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2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5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2.2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5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2.2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5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如何利用和防止摩擦。
科学思维:在学习测量滑动摩擦力的过程中,思考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质疑创新的意识,;会判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探究实践: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态度责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1.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轮滑鞋装有滚轮 B.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2.下列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B.火箭升空时,火箭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C.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3.下列事实中,属于利用摩擦的是(  )
A.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镁粉 B.冰壶运动员在运动着的冰壶前面刷冰
C.医生戴乳胶手套,先在手上擦些滑石粉 D.给门轴的合页加润滑油
4.在研究摩擦力时,小龙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一样大
5.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科学习摩擦力知识时构建的部分思维导图。下列中考体育测试中的场景能作为图中③处的例子是(  )
A.游泳时,穿上泳衣 B.引体向上时,用力抓单杠
C.跑步时,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 D.打篮球时,篮球有凹凸不平花纹
6.很多动物是“科学应用高手”,它们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出具有一定科学规律的身体部位,下列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鱼的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增大摩擦 B.泥鳅的体表有黏液,可以增大摩擦
C.斑马身上长满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D.信鸽的体型成梭型,可以减少摩擦
7.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上有很多涉及到摩擦力的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
B.脚踏板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轴承里加滚珠,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
D.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D.人们在移动笨重物体时,常在重物下垫上滚木,这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9.如图我们的祖先曾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下列措施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
B.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车轮上绕有铁链
C.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D.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
10.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两种做法(  )
A.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
B.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
C.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为了减小摩擦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掷球运动员右脚穿“花纹橡胶”的蹬冰鞋,不断蹬地,左脚穿着“光面塑料”的滑行鞋,用力向前滑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左脚穿着“滑行鞋”摩擦力小,有利于滑行
B.右脚穿着“蹬冰鞋”摩擦力大,有利于起步加速
C.左脚穿着“滑行鞋”摩擦力方向向前,阻碍滑行
D.右脚穿着“蹬冰鞋”摩擦力方向向前,有助于滑行
1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肯定能增大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操作是(  )
A.增大拉木块的力 B.改变木块运动的方向
C.往木块上加砝码 D.使接触面更加光滑
13.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已知F=7N,G=15 N,那么物体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2N B.12N C.15N D.7N
14.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匀速转动的过程中,某一片飞叶上的黑色配件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
15.我们要拿很重的东西,就要用劲捏紧它,这是通过     来增大手和重物之间的摩擦力;某次“净化家园”活动中,某义工联的朋友们到街头巷尾用砂纸清除违法张贴在墙面的“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这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力的。
16.如图为小明在课间跑步的场景。小明的鞋底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跑步时,使小明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鞋”或“地面”),这个力的方向为     (“向前”或“向后”)。
17.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是(  )
A.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B.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C.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18.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
A.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D.重力和支持力
19.校运动会爬杆比赛,小明第一个爬到杆顶。如图所示,小明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小明适度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此时他受到摩擦力为f2,则(  )
A.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B.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C.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f2
D.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f2
20.老师在《摩擦力》新课教学时,为了情境化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轻松翻动两本物理书的书页,让书页彼此交错穿插后平放在桌上(如图)。老师让大家推荐两个“大力士”把这两本书拉开,体育委员和篮球队长信心百倍走上讲台,老师给他们加一点难度把一盒粉笔压在书上,两男生使出洪荒之力也没拉开两本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本书很难被拉开是因为书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静电吸引力
B.两本书的纸面越粗糙越容易被拉开
C.要想拉开两本书,拉力的大小需要大于书页间的摩擦力大小
D.两本书交错穿插的页面越多、书上所压的粉笔盒等物越重越容易被拉开
21.如图,用F=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10N,向左 B.4N,向右 C.10N,向右 D.4N,向左
22.如图所示,消防员在紧急集合时,往往抓住一根竖直的杆从楼上滑下。如果某消防员自身及装备质量共80千克,那么当他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杆对人的摩擦力大小是     牛;快接近地面时,他要减小下滑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23.如图甲所示,两个重20N的相同的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B受到摩擦力大小是    N;若将B与A并列,并让它们一起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    F1(填“>”“=”或“<”)。
