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主题作文专练-----脚印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主题作文专练-----脚印 素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主题作文专练-----脚印
1.田野里的第一朵迎春花开了,留下了你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留下了你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留下了你徘徊和进击的脚印……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只需用力前行!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结合话题内容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脚印
走平坦的路,脚印最浅
走泥泞的路,脚印最深
留在石阶上的脚印最久
留在荆棘中的脚印最美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作文:
山野里的第一朵花开了,留下了你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留下了你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浑浊的小河边,留下了你畏缩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留下了你徘徊犹豫的脚印。
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前行!
请以“深深的脚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500字。
4.在漫长岁月中,一切都在悄然变化。古老街巷的石板路,被无数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旧相册里微微泛黄的照片,定格了曾经的欢笑与泪水。时间仿若一位无声的记录者,它留下的脚印,隐藏在世间各个角落。请以《时间的脚印》为题,展开你的回忆与思考,去探寻那些被时间封存的故事,书写你对时间独特的感悟。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纸第一行;
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又一个秋天在我们耳边拂过,在时间咕噜咕噜的滚轮下,我们渐渐长大,成长的路上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记载着欢乐与忧伤,伴随我们一路走来。
请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6.根据要求作文。
一场春雨如约而至,春夜竹林中,到处是“咔咔”的声响”,这美妙的拔节声就是春天留下的脚印;在金蝉的鸣叫里,大地一片葱绿和繁荣,这绿和繁荣是夏留下的脚印;大豆摇铃,瓜果飘香,落叶翩翩,这是秋留下的脚印;北风歌唱,雪花飞舞,世界到处安详静默,这是冬留下的脚印。一缕微风的吹拂,铸就石林山海,造化奇观,那是风留下的脚印;一次流水的冲刷,造就沃野千里,鱼米之乡,那是水留下的脚印;粗糙砂砾,经历水泥的粘合,结成磐石般筋骨,挺起了万丈高楼铁一样的脊梁,那是砂砾留下的脚印……
海边漫步,沙滩上留下你或深或浅的脚印;山野游玩,小路上留下你或曲或直的脚印;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留下你徘徊思索的脚印;人生竞技的赛场上,留下你坚定踏实的脚印,看自己的脚印,我们学会了反思;看他人的脚印,我们学会了借鉴,脚印在身后,目标在前方。只有我们勇敢前行,才会留下无悔的脚印……
要求: ①以“脚印”为题写一篇作文。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7.作文
从孩童时起,迈动双脚,我们就开始留下自己的脚印。脚印,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从歪歪斜斜,到稳健持重;脚印,诉说着人生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脚印,见证着我们的人生,丈量着道德人格的高低;脚印,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再伟大的目标也不会诞生于懒惰与等待之中,迈动双脚,我们追逐梦想……
请以《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8.阅读下面的图文,根据要求作文。
脚印是时间的痕迹,
脚印是生命的底片,
脚印是生活最虔诚的回响,
脚印是困境中跋涉的勋章。
请以“ 的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发表演说。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纸上;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
1.例文:
成长的脚印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用自己的脚踏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生命的乐奏,我用自己的步伐做拍子,谱写出一首成长的曲,脚印作为音符,演奏出了我那美好的成长歌谣。
我来了,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勇敢而又开心地活着!
小时候,我的脚步走得很轻,周围陪伴我的,是温声细语,是家人们给我的关爱与照顾。记得上幼儿园的那天……天下大雨,同学们都走光了,只剩下我自己一个,我难过得眼泪泛滥,不敢哭,因为老师在我身旁。她教育我,陪伴着我……那年,才6岁的我没有哭。是老师,是老师教会我的第一件事——耐心,然后勇敢地笑……
生活,每天都是一首诗,生命总是在延续,回忆给我的,总是美好的。所以当我已经懂事——上了小学后,还是时常去怀念一下年幼的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为生活而着迷。再长大一点,为学习而奋斗。从五、六年级开始,学校的生活、学习都佷紧张,从此我就爱上了忙碌的生活,总觉得那样很充实。每天,都是多彩的。
青春的花季,当我临近了。失败、挫折,数不胜数,是那样的失落,又是那样的倔强,跌倒后也还是站起来,继续追求,也许这就是人的好胜心!
