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雨果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侵略史事,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爱国情感。
了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二、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
结合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的情况及原因。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华贸易额
材料二: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
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 人均934.5便士
材料三: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含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的报告书
材料四: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
情况:英国商品滞销,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没有实现。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
然而英国人认为
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修约
要求修约:开口岸,增特权
担心威胁统治、断然拒绝
中国
英法


矛盾激化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笔记区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原因/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相关史事
“马神甫”名马赖,
法国天主教神父。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传教,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
相关史事
想一想: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因为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不过是他们的借口而已。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背景:
爆发的根本原因:
爆发的直接原因:
起止时间:
侵略者:
1856—1860年(4年)
英国、法国(主凶)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美国、俄国(帮凶)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南京条约》
笔记区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结合教材P11形势图,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856年10月
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英法联合,攻陷广州
1857年
1858年
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签订《天津条约》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内容 危害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驻使
通商
特点:
①开放口岸多
②分布广
③更深入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内容 危害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内陆口岸自由航行
④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破坏了我国外交主权,便于操控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公使
通商
航运
赔款
笔记区

火烧圆明园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结合教材P11形势图,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860年8月·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1860年10月·
咸丰帝逃跑,奕 留守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
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
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
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
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
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火烧圆明园—海盗式的劫掠
昔日壮丽园林
今日残垣断壁
感受/认识:
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落后就要挨打,体现了英法侵略者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结合教材P11形势图,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860年8月·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1860年10月·
占北京城,签《北京条约》
咸丰帝逃跑,奕 留守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的签订
奕 被迫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于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内容 危害
笔记区
使列强的侵略权益合法化
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④赔款额大幅增加
③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通商
赔款
割地
其他
《北京条约》的签订

《北京条约》的签订

总理衙门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说: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
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在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暖晖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马克思
笔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笔记区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相同 根本原因(目的) 战争性质 不同 侵略国家
侵略时长
侵略势力
战争影响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1840—1842(2年)
1856—1860年(4年)
东南沿海
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续
扩大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
<< 知识拓展 >>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6年,葡萄牙人亚马喇就任澳门总督。他强行向澳门中国居民征税,扩展葡人地界,并于1849年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驱逐清朝地方政府派驻澳门的工作人员,停止向清政府缴纵地租。1887年,中葡两国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准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葡萄牙承诺未经中国首肯,“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但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课堂小结
小试牛刀
1、2023年,猴首和虎首等4件圆明园兽首铜像亮相“中国海外文物回归成果精品展”,体现了国家对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盗取这些文物的罪魁祸首是(   )
A.荷兰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葡萄牙侵略者 D.八国联军
2、清鼎盛时期,有1 300多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但是弱国无外交。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俄国
3、美俄在此次战争中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攫取了大量权益,尤其是俄国乘机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此次战争(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
D
B
小试牛刀
4、1857年5月,法国政府在《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材料反映了法国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修改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D.与清政府进行商业合作
5、清朝时,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中国与各国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 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的旗子才有生路吗 ”这里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