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同堂分卷、闭卷考试。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本试卷为历史部分,满分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 D.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朝鲜内战爆发的背景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C.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3.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部分新解放区农民仍然遭受地主压迫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实施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和平解放西藏 D.农业合作化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最终确定156项重点工程,涉及钢铁、有色冶金、煤矿、石油炼油、重型机械、汽车、拖拉机制造、化工、电力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
A.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B.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C.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D.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5.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私有经济成分的占比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新中国成立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2009年习近平在兰考考察时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他评价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B.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C.“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D.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8.1978年,河南全省粮食总产量仅2097.5万吨,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基本上达到自给有余。从1981年开始,河南省开始部分地向外供给粮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9.下图从左至右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这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都强调了国防建设 B.都深化了改革开放
C.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都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近期,某网站开展近十年国家发展“热词”统计调查,以下选项最可能入选的是
A.人民公社、联产承包 B.解放思想、市场经济
C.经济特区、世贸组织 D.中国梦、“两个一百年”
12.1980年,国家规定:在深圳等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
A.经济特区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经济特区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C.经济特区的经济起点非常高 D.经济特区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13.2024年3月,台北自行车展在台北展览馆举行。总部在浙江的骑行装备跨境电商“洛克兄弟”,连续多年参加台北自行车展;来自苏州的八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车展觅得商机。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打破隔绝状态 B.海峡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海峡两岸加强政治合作
14.这次军事改革重构“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一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建立起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军委机关由4个总部改为1厅、6部、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7大军区调整划设为东、南、西、北、中5大战区;完成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机关整编工作……材料旨在说明
A.海防力量不断增强 B.我国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C.导弹部队不断发展 D.军事指挥体系不断完善
1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列外交成就中,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读下边《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万隆会议召开 D.中美建交
17.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媒体报道称“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
A.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 B.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C.极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D.极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18.我国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3分,20题13分,21题13分,共39分)
1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①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城市化带有恢复性质,“先进城后建城”的特征比较明显。②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民致富和城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改革激发了城市的活力。这个阶段以发展新城镇为主,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③1992年以来,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中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南宁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变迁。(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3)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城市病”,结合你的日常见闻,你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应该注重哪些问题?(4分)
20.(13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两组图片
(第一组图片) (第二组图片)
(1)根据材料一回答: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3分)
(2)从材料二第一组图片中,任选一位科学家,简要指出他(她)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2分)观察第二组图片,简述科技与教育的关系。(4分)
(3)为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理念,请选择其中一个并写出其中两点内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2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材料三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亚非会议上中国所面临的困境。(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2分)
(4)请围绕“新中国外交”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7分)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B 7.A 8.D 9.C 10.C 11.D 12.A 13.B
14.B 15.C 16.D 17.B 18.D
二、非选择题
19.(1)变迁:城市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市道路拓宽、交通方式多样化。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特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从沿海向内地扩展。(共2分,每点1分)
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改革开放的推动。
(3分,每点1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以给分)
(3)应注意做好城市规划,缓解交通拥挤,治理环境污染等。(言之有理即可)
(4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也可以给分)
20.(1)原因: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3分,每点1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
(2)示例1:屠呦呦:20世纪60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示例2: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下。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2分)
关系:科技进步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信息;科技进步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式;科技进步为教育提供更高的效率和质量等;教育使科学知识得以传承;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等。(4分)
(3)A: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B: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C: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分,A、B、C三处任选其一作答)
(4)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任答两点,2分)
21.(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分,写到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困境: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2分)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影响力扩大。(2分,写到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4)示例
观点: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奠定基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4分)
可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大国担当,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