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玉溪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云南省考古所对玉溪江川甘棠箐遗址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制品,少量骨制品和木制品,并发现了一处用火遗迹。出土的石制品有25153件,还发现了植物种子和果核。这说明当时滇中高原地区( )A. 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B. 社会阶级分化严重 C. 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D. 人们生存能力提高2. 下图所示的“女娲造人”表现了原始先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据此推断( )A. 神话传说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B. 国家由部落联盟逐步发展而形成C. 当时条件下原始先民极富想象力 D. 华夏民族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3.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下列属于甲骨文的是( )A. B. C. D.4. 图所示是东周时局图。据此可知,东周时期( )A. 工商业空前繁荣 B. 各国兼并战争频繁 C. 各国经贸往来多 D. 形成大国争霸局面5. 秦朝的死刑有戮、戮尸、弃市、磔、定杀、族、夷三族、车裂、腰斩、体解、囊扑、剖腹、蒺藜、凿颠、抽肋、镬烹,肉刑有黥、箅、刖、宫,赀刑有赀甲、赀盾、赀戍、赀徭,连坐有亲属连坐、什伍连坐、官吏和士兵上下级之间的连坐、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之间的连坐等等。这可用于说明秦朝( )A. 国家政策严苛 B. 民族矛盾加剧 C. 统治必然灭亡 D. 地方战争频发6. 图汉朝国家政治结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最早形成于( )A. 汉文帝时期 B. 汉景帝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期7. 这部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记载了当时的作物栽培技术,指出要精耕细作,还指出耕地要耕得犁条狭窄,耕后要耙细。耕地不论春耕、秋耕,要在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这部著作是(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禹贡地域图》 D. 《农政全书》8. 马球戏又名“击鞠”“打球”“击球”,最初在中亚波斯(今伊朗)一带流行,传入唐朝后成为全民性的体育游戏,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写诗歌咏过马球戏。鞠场鼓鸣,鞍马飞驰,月杖争击,彩球激射,紧张惊险的竞技比赛始终活跃着唐代体坛的气氛。这反映出唐朝( )A. 社会尚武氛围浓厚 B. 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C. 民众注意修身养性 D. 百姓生活丰富多彩9. 北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出现了重要变革,形成了理学这一独特的哲学体系。以下属于程朱理学的有( )①存天理,灭人欲②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③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④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0. 某学者认为,元朝驿站制度之盛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全国1119处驿站共约有驿马45000匹。元朝的驿站制度( )A. 促使民族矛盾得以解决 B. 开中国驿站的先河C. 适应了辽阔疆域的需要 D.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11. 据明朝《广东通志》记载:“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货物,愿借地晾晒为由,佛郎机进入濠镜澳舶市。”请推测这里的“佛郎机”是( )A. 英格兰 B. 西班牙 C. 葡萄牙 D. 俄罗斯12.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其中“康乾盛世”的首创者是( )A. 唐太宗李世民 B. 唐玄宗李隆基 C. 明成祖朱棣 D. 清圣祖玄烨13. 造成图中所示现象的诱因是( )——引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A. 大规模鸦片输入中国 B. 开放口岸 C.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D. 协定关税14. 洪仁玕提出在太平天国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开矿山,办工厂,设邮局,开银行,发行纸币,仿造火轮车、轮船,奖励创造发明等。这表明洪仁玕的主张( )A. 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 B.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 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 D. 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15. 近代某条约规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各处再为通商口岸。该条约( )A. 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B.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C. 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D.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6. 如图是蒋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共四章)的目录,其中第四章的章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四章 ___________A. “天朝上国”与“日不落帝国” B. 维新运动及其失败C. “开眼看世界”与“中体西用” D.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17. 1912~1918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达9478万元,资本总额超过过去的50倍。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发展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努力 D. “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18. 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与这一认识相关的事件是( )A 国民大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19. 1924年,孙中山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国民党这次改组,要加入农民运动,就是要用农民来做基础。要农民来做本党革命的基础,就是大家的责任。”这一言论出现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国共合作已经形成C. 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出席会议的有21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瓦窑堡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21.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 )A. 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B. 推动抗日民族运动发展C. 表明民族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D. 促进国内和平完全实现22. 1938年3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研究中国的结果,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一条规律,是一个总的最本质的规律,所以我们要用这个规律去观察一切事物。”以下史实可用该规律来研究的是(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 ②三大改造 ③工农武装割据 ④短暂的春天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3. 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反美反蒋斗争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有利于( )A. 