24.如图1,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为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建构了如下的思维模型:
结合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先分析了图3,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哪一步?答:    。
(2)第8~10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牛。
25.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拉力。
26.如图所示,三物块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相同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桌面对A的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平拉力F。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走B,A将做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27.小科在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时,开始没有成功,纸杯会往下掉;加入适量的水,过一段时间后能成功提起纸杯,如图所示。请回答。
(1)筷子提着纸杯静止在空中时,若把纸杯和米看成一个整体,它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它的     是一对平衡力。
(2)加水后,成功将米提起的原因是:加水后     。
A.筷子变的更光滑,使摩擦力变小
B.增加了米的重力,使摩擦力变大
C.米吸收水膨胀,米对筷子的压力增加,使摩擦力变大
(3)要让实验成功,除了加适量水之外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28.如图1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    (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
29.自行车是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为了骑行顺畅,自行车有些部位需增大摩擦,有些则需减小摩擦,请完成下列表格。
措施 原理
增加脚踏板花纹 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小明在骑行过程中,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踏脚踏板(如甲图),F1能使脚踏板运动,而F2却不能,这说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3)在骑行过沙地时,观察到如乙图所示情境。据此推测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并说明依据。
30.不同鞋子的防滑性能是不同的。影响鞋子的防滑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呢?某综合实践小组作出了“鞋底的纹路可能影响鞋子的防滑性能”的猜想并且开展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实验器材:四款相同尺码的男鞋各一只、瓷砖一块、弹簧测力计一个、细砂一袋;
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鞋子在瓷砖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四次弹簧测力计示数
鞋类 凉鞋 棉拖鞋 运动鞋 皮鞋
鞋底纹路
测力计示数/N
(I)本实验是通过     来比较鞋子的防滑性能。
(2)为了使结论更可靠,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用到细砂,其作用是     。
(3)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规范,完善该实验方案时还需要考虑的操作或条件是:    。(用字母表示)
A.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选用相同材质的鞋
C.要控制鞋底的面积相同
(4)完善实验方案后开展实验,若发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都很小,导致很难区分各款鞋的防滑性能,可采取的措施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浙教版(2024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分层练习
2.2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5课时)
科学观念:了解如何利用和防止摩擦。
科学思维:在学习测量滑动摩擦力的过程中,思考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质疑创新的意识,;会判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探究实践: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态度责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1.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轮滑鞋装有滚轮
B.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答案】A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轮滑鞋装有滚轮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意题;
故选:A。
2.下列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B.火箭升空时,火箭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C.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答案】B
【分析】对人们有益的摩擦是有益摩擦。有益摩擦要增大。对人们有害摩擦是有害摩擦,有害摩擦要减小。
【解答】解:A、刹车时橡胶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使钢圈停止运动,属于有益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火箭升空时,火箭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碍火箭的升空,且会使其内能增加,有一定危害性,属有害摩擦,故B符合题意;
C、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的摩擦使圆珠转动,从而能够写字,是有益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使物体不会掉落,是有益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事实中,属于利用摩擦的是(  )
A.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镁粉
B.冰壶运动员在运动着的冰壶前面刷冰
C.医生戴乳胶手套,先在手上擦些滑石粉
D.给门轴的合页加润滑油
【答案】A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对于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对于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
【解答】解:
A、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属于利用摩擦。故A符合题意;
B、冰壶运动员在运动着的冰壶前面刷冰,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戴乳胶手套,先在手上擦些滑石粉,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给门轴的合页加润滑油,是让两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在研究摩擦力时,小龙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最小 B.F2最小 C.F3最小 D.一样大
【答案】C
【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前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且由于木块做匀速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故前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即F1=F2;
第三次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此时木块仍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所受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相等,但由于此时摩擦力变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F3小于F1和F2;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F1=F2>F3,即F3最小。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科学习摩擦力知识时构建的部分思维导图。下列中考体育测试中的场景能作为图中③处的例子是(  )
A.游泳时,穿上泳衣
