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1社会历史的本质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深刻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根源在于物质领域,进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2.科学精神:深入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科学论断。通过对具体时政热点和生活实例的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3.公共参与: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讨论与实践。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从社会历史本质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材分析 5.1《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开篇内容。本单元围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框题主要阐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后续学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内容的基石。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哲学高度理解社会历史现象,为正确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深入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明确劳动在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到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 精准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辩证关系是理解社会历史现象的关键,也是本框题的核心知识点。教学难点:1. 透彻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社会意识为何有时会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以及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2. 准确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学生在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分析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或分析不全面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议题:从成都世界运动会看社会发展新动向教师活动:播放 2025 年 8 月 7 日至 17 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的精彩开幕视频,展示全球运动员汇聚成都的热烈场景,以及运动会期间各项设施的运行情况。接着呈现一些关于成都为举办此次运动会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交流推广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的新闻报道和数据资料,如新建和改造的体育场馆数量、为赛事配备的志愿者人数、因运动会带动的旅游收入增长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和资料,结合自身对运动会的了解和生活体验,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观点,如有的小组认为运动会的举办促进了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有的小组指出运动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有的小组提到运动会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议学提示:从经济领域来看,举办运动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场馆建设、赛事组织、服务保障等,这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从政治角度,政府积极推动运动会的举办,体现了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通过体育活动提升国家和城市影响力的战略考量。在文化方面,运动会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各国运动员和观众带来了多元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议学总结:通过对成都世界运动会相关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这就引出了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核心内容 —— 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的,而实践活动又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同时社会意识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新课讲授:议题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师活动:展示远古人类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狩猎、采集的图片,以及人类逐渐学会制造和使用更复杂工具进行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的发展历程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劳动在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如劳动促使人类的身体结构发生变化,大脑逐渐发达,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同时,举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不同行业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如互联网行业的劳动创造了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文化艺术领域的劳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意义。学生活动:仔细观看资料,结合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言,阐述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如劳动使人类逐渐摆脱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提高了生存能力;在社会发展方面,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还举例说明身边不同职业的劳动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教师的劳动培育了下一代,医生的劳动保障了人们的健康。议学提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人类起源来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创造了精神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劳动也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议学总结:通过对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探讨,我们明确了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 “钥匙”。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物质生产实践、调整和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还是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议题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师活动:展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资料,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而西部地区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人口相对稀少且老龄化程度较高。介绍社会存在的概念,即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接着,呈现不同地区在文化、价值观、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差异,如某些地区商业文化浓厚,人们注重经济利益和竞争;而一些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们更强调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讲解社会意识的概念,即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社会意识现象与当地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和分析资料,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社会意识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例如,有的小组分析指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业活动频繁,这种社会存在使得人们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西部地区一些山区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们还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是否具有反作用,以及如何反作用。议学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等社会存在的差异,导致了社会意识的多样性。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可以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则可能阻碍社会的进步。议学总结:通过对不同地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分析,我们深刻理解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从社会存在出发来理解社会意识,同时要重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社会存在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社会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重点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加深对社会历史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课后练习 1.“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妆。水流红粉尽,风送绮罗香。”千百年前,古人把一醉方休的酣畅,初遇难离的情思,镌刻在长沙窑瓷生坯上,用釉涂、拿火烤,流传至今,让今人得以思接千载,情通古今。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②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形态③古人借助诗词创造性反映存在,肆意挥洒万千情愫④情真意切的诗词是对作者内心丰沛情感的如实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时代”正在到来。百度正在打造的无人汽车、阿里的无人超市、京东的无人机加入快递大军……“无人时代”会带来一些新的法律问题,如无人汽车出车祸后的责任划分问题。这就需要国家跟上时代步伐,完善法律法规。这说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推动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决定与相对独立性)C.作为认识对象的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进步如影随形参考答案:CCB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