直到到现在,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东西,无论是好是坏,总算有了解吧。成长的过程中,很感谢一直陪伴我的父母,有他们的照顾,我的生活总算容易得多了。一点一点的长大,一点一点的能力积聚,以后我将好好地报答父母亲!成长的路,因为有他们,我才不孤单。成长的过程,用幸福缀满了一串串温馨的脚印。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1.审题立意。在审题时围绕“脚印”,激活沉睡的记忆,放飞联想的翅膀,在生活的“宝库”里提取与“脚印”相关的人和事,领会“脚印”对你的启迪和教育。由“脚印”可联想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围绕“脚印”激发思维,展开联想,必将会往事浮现在眼前。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自己是如何一步个脚印走过来的,克服了哪些困难,收获了哪些教训,从而迈向成功。化大为小,对“脚印”加上适当的修饰。可“实”可“虚”,亦可由“实”入“虚”,虚实结合。
2.选材构思。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脚印”,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以写成记叙文。在“脚印”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作为题目,如“爸爸的脚印”“妈妈的脚印”“一个难忘的脚印”等。通过“脚印”写难忘的人和事,以及“脚印”对我的启迪和教育。“脚印”并非指脚在地上踩踏出的痕迹,而是指人生历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关于“脚印”的道理。常言说:“一步一个脚印”,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的作风。也可以抒发自己对于“脚印”的感想。如:由脚印想到鲁迅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过后会留下脚印,从而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有的人喜欢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棘,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新路。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于走出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前进的脚印。还可以从大视角,写人类的“脚印”。可选取典型事例,表现文明科学迈步的艰难和成果的丰硕,展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如:脚印从古到今,脚印从无到有,脚印踩过崎岖小路,又踏上月球的地面,还会通向不可知的领域。人类社会在探索中前进,人们的思想在反思后升华。
2.脚印
“×××,给我站起来,你还想不想学了?”老师愤怒的喊叫声把握惊醒。我睁开了刺痛的睡眼,低下了头,感到无地自容。
初三的日子实在不好熬,我只想轻轻松松地混过:看看小说,玩玩手机,至于别人一步一个脚印,完全与我无关。可随着同学们发出了哄笑,我又后悔不已。现在可真是丢死人了。
放学后,我到了家,一声不吭。“今天怎么了吗,怎么不说话?被老师批评了?”妈妈见我不如平时叽叽喳喳,关切地询问。“今天上课不小心睡着,被老师骂了。”这种回答我实在是说不出口,于是只好避开妈妈的目光,可眼睛一不留神,看见妈妈那双冻得通红的手,为了供我念书上学,她吃尽了所有的苦,一阵心酸袭击而来。真的应该让一辈子一次的中考之路,轻飘飘地不留任何脚印吗?
我无力地躺在床上,大脑漫无边际地想着。阵阵困意袭来,似荆棘般缠绕着我,把我拉入睡梦的悬崖。但老师愠怒的眼神,微蹙的眉头,同学的笑声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耳畔,把我拉回清醒——是时候留下自己的脚印了。
我强睁开疲惫的双眼坐在书桌前,打开了作业本。密集规整的黑体字映入眼帘,似成了催眠的魔咒,一次次地打击着我的理智线。我突然惊醒,看看时间过了半小时,感到懊恼:唉,怎么又睡着了,难道就不能坚持一下把作业写完了吗?我站起,走出了房间,用冷水洗了洗脸。回到房间,我把椅子抽走,开始站着写作业,以对抗脑中喋喋不休的睡意,因为我知道,我现在在困倦的荆棘之中挣扎着,只有咬咬牙,才能够走出两行深刻的脚印。
写着写着,我的头便渐渐低了下去。“咚”的轻响声传来,是睡着后头撞到了桌面。我重新站了起来,看着作业上高低不齐、潦草不堪的字迹,心中的无名之火烧了起来。“唰唰”,它们全都被修正带涂掉。我思考良久,最后在太阳穴涂了涂清凉油。时值寒冬,微微刺痛的清凉感让我一下精神百倍。我拿起了笔,开始重新读题,您对文章菁春作文|雨花初三:脚印了解吗 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击这里查看驾照考试,奋笔疾书。作业写完后,我不禁感叹,总算是挣脱了倦怠,在泥地上印出来自己的脚印。
在人生的大路上,我在岔路口走向了歧路——那条错误的路。在我认识到我的错误后,荆棘拦住前路,可是已经没有回头折返的机会了。我只能忍着痛挣扎。而当我穿过了困难,再次回望时,会发现我已留下了深刻而美丽的脚印,既记录着我的苦与痛,也见证着我的成长与前进。