B.引体向上时,用力抓单杠
C.跑步时,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
D.打篮球时,篮球有凹凸不平花纹
【答案】A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解:由图可知,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A、游泳时,穿上泳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来减小摩擦,故A符合题意;
B、引体向上时,用力抓单杠,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跑步时,穿鞋底有花纹的运动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打篮球时,篮球有凹凸不平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很多动物是“科学应用高手”,它们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出具有一定科学规律的身体部位,下列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鱼的体型呈流线型,可以增大摩擦
B.泥鳅的体表有黏液,可以增大摩擦
C.斑马身上长满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D.信鸽的体型成梭型,可以减少摩擦
【答案】D
【分析】(1)鱼的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小,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斑马身上的条纹能破坏和分散身形轮廓,从而免受更多的攻击;
(4)信鸽的体型成梭型即呈流线型,利于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解答】解:A、鱼的体型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即减小与水的摩擦,故A错误;
B、泥鳅的体表渗出的黏液,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利于钻入泥洞,故B错误;
C、斑马身上的条纹是用来适应环境的保护色,有利于草原上不易被敌人发现,故C错误;
D、信鸽的体型成梭型即呈流线型,利于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即减小与风的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7.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上有很多涉及到摩擦力的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
B.脚踏板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C.轴承里加滚珠,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
D.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答案】A
【分析】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有的需要增大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是增大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的需要减小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大小、使接触面更光滑、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变滑动为滚动等。
【解答】解: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使接触面彼此分离来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
B、脚踏板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B正确;
C、轴承里加滚珠,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C正确;
D、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故D正确。
故选:A。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C.吃饭时,筷子与食物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D.人们在移动笨重物体时,常在重物下垫上滚木,这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答案】D
【分析】(1)两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物体间存在压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如果两物体相对静止,则物体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如果两物体相对滑动,则物体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解答】解:
A、静止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
C、筷子和菜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如果没有摩擦,就夹不起菜。故C错误;
D、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在移动笨重物体时,常在重物下垫上滚木,这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我们的祖先曾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下列措施中,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
B.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车轮上绕有铁链
C.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D.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
【答案】D
【分析】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是减小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解: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A、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车轮上绕有铁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两种做法(  )
A.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
B.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
C.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为了减小摩擦
【答案】A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减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三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四是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解答】解:镁粉是比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单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
故选:A。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中,掷球运动员右脚穿“花纹橡胶”的蹬冰鞋,不断蹬地,左脚穿着“光面塑料”的滑行鞋,用力向前滑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左脚穿着“滑行鞋”摩擦力小,有利于滑行
B.右脚穿着“蹬冰鞋”摩擦力大,有利于起步加速
C.左脚穿着“滑行鞋”摩擦力方向向前,阻碍滑行
D.右脚穿着“蹬冰鞋”摩擦力方向向前,有助于滑行
【答案】C
【分析】(1)掷球运动员右脚穿着“蹬冰鞋”摩擦力大,利于起步加速;左脚穿着“滑行鞋”摩擦力小,有利于滑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橡胶比塑料能提供更大的摩擦力,据此分析;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由此分析鞋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解:AC、左脚穿着“滑行鞋”摩擦力小,有利于滑行,左脚向前滑行过程,冰面阻碍左脚向前运动,所以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故A正确,C错误;
BD、右脚穿着“蹬冰鞋”摩擦力大,有利于起步加速,投掷手用力用右脚蹬起蹬器,蹬起蹬器时脚对起蹬器施加一个向后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起蹬器也给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故BD正确。
故选:C。
1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肯定能增大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操作是(  )
A.增大拉木块的力 B.改变木块运动的方向
C.往木块上加砝码 D.使接触面更加光滑
【答案】C
【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无关。
