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入:视频《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一、破局·塑型:秦的统一与开创性制度构建二、立基·鼎盛:汉的承制与巩固发展破局·塑型:秦的统一与开创性制度构建壹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总结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梳理秦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合作学习(一)破局·塑型——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2.统一过程远交近攻,一统六国征服南越,控制西南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客观条件主观条件3.统一的意义①疆域、②政治、③经济、④民族。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安定地区经济要求打破政治分裂阻碍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历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商鞅变法,实行法治,国家强盛天时地利人和①疆域: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②政治: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③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④民族: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今,虽天下大定,然北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六国余孽贼心不死,偌大一个王朝,朕该如何治理?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交通一统其他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法律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二)破局·塑型——开创性制度构建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总结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君主专制(皇权VS相权)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管理方式,中央集权(中央VS地方)地方制度:郡县制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材料二: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能穷乐之极。——李斯《行督责书》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帝制度——中央决策系统重点突破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太常少府太仆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皇帝——中央行政系统监察百官军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宗教礼仪皇帝日常事务宫廷车马交通宫廷警卫皇帝宫门禁卫司法和监狱外交和民族事务租税和财政皇族及宗室事务材料一:“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掌管监察。“三公”互不统属,皆受制于皇帝。三公之下的列卿分管各方面事务,其中以“九卿”为贵,因此,历史上习惯称之为“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列卿皆由皇帝任免,听命于皇帝,领取俸禄,概不世袭。——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特点:皇帝任命,概不世袭;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家天下(家国同治)重点突破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公九卿制的职能及其特点。郡县制——地方行政系统比较项 分封制 郡县制选官方式选官标准与中央权力关系周王分封(世袭)血缘(贵族)地方分权中央任免(有任期)能力(官僚)中央集权材料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战国时期的县、郡制与官僚制都是适应初步形成的以国君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体而发展起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重点突破问题3: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思考:导致秦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有哪些?(三)破局·塑型——速亡的教训征发严重刑罚严苛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花费巨额,求仙访药焚书坑儒秦的暴政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梳理秦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寡人用十年时间建立起的庞大帝国,不想仅存在了十余载,可悲可叹!罢了,那些穿长衫的酸儒又该骂朕了。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寻仙访药,动众巡游;徭役沉重,刑罚严苛;焚书坑儒,钳制思想......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制度创新,影响深远;立基·鼎盛:汉的承制与巩固发展贰任务一: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王朝建立初期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避免重蹈亡秦覆辙?任务二:阅读课本“西汉的强盛”,归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上采取的措施。合作学习立基·鼎盛——汉承秦制材料1: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任务一: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王朝建立初期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避免重蹈亡秦覆辙?问题:经济残破,百废待兴。1.权力核心: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公九卿制3.法律建设:依《秦律》制《汉律》,并加以删减完善。4.军队建设:中央有由卫尉和中尉率领的守卫皇宫和京师的常备军,地方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军。措施: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薄赋倡俭;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汉承秦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有所损益)突破:郡国并行制——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异姓王(拥兵自重)同姓王(势力强大)七国之乱(不得人心)吸取秦朝孤立之败剪 除隐 患削藩问题1:诸侯势力过大突破问题影响: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1.诸侯势力过大【问题探究】阅读材料与结合教材,材料分析汉初还存在什么问题?又如何解决?问题2:丞相权力过大问题3:豪强地主膨胀问题4:思想较为混乱问题5:匈奴入境来犯材料: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汉书·田蚡传》(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设中(内)朝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设刺史、任用酷吏尊崇儒术作用: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国家统一立基·鼎盛——制度调适与巩固任务二:归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上采取的措施。政治:颁布推恩令实行“中朝制度”实行察举制。分设刺史,设置13州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思想:尊崇儒术经济: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民族关系:反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管理西域,加强管理东南、西南地区西汉形势图秦朝形势图“破局·立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与鼎盛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与鼎盛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秦汉时期确立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国家的管理,形成了制度认同;秦汉时期的疆域版图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了疆域认同;这一时期以“汉”为族名,增强了民族认同,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民族大家庭;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为后续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趋势。秦汉对话·奠基与鼎盛六国归一,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立郡县。北筑长城拒胡虏,南设三郡镇百越,天下自此一统! 汉承秦制,更求稳固。推恩令削藩,盐铁归官;遣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封狼居胥;派张骞通西域,开丝绸之路。尊崇儒术,以文化一统铸万民之心! 愿此基业,世代相传!疆域一事,朕划疆定界,你拓土西域,倒也不负 “大一统” 之志。 好!我二人虽隔百代,却同铸华夏大一统之根基! 承陛下基业,扩华夏版图,使多民族共融,方保江山永固!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们会被称做‘汉族’、‘汉人’”,字数控制在200以内。2.请同学们结合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与发展并观看视频,探讨素纱禅衣为何如此轻薄,背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形成一份 500 字左右的学习报告,报告需包含每位成员的观点摘要及小组最终的总结观点。秦汉两代,一立一固,共同铸就了中华帝国的根基,他们开创的制度体系、文化传统与疆域格局,深刻影响着后世两千多年的历史走向,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精神的源头活水。这份跨越时空的历史遗产,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启示着我们:团结统一、开拓进取的精神,永远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