第二天上课,老师一进来就说:“昨天作业只有×××全对,很好。”自豪感油然而生,笑容渐渐在我的脸上绽放,因为我知道我努力的脚印清楚可鉴。
【详解】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小诗以《脚印》为题目,因此可以根据“脚印”来立意选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审题时要围绕“脚印”,激发思维,展开联想,必将会往事浮现在眼前。可以在“脚印”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作为题目,如“爸爸的脚印”、“妈妈的脚印”、“一个难忘的脚印”等。通过“脚印”可以写难忘的人和事,“脚印”对我的启迪和教育。“脚印”就是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脚印”,生活为你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脚印”,与所有的成长故事一样,提供的材料里也就是自己成长中的脚印,所以中心思想就是让你自己顺着材料的要求,去续写自己的“故事”留下的“脚印”,去感受成长中留下的印记,或伤悲或喜悦或成功或失败。在行文中应该是“脚印”为写作重点,进行记事、写人。因为是高中初始年级的训练,所以还提出了具体的记叙文写作要求,比如在细节描写方面。
【点睛】首先,要认真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的主旨。第二,要适当使用材料,既不能避开原材料,另辟蹊径,信马由缰,又不能死死抠住原材料不放,永远放不开手脚。第四、要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一般都是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所组成。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进行写作,切忌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第五、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了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有情可扦的角度人手。从小处着手,从小处着笔,以小见大。
3.例文
深深的脚印
桥曾坚固,但已坍塌;路虽沧桑,但已破旧;街曾繁华,但已被拆;巷虽深远,但已变旧。唯一不变的,是那生命里留下的深深脚印。
时间的流逝没有磨灭巷道的脚印,历史的车轮没有碾碎生命的脚印。大地上,天空中,深海里……无处不是人类的气息,生命的脚印。世界在变迁,见证历史的,唯有那脚印和埋藏其中的生命的精髓。
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首历史,一个个脚印应接不暇:欧洲大陆上,拿破仑的脚印席卷欧罗巴,打碎封建势力;大西洋上,哥伦布的脚印横跨大洋,发现新的大陆;天空中,莱特兄弟的脚印,开始了人类梦想之旅……
他们是伟大的。历史掩埋了他们的肉体,但流传着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生命的脚印。我们被他们的精神所激励,更叹服他们留下的光辉脚印——它就像岸边的灯塔,光照四方,为我们指引胜利的海岸;它又像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永不衰竭;它更像耀眼的太阳,光芒四射,永不减弱。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留下深深脚印的生命是完美的,没有生命的脚印是遗憾的。虽然历史不会改变,但脚印却是对生命的回首。
在爱的道路上,何不像雷锋,留下奉献的脚印?在奋斗的道路上,何不像高尔基,留下拼搏的脚印?在爱国的道路上,何不像钱学森,留下坚实的脚印?……做到了这些,我们才会心安理得,在夜晚的大路上,孤单的我们才不会被孤单的影子嘲笑。
人生虽只有短暂的一瞬,却也是漫长的,崎岖的。留下生命的脚印,我们才会打开回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回想当年的我们。有朝一日,我们集会于森林,拾起我们光辉的脚印,生命才不遗憾;街市繁华,人头攒动,捡起我们曾经的脚印,人生才算完美;碧海蓝天,生如蜉蝣,拾起我们生命的脚印,人生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渴望才得到真正满足。
既然如此,何不把握现在,在生命的过程中留下深深的脚印呢?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写好命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时要抓住重点词语,审清题眼,确定重点。“深深的脚印”是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眼”是定语“深深的”,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而“脚印”是写作的内容。“脚印”表面看是脚步留下的印记,结合导语可知,“脚印”可以理解为痕迹,前进的痕迹、成功的痕迹、失败的痕迹、追求的痕迹、犹豫的痕迹等等,结合导语“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但只用力前行!”可知,材料倡导大家要勇往直前去尝试、去创造、去努力,留下追求的、努力的、奋斗的、勤奋的等痕迹。