【解答】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A、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所受拉力无关,故A错误;
B、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与木块的运动方向无关,故B错误;
C、在木块上加砝码,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增大,则滑动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
D、使接触面更光滑,是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而保持静止,已知F=7N,G=15 N,那么物体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2N B.12N C.15N D.7N
【答案】D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二力平衡可求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即f=F=7N,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在匀速转动的过程中,某一片飞叶上的黑色配件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D
【分析】(1)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转动速度无关;
(2)在同等情况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转动速度无关;飞叶转速变慢,但它的质量不变,所以飞叶的惯性不变,故A正确;
B、轴承内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有利于减小摩擦,故B正确;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在匀速转动的过程中,某一片飞叶上的黑色配件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15.我们要拿很重的东西,就要用劲捏紧它,这是通过  增大压力  来增大手和重物之间的摩擦力;某次“净化家园”活动中,某义工联的朋友们到街头巷尾用砂纸清除违法张贴在墙面的“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这是通过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来增大摩擦力的。
【答案】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拿很重的东西时,用劲捏紧它,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和重物之间的摩擦力;
用砂纸清除违法张贴在墙面的“小广告”时,砂纸表面很粗糙,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16.如图为小明在课间跑步的场景。小明的鞋底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跑步时,使小明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  (选填“鞋”或“地面”),这个力的方向为  向前  (“向前”或“向后”)。
【答案】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地面;向前。
【分析】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鞋底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
跑步时,人的脚向后蹬地,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给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个力就是人前进的动力。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地面;向前。
17.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是(  )
A.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B.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C.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答案】B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不易吹开,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实质。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受力平衡。
【解答】解:AB、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B正确;
C、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受到的摩擦力较小,并不是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C错误;
D、门没被吹开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18.如图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
A.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D.重力和支持力
【答案】D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的作用,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对受力物体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人和电梯相对静止,无相对运动,所以没有受到电梯的摩擦力。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作用力有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D。
19.校运动会爬杆比赛,小明第一个爬到杆顶。如图所示,小明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此时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片刻后,小明适度减小握杆子的力量使自己匀速滑下,此时他受到摩擦力为f2,则(  )
A.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B.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上,f1=f2
C.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f2
D.f1竖直向上,f2竖直向下,f1=f2
【答案】B
【分析】小明同学静止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受力均平衡。静止时,其重力与静摩擦力平衡;匀速下滑时,其重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
【解答】解:
小明紧紧握住杆子保持静止时,其重力与静摩擦力平衡,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fl的方向竖直向上,且f1=G;
匀速下滑时,其重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则f2的方向竖直向上,且f2=G,所以f1=f2.故B正确。
故选:B。
20.邓老师在《摩擦力》新课教学时,为了情境化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轻松翻动两本物理书的书页,让书页彼此交错穿插后平放在桌上(如图)。邓老师让大家推荐两个“大力士”把这两本书拉开,体育委员和篮球队长信心百倍走上讲台,邓老师给他们加一点难度把一盒粉笔压在书上,两男生使出洪荒之力也没拉开两本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本书很难被拉开是因为书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静电吸引力
B.两本书的纸面越粗糙越容易被拉开
C.要想拉开两本书,拉力的大小需要大于书页间的摩擦力大小
D.两本书交错穿插的页面越多、书上所压的粉笔盒等物越重越容易被拉开
【答案】C
【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A、两本书很难被拉开是因为书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静摩擦力,故A错误;
B、两本书的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越不容易被拉开,故B错误;
C、要想拉开两本书,拉力的大小需要大于书页间的摩擦力大小,故C正确;
D、两本书交错穿插的页面越多、书上所压的粉笔盒等物越重。摩擦力越大,越不容易被拉开,故D错误。
故选:C。
21.如图,用F=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10N,向左 B.4N,向右 C.10N,向右 D.4N,向左
【答案】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判断出物体B所受摩擦力方向,并且要知道其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
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F=1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A、B之间有相对滑动,AB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物块相对地面静止,处于平衡状态,B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4N,方向为水平向右,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如图所示,消防员在紧急集合时,往往抓住一根竖直的杆从楼上滑下。如果某消防员自身及装备质量共80千克,那么当他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杆对人的摩擦力大小是  800  牛;快接近地面时,他要减小下滑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大对杆的压力  。
