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航天探索等时政热点中真理追求过程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在推动科技创新等实践中坚持的真理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认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2.科学精神:深入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把握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真理与谬误现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3.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树立追求真理的意识,提升参与社会事务、辨别是非的能力,以科学的真理观指导自身行为。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第二框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承接上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进一步探讨认识的深化与发展,聚焦于真理这一重要概念。从知识结构看,先阐述真理的含义与基本属性,让学生明确真理的本质特征;接着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揭示真理的相对性;最后强调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凸显认识的发展性。这些内容层层递进,构建起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体系,为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真理的客观性,理解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把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些重点内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关键,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关重要。教学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辩证关系。这一难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真理既具有客观的本质属性,又会随着条件和历史的变化而发展,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讨论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 2025 年我国天问系列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新进展,科学家对火星的新发现等时政新闻报道。提问学生:科学家们对火星的这些新认识是真理吗?这些认识是如何一步步被确定为真理的?引发学生对真理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新课讲授一、真理是客观的议题:从对火星探测数据的不同解读争议,看真理的客观性。教师活动:呈现不同科研团队对火星某一探测数据的不同分析和解读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哪种解读更接近真理。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尝试判断哪种解读是正确的,并阐述理由。议学提示:思考认识的本质,分析不同团队观点差异的根源,从客观事实和科学标准角度判断真理。议学总结: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实践也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议题: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探究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教师活动:展示我国不同时期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内容及出台背景,讲解政策调整的原因和目的。学生活动:分析不同阶段补贴政策的差异,讨论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关系,理解政策调整所体现的真理特征。议学提示:思考政策作为一种认识,为何会随时间变化;从政策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与实践的契合度等方面分析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议学总结: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真理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不同阶段适应不同的产业发展条件,政策的调整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议题:以我国 5G 技术从研发到广泛应用过程中认识的发展为例,探讨追求真理的过程特点。教师活动:介绍 5G 技术从最初概念提出,到研发攻克技术难题,再到大规模商用过程中,人们对其性能、应用领域、发展前景等认识的不断变化,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学生活动:梳理 5G 技术发展历程中认识的变化脉络,分析导致认识变化的因素,总结追求真理过程的特点。议学提示:从认识主体(科研人员、企业等)、认识客体(5G 技术本身及应用场景)、实践(技术研发实践、市场应用实践)等方面分析认识变化原因,归纳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表现。议学总结: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 5G 技术的正确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受实践水平、主体自身条件及客体复杂性等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5G 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发展,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对 5G 技术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不断向前发展。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强调在生活中要坚持真理,勇于追求真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认识,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知识点整合课后练习 1、列宁强调,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说明( )①真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交融,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这说明( )①真理在超越历史条件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发展中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④实践是发展的,追求真理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其应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起初,人们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然而,随着应用的广泛普及,诸如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问题逐渐暴露。于是,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在保障人工智能优势的同时,规避这些风险。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对人工智能的真理性认识永无止境③真理是客观的,人工智能的固有属性决定其应用的正确与否④真理是具体的,人工智能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人的主观认知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2025年,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科研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更多纠缠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使其计算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光子的稳定性控制、量子纠缠的保持等。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对量子计算的原理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起初,一些人对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前景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可能只是理论上的设想,难以在现实中发挥作用。但随着量子计算机在密码破解、材料科学模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人们对量子计算的认识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量子计算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3:DCA 4.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对量子计算的原理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量子计算的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着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技术,促进了对量子计算认识的发展; 量子计算机在密码破解、材料科学模拟等领域的应用,证明了量子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量子计算的研究成果最终应用于密码破解、材料科学模拟等领域。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量子计算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人们对量子计算的认识从怀疑到认可,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们对量子计算的认识经历了从怀疑到认可的过程;量子计算领域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对其的研究也在持续深入,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突破和发现,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