第二,思路。以“深深的脚印”为,一般应着眼于虚义进行构思。所谓“深深的脚印”,其实就是留下的人生足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脚印给我以启示”的角度落笔,可列出3个层次——脚印告诉“我”,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脚印告诉“我”,走好人生之路,关键要靠自己;脚印告诉“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2.谈脚印不应该只是人走过后留下的痕迹,而应是真正印在心里的东西。
3.提倡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作风。
4.论述应沿着前人的“深深的脚印”前进,并努力探索新路。
5.抒写“脚印歪斜但那是我的人生”(即坚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记叙文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写自己努力、奋斗、犹豫、胆怯的相关事情,事情结束后留下了“脚印”,留下了痕迹,内心有所感触;文章可以写散文、议论文,写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等。
4.例文:
时间的脚印
老屋阁楼的木地板踩上去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一位老者在轻声叹息。那天整理旧物时,我在一个落满灰尘的樟木箱底,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相册。
相册的皮质封面已经有些开裂,翻开时能闻到淡淡的霉味。第一页贴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我大约五六岁,被爷爷抱在怀里。爷爷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脸上的皱纹里藏着笑意。背景是老屋的门前,那棵石榴树现在长得比屋檐还高了。
我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突然注意到相册页脚有一个凸起。小心地揭开那层已经脆弱的相纸,下面竟藏着一张更小的照片——是爷爷年轻时的样子。他站在刚刚建好的老屋前,身旁是才到他膝盖高的石榴树苗。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1982年春,新家落成”。
我捧着照片跑下楼,爷爷正在院子里给石榴树修剪枝条。四十年过去,当年的小树苗已经长得粗壮,而栽下它的人却佝偻了腰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爷爷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两个时空在此刻重叠。
“爷爷,这是你吗?”我把照片递给他。爷爷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照片时,我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发抖。他眯起眼睛看了好久,忽然笑起来:“那时候你爸爸才上小学呢。”
我们并排坐在石榴树下的石凳上,爷爷讲起当年的故事。他说这棵树是从老家带来的,栽下时特意选在了朝阳的位置。说着说着,他的目光落在树干上的一道刻痕上:“这是你爸爸十岁时量的身高。”我凑近看,发现在那道刻痕上方不远处,还有一道浅浅的痕迹,旁边写着我的名字和日期。
暮色渐渐笼罩了小院,石榴树的影子越拉越长。我忽然明白,时间留下的脚印不仅藏在泛黄的照片里,更刻在这棵陪伴我们三代人的石榴树上。每一圈年轮,每一道刻痕,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阁楼里的相册被我小心地放回樟木箱,但我知道,时间的脚印会一直延伸下去,在新的照片里,在继续长高的石榴树上,在我们共同书写的家族记忆里。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时间的脚印”这一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为“脚印”。“脚印”意味着时间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是物质层面的,如老建筑上岁月侵蚀的斑驳、校园里树木逐年增加的年轮;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像个人成长中积累的经验、社会发展里沉淀的文化。审题时,要紧扣“时间”与“脚印”,挖掘二者的联系。立意可从个人成长、社会变迁、历史发展等角度出发,通过讲述时间留下的故事,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成长进步的珍视、对社会发展的思考等,展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选材构思。