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1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党派代表一共142人。如图是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这可以反映出这次会议( )A.形式的多样性 B.民主的直接性C.影响的深远性 D.代表的广泛性2.(1分)1950年我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41.1%,次年增至43.0%,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用才略微超过国防费用。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全中国的需要 B.科技强军战略的提出C.国家对国防的重视 D.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3.(1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4.(1分)《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广东省某代表说:“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A.民主政治建设 B.人民教育事业C.社会主义形成 D.农业发展道路5.(1分)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它(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B.是研究三大改造的一手史料C.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D.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6.(1分)1956年,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提出要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该会议( )A.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首都B.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届领导集体C.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D.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7.(1分)“大跃进”运动期间,各地掀起了大炼钢铁、虚报粮食产量等热潮,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这一运动( )A.利于工农业建康发展 B.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C.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D.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8.(1分)如表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1956﹣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从表中可以看出( )时间(年)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030.7 1071.4 1312.3 1447.5 1470.1 1232.3 1162.2 1248.3 1469.9 1734A.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C.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形成D.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9.(1分)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D.解决“文革”中的遗留问题10.(1分)20世纪80年,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一条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开辟了。这个新路是指(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C.对外开放深入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1.(1分)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旨在(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12.(1分)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3.(1分)粮票、布票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发放的供城乡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80年代起,它们逐渐退出流通。1993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B.国有企业改革从试点走向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因自然灾害严重下降14.(1分)下表是小路的笔记。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主题:?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5.(1分)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16.(1分)2017年,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有专家表示,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趋于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这种“中国模式”指的是( )A.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B.“一国两制”下的合作发展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一带一路”下的和平发展17.(1分)如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8.(1分)2025年6月15日,主题为“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大会举办主论坛活动以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6项活动。海峡论坛大会的举行( )A.标志着两岸实现了完全统一B.彻底消除了两岸之间的分歧与矛盾C.推动了两岸民间交流与融合D.使台湾完全接受“一国两制”的方案19.(1分)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反映出我国( )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2023年 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拍下“全家福”2024年 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A.载人航天工程成就斐然B.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C.航空航天技术超越欧美D.开发太空是科技发展唯一目标20.(1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词汇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 B.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C.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 D.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10分)个人的成长,永远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记见证国家高光】“我第一次参加全市性的大规模的行动,开会提灯游行。拿了两个馒头一个大梨,母亲问,不拿伞吗?我说人多没法拿,就走了。看不见天安门伟人们的动作,只从广播里听见彼此问候与狂欢的声音。”——时为北京大学助教喻世长(1949年10月1日)“滕学臣同志下三营检查线路,不幸被敌机炸死。临终前要求加入共青团,并要求不要通知其家里,可寄信安慰说,在朝鲜很好。”——时为顾云霖(1953年1月20日)(1)(3分)写出两篇位日记见证的“国家高光”,并说明两件事之间的联系。【履历镌刻匠艺初心】王崇伦工作履历(部分)1949年8月,进入鞍钢轧棍厂;三个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1年6月,调至鞍钢机修总厂工具车间。1952年,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954年初,他向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被采纳,全国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兴起。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他所在车间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工具车间”。1956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据人民网《走在时间前面的人》(2)(3分)概述王崇伦的工作履历承载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个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家书触摸时代脉搏】“转眼我来深圳已一年半了,在这里视野要开阔的多,学的新东西也很多,当然机会也多一些。但在深圳我最大的收获是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切都不向国家伸手,不靠领导,需要的只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时为下海青年高伟(1992年1月28日)(3)(3分)指出高伟书写家书时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该事件的影响。(4)(1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22.(10分)某班同学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文献卷里阅变迁】第一小组选取了如下一段材料,探究其承载的信息。1955年10月27日,毛泽东同工商界代表人物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正处在大变革时代,工商业者要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殷切期望工商界有一批觉悟比较高的核心人物,早点下决心拥护“共产”,带领广大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据汪裕尧《读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三篇著作》【任务一】(3分)请指出该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说明“大变革”的内涵。【统计表中述辉煌】第二小组绘制了如下数据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 343.4 133.61990年 1510.2 686.32000年 6255.7 2282.12017年 36396.2 13432.42021年 47411.9 18930.9——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任务二】(3分)请指出1978至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英模会上颂担当】第三小组选取了三位楷模,组织英模事迹报告会。示例:王进喜,他是大庆油田工人的一名杰出代表。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意志,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与【任务三】(3分)请仿照示例,从其他两位楷模中任选一位,对其简单介绍。【任务四】(1分)请谈谈在本次活动中获得的启示。23.(10分)根据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解答下列问题。时间 事件1949年10月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 ① 提出1954年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② 1972年 中美签订并发表《联合公报》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至2023年 中国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2分)将如表中①②处的历史信息补充完整。(2)(3分)用世纪年代纪年法将上表历史事件划分为三个阶段。(3)(5分)任选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自定一个主题,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D C A B C C A C D B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D B B B C A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1)第一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第二件事:抗美援朝战争。联系:新中国成立为抗美援朝提供基础,抗美援朝保卫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共同推动新中国发展。(2)历史信息:王崇伦在鞍钢工作,进行技术革新,获诸多荣誉,还参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政治活动等。历史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国家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提高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推动国家经济建设。(3)重大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4)新时代青少年做法:树立理想、努力学习、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感、树立全球视野,与时代同发展。22.任务一: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大变革”内涵: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二:变化:1978﹣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从而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任务三:若选图2邓稼先:邓稼先,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隐姓埋名,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为我国核武器研发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体现出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若选图3袁隆平:袁隆平,他是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农业科研一线。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展现的勇于创新、执着追求、心系苍生的精神,深受世人敬仰。任务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我们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模们为国家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学习英模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23.(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签订并发表《联合公报》、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至2023年中国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3)示例一:主题:中国外交的突破与发展。阐述: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2年,中美签订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为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同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系列外交成就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示例二:主题: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阐述: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与合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截至2023年中国与世界上众多国家建交,良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保障。这些事件体现了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