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课 堂 导 入创造历史的豪情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不仅打碎了一个旧世界,而且建立了新中国,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接下来是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不断探索——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954年 毛泽东《大浪淘沙 北戴河》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学习聚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史料阅读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吴冷西《忆毛主席》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此在理论上做了怎样的探索?从仿效苏联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中共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时间:(2)背景:(3)内容:(4)意义:1956年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② “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了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2. “双百方针”时间:内容:1956年作用: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时间: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作用:(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A.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B.使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双百方针”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提出,起了什么作用?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二)探索中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实践: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农业上,“以粮为纲,农业跃进”(1)大跃进—发展生产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则。特点:高速度、高指标特点:一大二公经济领域出现“左”倾冒进错误后果: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说明了什么?又是如何进行实践的?造成了什么后果?面对失误,中共中央是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取得了什么成果?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三)纠正错误 政策调整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是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政治和认识根源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2、召开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北京)比较系统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3、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1964年)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一起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4《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三年经济困难正确的探索失误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1)经济建设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经验教训: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你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总体把握:1966至1976年是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请根据书本知识,梳理该事件的过程。文革发动打倒一切66年春夏69年4月71年9月72年75年76年9月76年10月67年初一月风暴全面夺权中共九大林彪反革命集团武装政变毛泽东逝世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邓小平整顿工作经济形势好转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探究: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性质: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理论:阶级斗争扩大化。(2)实践:①政治:民主法治遭受破坏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2)实践:②社会:社会秩序陷于混乱“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讲话③经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④人权:基本人权遭到践踏⑤文化:文艺事业遭到摧残★探究: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易错提醒】“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国家性质没有变,在军事、外交、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否定“文化大革命”,但不能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的评价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原因(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地质之光”李四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航天之父”钱学森“铁人”王进喜“地质之光”李四光这一时期涌现出哪些先进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学思之窗20世纪6 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国际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党和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培育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种在与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斗争中形成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行。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2.成就(1)工业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三、伟大的建设成就2.成就(2)科技和国防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核国家。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三、伟大的建设成就2.成就(3)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造天河——红旗渠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1958年,毛泽东来参加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三、伟大的建设成就2.成就(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屠呦呦科研团队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为我国的生命科学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三、伟大的建设成就2.成就(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④中日正式建交。“乔”的笑尼克松访华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三、伟大的建设成就3.影响1956——1976这二十年的发展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发展趋势时间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新时期恢复一五计划发展“大跃进”困难下滑调整快速发展1949 1952 1956 1958 1962 1966 1972 1975 1976 1978明显好转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合作探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启示启示一: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启示二: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适应;启示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加强民主法制;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启示四:经济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做保障。失误探索 成功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中共八大1956“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三、伟大的建设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成功探索失误探索原因成就:工业、科技、农业、教育与医疗、外交伟大的建设成就——原因、过程、认识影响及启示政策调整本课小结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