选材上,可从自身生活入手,选取如小时候的玩具、旧课本等承载童年回忆的物品,体现自己从懵懂孩童到少年的成长脚印;也可关注社会环境,如家乡老街的翻新、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变迁,展现社会发展中时间的印记。还能从历史文化角度,讲述古迹遗址、经典名著历经岁月仍散发的魅力。构思采用一线串珠式结构,以“时间的脚印”为线索,串联起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的故事。开头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引出主题,引发读者兴趣;中间部分用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讲述所选素材;结尾进行总结升华,深化对时间的感悟,使文章形散神聚,富有感染力。写作时,可按时间顺序或场景转换组织内容,运用细节描写,如刻画老物件的纹理、人物的神态动作,赋予“脚印”生命力。在情感表达上,既可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也能表达从“脚印”中汲取力量、勇敢前行的积极态度,将对时间的感悟融入字里行间,让文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5.例文:
成长的脚印
在我人生的沙滩上,有许多个脚印,这些脚印虽然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但每个脚印中都蕴藏着一个故事。
一个小小的脚印中是我牙牙学语的故事,“快,叫爸爸!叫爸爸!”“爸爸!”“呵呵,真乖!”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每一声“爸爸、妈妈”都会让父母合不拢嘴,每一个简单的单词都会让他们夸奖我老半天。
沿着脚印走啊走,走到了一个不大不小但非常重要的脚印。那是我五年级时对父母撒的第一个谎,那天晚上,老师不知怎么的布置了很多作业,我回到家匆忙吃了点饭就开始写作业。十点多了,我还没写完,还剩下一篇作文,妈妈一遍遍的问我写没写完,我不敢告诉她实情,因为我知道她肯定又要唠叨我,我心想:要是把这篇作文写完了再睡,那得到半夜了,还不如明天到学校补,我想到这里就骗妈妈,告诉她我写完了。
第二天来到学校,别人问我写完了吗?写到几点?我含含糊糊地回答了几句,一直不敢拿出来补。上课了,老师要收作文,我还一个字都没动,我只好说落家了,本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可谁知老师打电话让我妈妈给送来,妈妈没找到作文本。老师看出我可能没写,就问我是不是没写,我心虚的点了点头,老师把我妈妈找来,批评了我一顿,我哭得天昏地暗,怎么回去的都不知道。
成长的脚印里充满了爸爸妈妈的欣慰和骄傲,那是我十二岁生日那天留下的。孩子的生日就是父母的受难日,我生日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我尝试着炒了两个菜,虽然一个菜忘了放盐,一个菜又太咸,但这也让父母和我感到了我的成长。
人生的沙滩上还有许多空白,以后的路还很远,这沙滩上还要有更多更大的脚印,脚印里的故事一定会更美丽更丰富。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本题是成长类作文,要求展示成长期间的经历与收获。“脚印”指脚走路留下的痕迹,“成长的脚印”即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脚印要有多个,要连贯,才指向一定的方向,所以“成长的脚印”最好写连续性的一连串事情,通过这些相关的延续的事,表现作者的成长。走路能留下脚印,表明行程的吃力与行走的努力,相应的,要写成长中留下印迹的事情,要付出一定努力的事情。
第二,构思。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是多样的,可以是对某种精神品质的认识,如“我”对数字计算有一种天然的惧怕,看到略大的数字就会头脑发晕一片空白,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到初中,我用了很多办法:题海战术、音乐伴奏、自我催眠等,在亲友们的支持鼓励下,我终于摆脱了对数字的惧怕,留下一串迎难而上不服输的足迹;可以是对某种生活本质的认识,如“我”本善良,但在各种媒体的负面报道及父母家人的耳提面命下,“我”渐渐不再有同情心,可是“我”看到弱小无助仍然会想伸出援助之手,终于,我想通了:生活中有算计,有恩将仇报,但生活的本质仍是美的,因为害怕就关闭互相同情的通道,只能引导社会走向毁灭。
第三,立意。所写经历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主题指向的是成长感悟,思想的成长,而成长,是独立,是理智,是慈悲,是宽容,是担当,是勇敢,等等。要围绕着这些思想品质的健全来组织材料。成长很少一蹴而就,要有细节的堆积,量变引发质变,在量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抒情与议论。
6.脚印
“沙沙”的春雨渐渐地停了,它洒在校园里,也洒在我的心里。我推开教室的窗户,一股馨香的空气扑了进来。梧桐树叶上还挂着的水珠,闪闪烁烁。那条通往校门的大路被春雨浸润后,再经行人一踏,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脚印。啊,脚印!我记忆的琴弦一下子被拨动了。朦胧中,我仿佛又看见路灯下,在那条茫茫的雪路上,父亲留下的一行脚印……
