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答题卡姓名1容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准考证号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事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床笔作解容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贴条形码区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贴缺考标识4保特卡面清治,不要折叠、不要弄破。选择题填涂样例正确填涂■口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四围网回5四四D9A B]C]D13四]2 A][B C]LD]6四B网回10A g可14ALB团网回3A BD7 A [BCD11A0图a15AIB 网可4囚围网回8 A B CD12 A [B]CD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4分)(1)(8分)(2)(6分)17.(14分)(1)(6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超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8分)18.(15分)(1)(8分)(2)(7分)19.(12分)标题:制度演变:制度运行:制度影响: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三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答案】C【解析】子弹库楚帛书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帛书《四时》篇中伏羲、炎帝等神衹规范天地秩序的内容,以及《月忌》篇以阴阳术数指导日常活动的记载,体现了“天人感应”观念,此观念在先秦时期盛行,楚帛书作为典型文物印证了该观念向南方传播的史实,故选项C正确。帛书虽涉及神权,但未强调其与王权的直接关联(如祭祀垄断或王权神授),故选项A不正确:帛书历法内容侧重占卜吉凶(如嫁娶、用兵),而非农事指导,故选项B不正确:帛书神话体系以楚地创世神(伏羲、祝融)为主体,而非强调中原正统(如黄帝系统),故选项D不正确。具体可参见李守奎、胡霖《楚帛书的图文结构与神话叙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11月)。2.【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秦朝形势示意图(部分)考查秦代政治经济状况,体现对学科素养中唯物史观下历史解释的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从地图可以看出,秦朝形势图中行政区域和驰道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北密南疏的特点,根据唯物史观,行政区域的设置与经济发展、人口多少密切相关,据此可知,中原地区是秦汉时期的经济中心,故选项B正确。南北经济水平趋向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才出现的,故选项A不正确:材料中是地方行政区域的变迁,故选项C不正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正式形成是清代前期,故选项D与史实不符。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史学素养。从史料类型来说,“魏故比丘尼统慈庆墓志铭”属于实物史料,其文字内容主要介绍了王钟儿(慈庆)的俗家生活、出家过程及社会交往。该墓志铭蕴含了丰富历史信息,为研究北魏社会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历史线索,如北魏的宫廷事件、佛教的发展等,故选项B正确。该墓志铭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但其内容是否完全确信,需要与其他考古文物和文献记载进行佐证,故选项A不正确:该墓志铭的文字内容仅提供了研究慈庆个人生平的记述,无法提供研究北魏社会的方法,故选项C不正确:该墓志铭的文字内容对个人的介绍,属于微观史学范畴,故选项D不正确。4.【答案】D【解析】本题以了宋夏间的交往为情景考察主干知识。题干中《西夏书事》记载宋朝工匠在西夏从事手工业生产,结合考古发现的宋夏两地瓷器,充分证明宋夏之间存在工匠与技术的交流,故选项D正确。西域是对中国新疆和中亚等地的总称,因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而得名,西夏疆域范围以陕北和河西走廊为主,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故选项A不正确:材料仅反映技术交流,不能体现宋朝与西夏的民族矛盾淡化,属过度解读,且西夏与北宋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故选项B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5年8月14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书《四时篇》记载,包栖(伏羲)咎(规)天步地,命山川四海:后千余年,炎帝命祝融率四神奠三天、奠四极,复日月之行。同墓出土的《月忌篇》分列十二月神像及宜忌事项,如某月可嫁娶,某月勿行师。战国时期楚帛书的记载说明()A.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B.天文历法服务农业生产C.天人感应观念历史悠久D.华夏正统观念得到强化2.下图是秦朝形势示意图(局部),它反映了当时()图例回首都口郡城一驰道A.南北经济水平趋向平衡B.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中心C.中央行政体制重大调整D.多民族国家版图正式形成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3.下图是“魏故比丘尼统慈庆墓志铭”。志文记录了王钟儿(慈庆)的俗家生活、出家过程及社会交往,还记载了北魏皇室的佛教活动。它为研究北魏社会提供了(A.确信史料B.历史线索C.研究方法D.宏观视野4.据《西夏书事》卷二十六记载:“(西夏)仁孝时期(1140-1193),设文思院,造作金银器皿及锦绣等物,工匠多来自宋地。”同时,考古发现西夏陵区出土的瓷器残片中,既有西夏本地烧制的白瓷,也有来自宋境定窑、耀州窑的产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B.宋朝与西夏的民族矛盾淡化C.西夏全面仿效宋朝的制度D.宋夏间存在广泛的技术交流5.下表是清初官方的书籍颁赐情况,此举意在(时间颁赐人颁赐对象颁赐书目顺治三年多尔衮诸王以下、甲喇章京理事官以上辽金元三史、《洪武宝训》(1646)顺治十二年《资政要览》《范行恒言》顺治帝异姓公以下、文官三品以上(1655)《劝善要言》《人臣儆心录》顺治十三年汉族大学士金之俊等、顺治帝《表忠录》(1656)督察员汉堂官、汉科道官①宣扬文教,推广科举②汲取经验,稳固统治③警诫群臣,劝臣忠正④追认源流,复原明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1865年,总税务司赫德向清政府递交《局外旁观论》,指出各地关税“有饱私囊而漏公项之弊”,建议清廷改革财税,进而警告“若不转移,数年之内,必为万国之役”。材料反映出晚清海关()A.成为列强操控财政的核心工具B.在中外关系中呈现双重性角色C.主导了清政府经济近代化改革D.税收为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共有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月腾云历史答题卡(1).pdf 8月腾云历史试卷(1).pdf 高三历史 答案解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