【答案】800;增大对杆的压力。
【分析】根据G=mg求出消防员自身及装备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杆对人的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要减速必须摩擦力大于重力,据此分析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解答】解:消防员自身及装备的重力:G=mg=80kg×10N/kg=800N,当他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杆对人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G=800N,方向竖直向上;
当减速下滑时,受力不平衡,且较大的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才能减速,因而摩擦力要大于重力,此时可以增大对杆的压力,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杆对手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达到减速的目的。
故答案为:800;增大对杆的压力。
23.如图甲所示,两个重20N的相同的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B受到摩擦力大小是 0  N;若将B与A并列,并让它们一起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 =  F1(填“>”“=”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主要的依据是看这个物体有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据此就可判断出A是否受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AB叠放在一起和AB并列放在一起,AB看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摩擦力是不变的。两次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两次推力是相等的。
【解答】解:两个重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A和B是同向同速运动的,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所以A和B之间是没有摩擦力的;
不论是叠放还是平放,我们都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叠放和平放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是相等的,与地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是一定的,所以摩擦力相等。而这两次物体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两种情况下的推力都等于摩擦力,摩擦力相等,所以推力也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0;=。
24.如图1,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为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建构了如下的思维模型:
结合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先分析了图3,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哪一步?答: 判断运动状态  。
(2)第8~10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2  牛。
【答案】(1)判断运动状态;(2)2。
【分析】(1)根据图像坐标分析解答;
(2)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
【解答】解:(1)分析了图3,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速度,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过程,因而属于第二步的判断运动状态;
(2)6~8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拉力为2N,则滑动摩擦力为2N,第8~10秒,物体做减速运动,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2N。
故答案为:(1)判断运动状态;(2)2。
25.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12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24  N的水平向左拉力。
【答案】12;24
【分析】(1)分析物体A受到的力,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摩擦力大小。
物体A无论水平向左还是水平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
(2)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时,物体A向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拉力大小。
【解答】解:(1)物体B通过定滑轮拉着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12N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是f=12N。
(2)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B匀速上升,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GB,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水平向左的拉力F与水平向右的拉力F′、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F=F′+f=12N+12N=24N。
故答案为:12;24。
26.如图所示,三物块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相同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1)桌面对A的摩擦力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平拉力F。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走B,A将做  加速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答案】等于;加速。
【分析】(1)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平衡力的特点判断;
(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摩擦力的变化情况,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以C为研究对象,C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与A对C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于C对A的静摩擦力和A对C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桌面对A的摩擦力和C对A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所以桌面对A的摩擦力等于等于A对C的摩擦力都等于F;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走B,A对桌面的压力变小,则桌面对A摩擦力变小,以AC整体为研究对象,桌面对AC整体的摩擦力小于拉力F,故AC将做加速运动,即A将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等于;加速。
27.小科在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时,开始没有成功,纸杯会往下掉;加入适量的水,过一段时间后能成功提起纸杯,如图所示。请回答。
(1)筷子提着纸杯静止在空中时,若把纸杯和米看成一个整体,它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它的  摩擦力  是一对平衡力。
(2)加水后,成功将米提起的原因是:加水后  C  。
A.筷子变的更光滑,使摩擦力变小
B.增加了米的重力,使摩擦力变大
C.米吸收水膨胀,米对筷子的压力增加,使摩擦力变大
(3)要让实验成功,除了加适量水之外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把米压得更紧  。
【答案】(1)摩擦力;(2)C;(3)把米压得更紧。
【分析】(1)对纸杯和米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即可;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根据(2)中的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解:(1)筷子提着纸杯静止在空中时,若把纸杯和米看成一个整体,它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筷子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下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因此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加水后,成功将米提起的原因是:加水后米吸收水膨胀,米对筷子的压力增加,使摩擦力变大,故C正确,A、B错误。