那还是在两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母亲去世早,由父亲带着我们这一大群孩子,家境的艰难是可想而知了。可是,父亲仍然“望子成龙”,竭力支持我到区里的中学读书。到离家十里路的区镇上学,需要自己带饭。没有了母亲,做饭的事就由父亲包了下来。父亲总是做了面饼,在每个星期天的晚上送来,因为他白天下地。
有一天,下雪了,我望着那一片洁白的世界,心里却不安。今天是星期天,是父亲送饭来的日子。每个星期天,我都盼着父亲来,哪怕他什么话也不说,只要我们能默默地相对坐一会儿,看一眼日渐衰老的父亲,我也会感到心里暖暖的。可是今天,一想到父亲将要在雪地上蹒跚,我又希望他今天不要来。忐忑不安地上完自习,夹在同学们中间走向宿舍。刚准备踏进寝室,我惊呆了,一个瘦小的老人,佝偻在门旁,提着一个鼓鼓的包。“爸爸!”我惊叫着扑过去。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着。屋檐下,父亲的外衣上也都披上了白雪。我努力抑制住眼泪,搀扶着把父亲让进我的宿舍。
“下自习了?”父亲的声音嘶哑无力,但饱含着无限的爱。
“嗯。”我应了一句。
我感到这种爱,幸福得真想哭。我接过了父亲做的面饼,让他在我床上休息一会。他却不动,站着,从口袋里掏了点零花钱给我,就急着要走。
父亲那年才四十,但额上五线谱似的皱纹,已记载着他全部的辛苦;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每一根白发,都记载着他的辛劳和坎坷。看来,父亲在我刚上自习的时候就到了,怕影响我学习,就一直捱到我下自习课。他穿的衣服并不多,在雪夜里,冻得直哆嗦,还直对我说:“不冷。”父亲刚走了几步,又回来了,告诉我,最上面的一个饼中夹着他当晚炒的菜,是我最喜欢的大葱炒鸡蛋,要快吃,或许还热着哩。然后,才头也不回地走了。
昏暗的路灯下,雪还在飞舞着。我呆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这脚印,与其说印在雪地上,倒不如说烙在我的心坎上。这一行脚印,越来越远,脚印的尽头,父亲的背影也愈来愈小……
至今,父亲那脚印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由“脚印”可联想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审题时要围绕“脚印”,激发思维,展开联想,必将会往事浮现在眼前。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自己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克服了哪些困难,收获了哪些教训,从而迈向成功。通过“脚印”可以写难忘的人和事,“脚印”对我的启迪和教育。“脚印”就是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脚印”,生活为你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7.脚印
我是沙,命中注定要承载芸芸众生的脚步,那就让我细细解读前行者脚印的内涵吧。
他是一个愚者,我一开始看到他的脚印,就这样认为。因为他永远不愿休息,永远不说疲倦,为的只是一个孩童都知道不能实现的梦想。他就是夸父。
他说,我的一生必须用来追逐太阳。他迈着稳健而坚定的步伐,眼睛自始至终盯着太阳的方向。太阳炽热的光芒刺痛了他的双眼,他说没关系,因为我永远心系着太阳。
追逐太阳已经很久了,可他的脚步依然轻快。渐渐地,我从他的脚印中感受到了温度。不,他不是愚者!他的梦想也并非无法企及。因为我分明看见,他巨大的身体在耀眼的光芒中燃烧成了永恒。
在他的脚印中,我读到了执著;也因为执著,他达到了让后人景仰的高度。
他是一个创造者,一个先行者,也是一个孤独者。他低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就是鲁迅。
他置身黑暗,他召唤光明,于是他停驻在华小栓的坟头。他的身影是孤独的,身材是单薄的,但他目光如炬,关注的是整个民族多灾多难的命运。他脚步沉重而坚定,走的是拓荒之路。于是我看到,那深深的脚印后面,紧跟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脚印。正是这些人,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叫做“希望”的地方。
在他的脚印里,我读懂了什么是勇敢、无畏。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所谓“脚印”其实就是人生的轨迹,它可以是成长的足迹,创业的历程,历史的记忆,生命的体验……
选材构思。
(1)回溯自我成长的脚印。
打开记忆的内存,回溯成长的历程,你会发现,成长之路上布满了脚印。在童年、少年、青年不同时空中寻觅自己留下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有的长,有的短……每个阶段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脚印都是人生中的一段反映,成功、荣誉、挫折、失败……无不浓缩在成长的脚印之中。可依照时间线索,放大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脚印,仔细体味曾经的脚印,感受以前的风风雨雨,往昔的种种情感!
