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历史长河中,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到近代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但他们通过向西方学习,进行再次改革,摆脱了危机,获得了新生,成为亚洲强国。那么,日本是怎样崛起的呢?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探究新知
1.阅读教材第14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及第15页《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外患:1853—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
中国封建势力强大,统治阶级内部统一。
倒幕运动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幕府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新兴地主、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
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
实力增强
谋求政权
倒幕运动成为历史发展必然



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出倒幕运动的组成阶层以及过程。
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
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幕府统治被推翻,改年号为“明治”。
组成阶层
主要过程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明治维新
1.材料展示
图1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图2 日本最早火车站
图3 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图4 1897年创立的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
图1: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3: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4: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 改革内容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文化
教育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 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什么?影响如何?
性质:
影响:
①积极影响: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消极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回忆大化改新内容,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日本两次向外学习的目标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日本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
不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化。
原因: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先进;近代中国落后,而西方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文化。
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不 同 点 背景
力量 对比
途径
国际 环境
结果
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封建势力较强大,维新力量弱小,顽固派阻挠改革
日本改革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
中国维新派比较软弱,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日本改革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环境较为宽松
中国改革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日本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失败了,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相 同 点 ①背景:两国改革前都处于闭关、落后状态,都存在着严重民族危机(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在两国逐步形成和发展
②内容: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③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5.日本的明治维新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板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
发展
时间:1868年
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当堂演练
1.面对内忧外患,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的力量不包括(  )
A.中下级武士 B.新兴资产阶级
C.德川幕府 D.新兴地主
C
2.19世纪60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征夷大将军 B.亚历山大二世
C.明治天皇 D.林肯
C
3.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施“大化改新”。然而,19世纪60年代,新成立的日本明治政府却把学习的目标确定为(  )
A.韩国 B.西方
C.中国 D.印度
B
4.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推行地税改革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