故选C。
(3)要让实验成功,除了加适量水之外还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①增大压力,即把米压得更紧;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把筷子表面变得更粗糙。
故答案为:(1)摩擦力;(2)C;(3)把米压得更紧。
28.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 甲  (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水平向左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不需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
【答案】(1)甲;(2)水平向左;不需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分析】(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分析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得出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在实验中,木块与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便于弹簧测力计读数。
【解答】解:(1)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可知,此图象为正比例图象,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甲、乙图象可知,在压力相同时,甲的摩擦力大于乙的摩擦力,所以甲木板更粗糙;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左;
由图2所示可知,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平板小车运动,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一方面,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1)甲;(2)水平向左;不需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29.自行车是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1)为了骑行顺畅,自行车有些部位需增大摩擦,有些则需减小摩擦,请完成下列表格。
措施 原理
增加脚踏板花纹 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车轮与车轴之间安装滚动轴承   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 
(2)小明在骑行过程中,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踏脚踏板(如甲图),F1能使脚踏板运动,而F2却不能,这说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力的方向  。
(3)在骑行过沙地时,观察到如乙图所示情境。据此推测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并说明依据。
【答案】(1)车轮与车轴之间安装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或者给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2)力的方向;(3)车行驶过程中,沙子向左运动,说明后轮向后运动,则后轮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
【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自行车部位上寻找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措施和原理;
(2)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自行车行驶时,后轮相对于地面向后运动,而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1)车轮与车轴之间安装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或者给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
(2)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踏脚踏板(如甲图),F1能使脚踏板运动,而F2却不能,两个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方向;
(3)车行驶过程中,沙子向左运动,说明后轮向后运动,则后轮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1)车轮与车轴之间安装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或者给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2)力的方向;(3)车行驶过程中,沙子向左运动,说明后轮向后运动,则后轮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
30.不同鞋子的防滑性能是不同的。影响鞋子的防滑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呢?某综合实践小组作出了“鞋底的纹路可能影响鞋子的防滑性能”的猜想并且开展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实验器材:四款相同尺码的男鞋各一只、瓷砖一块、弹簧测力计一个、细砂一袋;
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动鞋子在瓷砖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四次弹簧测力计示数
鞋类 凉鞋 棉拖鞋 运动鞋 皮鞋
鞋底纹路
测力计示数/N
(I)本实验是通过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来比较鞋子的防滑性能。
(2)为了使结论更可靠,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用到细砂,其作用是  通过添加沙子使鞋子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
(3)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规范,完善该实验方案时还需要考虑的操作或条件是: B  。(用字母表示)
A.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选用相同材质的鞋
C.要控制鞋底的面积相同
(4)完善实验方案后开展实验,若发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都很小,导致很难区分各款鞋的防滑性能,可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相同质量的沙子来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
【答案】(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通过添加沙子使鞋子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等;(3)B;(4)增加相同质量的沙子来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分析】(1)鞋子防滑性能的好坏,本质上就是鞋底与接触面间摩擦力的关系,相同条件下鞋底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大,说明鞋底的防滑性能越好,而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得到的;
(2)(3)(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解答】解:
(1)实验中鞋子的防滑性能不能直接测量出来,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来比较鞋子的防滑性能,这用到了转换法;
(2)要探究鞋底的纹路可能影响鞋子的防滑性能,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能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需要控制压力大小相等,所以通过添加沙子使鞋子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3)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受力面积无关,而鞋底的材质也会影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实验中除了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外,还需要控制鞋底的材质相同,故B正确;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若发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都很小,导致很难区分各款鞋的防滑性能,说明压力过小,可以通过增加相同质量的沙子来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通过添加沙子使鞋子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等;(3)B;(4)增加相同质量的沙子来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