(2)寻觅他人的足迹。
① 平凡人的足迹。
一个跋涉在辽阔西部的歌者,一个羁旅他乡的游子,一个耕耘在偏远山村的教师,一个穿行在大山之中的邮递员,一个走出高墙获得新生的青年,一个经济大潮中走进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各自踩出的脚印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② 当代世界名人的履痕。
追踪世界上各个领域名人的足迹,他们每一个脚印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发现。
③前人留下的脚印。
回望历史,那些铁骨铮铮的爱国英雄,那些思想的泰斗,那些巾帼倩影,那些为科学献身的学者……都为后人留下过不可磨灭的足迹,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3)他物留下的足迹
把目光聚焦在世间万物的脚印上。
例如:寻觅春天的脚步,感受新、美、力;从一粒种子成长的“足迹”,感悟成长;从一棵爬山虎攀登的“脚印”,感悟执著;从一只蛹的蜕变历程,感悟生命;从一片树叶由绿变黄最终回归大地的生命轨迹,感悟奉献……你还可以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等塑造的角色中,寻找素材。
8.例文:
时光里的脚印
老旧的挂钟轻晃,“滴答”声里,我总想起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脚印。
小时候,我最爱攥着爷爷的手,在老家的青石板路上走。他的布鞋底与石板相叩,“笃笃”声像慢摇的节拍。我追着他的脚印,看那深深浅浅的痕迹里,落着清晨的露珠,沾着墙角的苔绿。有次我故意把脚塞进他的脚印,冰凉的石板透过鞋底传来,却暖得我咯咯直笑——原来爷爷的脚印,是能装下整个童年的小船。
后来我上学,爷爷的脚印开始追着我的书包。清晨天未亮,他送我去车站,雪地把脚印拓成透明的琥珀,他的深,我的浅,一路延伸到路灯昏黄处。我蹦跳着踩他的脚印,他在后面笑:“慢些,别摔着。”可我没看见,他背过身时,悄悄揉了揉发僵的膝盖。那些脚印里,藏着他总说“不累”的谎言,和我未曾读懂的牵挂。
再后来,爷爷的步子慢了。我搀着他在小区散步,他的脚印变得细碎,像被风吹散的沙。路过儿童乐园,他突然指着地上一串小脚印:“和你小时候一样欢实。”阳光斜斜照来,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的脚印挨着我的,像终于追上了时光的旅人。
如今,爷爷的脚印留在了泛黄的旧照片里。可每当我走过青石板路,踩在清晨的薄霜上,总觉得那些 “笃笃” 声还在响,那些深浅交错的痕迹,是时光里最温柔的绳结,把过去和现在系在一起。原来脚印从不是孤单的痕迹,它是爱的接力,是一代人陪着一代人,把时光走成永不褪色的年轮。
风又吹过老墙,我知道,那些藏在时光里的脚印,会永远暖着往后的路。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的关键词是“脚印”,“脚印”不仅是物理痕迹,更是时间、生命、生活的抽象符号(如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印记、情感的留存),我们需突破字面意义,挖掘深层内涵,将其与成长、生活、情感等关联。补充题目时要根据“脚印”的象征方向,补充富有情感或哲理的修饰词(如“奋斗的脚印”“温暖的脚印”“时光里的脚印”),明确写作聚焦点。我们可写记叙文(讲述“脚印”背后的故事,如童年回忆、追梦历程 )、抒情散文(抒发对“脚印” 的感悟,关联生命、时光)或议论性文字(以“脚印”为喻,探讨人生哲理),需契合文体特征。立意上,需通过“脚印”传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如亲情、成长的阵痛与喜悦)或哲理思考(如困境中坚持的价值、时光沉淀的意义),避免内容空洞。如通过回顾童年学步、校园奋斗等阶段的 “脚印”,展现成长的阵痛与收获,表达“脚印见证蜕变,坚持成就成长”的感悟。
第二,选材构思。选材上要紧扣“脚印”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实体的足迹,更是时间、生命、奋斗与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从成长、奋斗、历史、文化等角度切入,将“脚印”虚化为时间印记、精神传承或人生轨迹,避免仅停留在具象的脚印描写上。结合个人或群体经历,如写“青春的脚印”,可通过具体事件(如比赛、考试)体现拼搏过程;写“历史的脚印”可选取文化遗址、传统技艺等载体,展现时代变迁。写作中要注重情感与哲理的升华,结尾可呼应材料中“勋章”“回响”等关键词,点明脚印背后的坚韧、传承或反思,增强文章深度。如以“长城的脚印”为题进行写作,我们按照“由实到虚”的写作思路:先描写长城砖石上真实的凿痕、箭孔等历史痕迹,再通过工匠修筑、将士戍边等历史场景的联想,赋予这些“脚印”以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的深层意义。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场景引入—细节描写—历史联想—哲理升华”的递进式框架,开头以夕阳下斑驳的城砖特写吸引读者,主体部分通过三个典型细节(砖石凿痕、烽火台箭孔、城墙砖上的文字)展现不同维度的“脚印”,结尾将具象的痕迹升华为“文明年轮”的象征。为避免空泛,我们特别注意选取具体可感的细节,如“青砖上深浅不一的凿痕像古老的密码”“箭孔边缘泛着铁锈色的光泽”等,让抽象的情感和哲理有坚实的依托。整篇文章力求做到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思想性,使“脚印”这一意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焕发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