唐三彩多为墓葬用品,主要反映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极其奢华”,排除C项;“丰腴”体现的是雍容华贵的审美,与“刚劲强悍”完全相悖,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唐朝社会经济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8.(2025春 乐平市期末)阎立本的《步辇图》(如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他治国思想相符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D.“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民族交往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与《步辇图》所反映的唐太宗和吐蕃的友好往来这一民族关系的历史事件相符,A正确;“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的是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把君主比作舟,百姓比作水,说明百姓能支持君主统治,也能推翻君主统治,这与民族关系无关,B错误;“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才,说的是人才的重要性,和民族关系没有联系,C错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表达的是唐太宗善于纳谏,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治理国家的得失,和民族关系不相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民族交往的相关史实。
9.(2025春 綦江区期末)李白在《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即长安的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  )
A.手工工艺品种类丰富 B.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都城的繁荣开放 D.精湛的建筑艺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笑人胡姬酒肆中”讲的是五陵地区的富贵公子常常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讲的是唐朝时期民族的交融,这反映出唐代都城的繁荣开放,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
A.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而不是手工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
B.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D.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与建筑艺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2025春 霞山区期末)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由此可知,唐代的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D项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与题干中唐代分割相权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是唐代的制度,排除B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题干说的是中央行政权力的分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1.(2025春 大连期末)借助历史表格,可以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如表所示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领域 历史现象
创造发明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
天文学 憎一行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药学 孙思邈收集药方写出《千金方》
A.唐朝前期经济繁荣
B.隋唐时期民族交往频繁
C.唐朝时期科技发展
D.隋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科技成就,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868年,一个叫王玠的人用雕版印刷了一部《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唐玄宗时,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既对天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孙思邈的《千金方》是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总结了历代医学经验,并强调药物的应用。题干信息体现了唐朝时期科技发展,C符合题意;唐朝前期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频繁和隋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都与题干信息唐朝时期的科技无关,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12.(2025春 中山市期末)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接受了印度医学家耆婆“天下物类,皆是灵药”的理论。他大量吸收了民间或外来的药物,使《千金方》所收集的药物比唐代官修的《新修本草》多了680种。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主导的药典修订 B.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C.药材产量的大幅增加 D.中医理论的创新突破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唐时期天文学与医药学的主要成就,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接受了印度医学家耆婆‘天下物类,皆是灵药’的理论。他大量吸收了民间或外来的药物,使《千金方》所收集的药物比唐代官修的《新修本草》多了680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可以通过借鉴和融合外来文化来促进发展,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B项正确;“政府主导的药典修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是“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药材产量的大幅增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中医理论的创新突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025春 中山市期末)隋朝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入仕”,唐朝时,酒家之子陈会中第后,官至州刺史,盐商之子毕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这一变化折射出科举制(  )
A.加强朝廷选官权力 B.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酒家之子陈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会中第后,官至州刺史,盐商之子毕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并结合所学可知,庶族士子通过科举制进入上层,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符合题意,正确。
A.材料强调的是庶族士子通过科举制进入上层,并未强调朝廷选官权力的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B.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不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庶族士子通过科举制进入上层,并未强调官僚文化素养的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5春 贵阳期末)他非常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总结了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著有《千金方》一书。因其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他是(  )
A.僧一行 B.韩愈 C.孙思邈 D.柳宗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思邈的《千金方》,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他还非常重视药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他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他”是孙思邈,他的著作是《千金方》,C项正确;僧一行是唐朝的天文学家,排除A项;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的文学家,排除B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孙思邈的《千金方》的相关史实。
15.(2025春 南川区期末)他的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的所见所闻,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城邦的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和音乐舞蹈等风土民俗。材料中的“他”是(  )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崔致远 D.玄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根据玄奘西行天竺,由其弟子根据他的游历见闻整理而成的著作,记载了西域等多地风土民俗,D项正确;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崔致远是新罗人,均与《大唐西域记》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玄奘西行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6.(2025春 新宾县期末)颜真卿在楷书方面并不拘泥陈法,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被世人称为“颜体”。这说明他(  )
A.崇尚节俭 B.注重创新 C.勤政爱民 D.品德高尚
【分析】本题考查颜真卿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中“不拘泥陈法,博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核心在于颜真卿不固守传统书法规范,通过融合各家优势创造出独特的“颜体”,这体现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精神,B正确;“崇尚节俭”与书法风格的创新无关,排除A;“勤政爱民”是对官员为政表现的描述,题干仅提及颜真卿的书法成就,未涉及其政治行为,排除C;“品德高尚”属于个人道德层面,题干重点是书法艺术上的突破,而非品德评价,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颜真卿的相关内容。
17.(2025春 中山市期末)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欲以铁钱替代铜钱,有大臣进言,新钱铸造后,若本国使用新钱而邻国不用,会导致“商贾不行,百货不通”。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
A.区域经济联系密切 B.海外贸易十分兴盛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与货币流通的关系,重点在于理解区域经济联系对货币使用的影响。
【解答】题干中提到,吴越王想要用铁钱替代铜钱,但有大臣指出,如果新铸造的铁钱在邻国不被接受,就会导致“商贾不行,百货不通”。这说明货币的流通不仅限于本国,还涉及与邻国的经济往来。如果邻国不接受铁钱,那么吴越国的商人就难以在邻国进行交易,从而影响商业活动和商品流通。这反映出当时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货币的统一或被接受是经济交流的重要前提。A符合题意;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题干未体现,排除B;题干未涉及南北经济对比,无法推断,排除C;题干未涉及社会动荡,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18.(2025春 霞山区期末)隋朝时期,通过大运河,南方地区所产橘子被运往北方,北方所产的梨送到南方销售。这说明大运河有利于(  )
A.国家统一 B.南北经济交流
C.民族交融 D.海外贸易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通过大运河,南方地区所产橘子被运往北方,北方所产的梨送到南方销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题干中南方的橘子运往北方,北方的梨送到南方销售,正是南北经济交流的体现,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大运河进行的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没有直接体现大运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排除A项;民族交融主要体现在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描述的是国内的物资运输,不是海外贸易,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9.(2025 华阴市一模)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后,某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处应填写(  )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经济景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开元通宝、曲辕犁、筒车、国际性大都会、长安、青瓷、白瓷、唐三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分别涉及唐朝的货币、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商业发展等方面。根据题干材料,可以判断▲处应填写的是繁荣的经济景象,D项正确;题干中的关键词并未提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如诗人、文学作品等,排除A项;题干中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唐代的经济繁荣和手工业发展,民族关系在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B项;题干中的关键词更多指向经济和物质文化层面,而非社会风气的描述,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
20.(2025 化州市一模)唐代的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游刃有余,她们可以从事餐饮、旅店、客运、织造、歌舞娱乐等行业。这反映了唐朝(  )
A.妇女彻底解放 B.社会风气开放
C.商业贸易繁荣 D.伦理道德失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她们可以从事餐饮、旅店、客运、织造、歌舞娱乐等行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女性能够从事多种行业,表明她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较高的参与度。这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的限制较少,整体氛围较为包容和开放,B符合题意;唐代女性地位虽相对较高,但仍受封建伦理约束,并非“彻底”解放,排除A;“商业贸易繁荣”虽与题干现象有一定关联,但题干更强调女性的社会角色,而非经济本身的繁荣,排除C;“伦理道德失序”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无关,且带有负面倾向,与题干积极描述不符,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