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国内战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美国内战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导入新课
“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
排名 1948年 1969年 1998年 2010年
1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2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 罗斯福
3 罗斯福 罗斯福 罗斯福 华盛顿
林肯
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排名第一的是林肯,从他入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领导了美国内战,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 000名青壮年劳动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
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敬的总统呢?
联邦危机-美国内战的原因
探究新知
美国三个时期国旗
独立初
19世纪初
20世纪
1.美国国旗上的星星代表什么?
美国国旗上的星星代表州
一个星星就是一个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独立之初只有13个州,19世纪初有20个州,而20世纪的美国已经拥有了50个州。
美国的领土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大肆扩张领土。
观察美国国旗上星星数量的变化,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美国国旗上星星的数量会有这样的变化?
2.新领土的拓展激化了美国原有的南北矛盾,美国独立后南北有着怎样不同的经济制度呢?
这两种制度又存在着怎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北方
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输出棉花、工业原料
缺工业原料
输入工业品
缺销售市场
降低关税
提高关税
结果
内战
矛盾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劳动力)
焦点:
西部扩张建立蓄奴州
西部扩张建立自由州
在这些矛盾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奴隶制废存问题,归根结底,奴隶制之争也是权力之争,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中的参议院是由每州2名参议员组成的。内战前自由州有19个,蓄奴州有16个,这就意味着谁控制了西部,谁就能在参议院中得到更多的席位,从而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美国政权,所以双方都想把自己的制度推广到西部去。
3.总结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奴隶制废存问题。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根本原因
矛盾的焦点
导火线
捍卫联邦-美国内战的过程
1861年3月,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1865年,北方胜利
导 火 线:
开 始:
转 折:
结 果: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人物扫描”,林肯对奴隶制有着怎样的态度?
材料 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不再让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土地。”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奴隶制度,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1860年,林肯以接近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美国第15任总统詹姆斯·布坎南对林肯说:“现在我可以轻松地度假了,你现在坐在火山口上面了。”
为什么说林肯当选总统就坐在火山口上面了?
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就意味着在政策的制定上,林肯必将行使总统的权力,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南方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的希望化为泡影。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发动叛乱,脱离联邦。因此,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内战的导火索。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
3.根据表格,分析战争形势。
北方 南方
人口 2 200万 900万(包括约400万黑人奴隶)
军队人数(至1865年) 150万 100万
工业产量(1860年) 占91% 占9%
铁路里程 5万多千米 1.4万多千米
海军舰只(至1865年) 700艘 少量
从表格数据来看,战争的形势有利于哪一方?
有利于北方
那么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北方,在战争初期形势为什么会节节失利?
思考
北方:应战方面,准备仓促;
林肯反对奴隶制的谨慎立场;
任用军事将领不当。
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
北方的失利也引起了人民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如果你是林肯,面对这样的局面,你会怎样来扭转战争形势呢?
面对这样的局面,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这两个法律文件的颁布分别解决了哪些问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两个法令的颁布,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宅地法》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鼓舞了他们的参战热情,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使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黑奴们纷纷逃离种植园,参加联邦军队,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
5.为什么北方能获得胜利?
北方军队的战斗具有正义性、北方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广大士兵的英勇作战、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人民群众的支持。
维护联邦-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美国内战是一次洗礼,经过这次洗礼,联邦获得新生:洗去了黑人奴隶制;洗去了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
材 料
材料二 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却跃居首位。
——《全球通史》
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国内战以北方获胜而告终,那么这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称之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美国南北战争中领导人物是谁?
林肯
南北战争之后,林肯遭遇了什么?
在1865年,林肯与夫人在剧院观看喜剧表演时,遭到了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生命定格在56岁,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总统。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而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一 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说是他让他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材料二 马克思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能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以至于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材料三 托尔斯泰对他的评价: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人生哲学中的基督。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本课知识,那我们应如何评价林肯?
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被誉为“伟大的解放者”。
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解放黑人奴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为满足资产阶级和奴隶主扩张领土的要求,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到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就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在领土扩张过程中,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最终引发了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林肯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北方的胜利,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清除了最大障碍。
美国内战成为美国历史上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总 结
板书设计
北方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南方种植园经济
焦点
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不可调和
黑人奴隶制废存问题
根本
原因
导火线
美国内战
1861—1865年
初期
北方军队失利
转折
结果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北方获得胜利
意义
性质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林肯就任总统
当堂演练
1、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 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
A.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B.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D.独立战争、美国内战
D
2、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右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
A.国内市场问题
B.关税问题
C.奴隶制废存问题
D.生产原料问题
C
3、林肯代表的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 )
A.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B.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C.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主张
D.与南方奴隶主妥协的主张
B
4、美国从独立到今天的200多年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 B.独立与统一
C.改革与人权 D.人权与新政
B
5.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