实现生产的恢复发展 B. 加速解放战争胜利进程C.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 赢得对国民党绝对优势24. 1952~1978年,东北地区共获得国家建设资金1044.16亿元,占比全国的21%,而东北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7%~8%。这一现象( )A. 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B. 助推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 利于东北经济发展 D. 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25. 电影《长津湖》的宣传画(如图所示)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全景式还原了这场史诗级战役。抗美援朝战争(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标志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改变了冷战的力量对比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26. 1959年,《山西诗选》中有一首叫作《百年永远不能忘》:“总路线,贴门上,看见干活增力量。/总路线,贴灶房,看见节约油米粮。/总路线,贴白墙,坚决亩产千斤粮。/总路线,贴心上,百年永远不能忘。”与这首诗歌相关的史实是( )A. 八字方针的提出 B. “大跃进”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27. 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期间,美国球员科恩偶然搭错车后与中国球员庄则栋一次“大胆”友好互动,捅破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美之间冰封20余年的那层窗户纸,这一历史事件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此次“乒乓外交”( )A. 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直接推动中西方建交热潮C. 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D. 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局面28. 全会指出,通过粉碎“四人帮”两年来的努力,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这一全会( )A.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C. 成为了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D.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9. 1978年10月,四川省政府选择了重庆钢铁、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六家国有企业进行扩大国企自主经营权的改革试点,让其保留部分利润,如果达到年度生产目标,可给工人发放适量奖金。这一做法( )A. 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C. 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D.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等热点问题的斡旋,推动政治解决,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还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宣布“双碳”目标,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这表明当今中国( )A. 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B. 引领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C. 推动国际政治合作发展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北宋东京城的日渐繁华和经济的日益发达,大相国寺作为世俗活动场所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城市经济、市井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材料一 按照《东京梦华录》里的记载,大相国寺这个知名佛寺,每月初一、十五和逢八开放5次,允许市民百姓到寺里做买卖,三百六十行,上中下九流,引茶卖浆者,都可以自由出入。不仅市民们纷纷光顾,外地客商也纷至沓来。对这个超大型集市的景观,《东京梦华录序》中有两句精短的评价:“伎巧百工列肆,周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在上元节时,“贵家车马,自内前鳞切,悉南去游相国寺,……而又命僧道场打花钹、弄椎鼓,游人无不驻足”。——摘编自郑纯方《大相国寺僧俗之间展映出的宋代都市繁华》材料二 “智深看见东京热闹,市井喧哗,来到城中,陪个小心问行人道:‘大相国寺在何处 ’街坊人答道:‘前面州桥便是。’智深提了禅杖便走,早来到寺前。入得山门看时,端的好一座大刹。但见:钟楼森立,经阁巍峨。幡竿高峻接青云,宝塔依稀侵碧汉。……宝盖相连,水陆会通罗汉院。时时护法诸天降,岁岁降魔尊者来。”——摘自施耐庵《水浒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大相国寺的经济状况,并分析当时大相国寺的特点。(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指出材料二对研究宋代大相国寺的史料价值。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 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 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 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摘编自毛泽东《论新阶段》请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视角,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要,我国根据旧教育的不同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接收、接管、接办以及初步改造,分别涉及旧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外资津贴学校等。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先后针对高等教育、全日制中学、全日制小学阶段,分别草拟了三个“工作条例”,被简称为“高教六十条”(1960年)、“中学五十条”(1963年)和“小学四十条”(1963年),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学校工作规定了较为明确的方针。随着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开放,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展开。1986年,为落实《宪法》第19条关于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法》正式出台,地方教育立法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一批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也相应被制定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于2015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揽子修订教育法律”的立法模式,有助于促进教育法规范体系的协调性,在教育立法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层次相对分明、涵盖较为全面、结构基本完整的教育法规范体系。——摘编自湛中乐、靳澜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立法变迁及其制度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教育立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育立法变迁的阶段,并自选一个阶段分析其意义。玉溪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A【26题答案】【答案】B【27题答案】【答案】A【28题答案】【答案】D【29题答案】【答案】B【30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题答案】【答案】(1)经济状况:大相国寺成为大型商品交易场所;有固定开放的时间;市场商品种类繁多;行业众多;人气旺盛。特点:兼具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寺院参与世俗化生活。(2)史料价值:材料二是小说家对大相国寺建筑风格、寺庙规模等的描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小说属于艺术作品,其历史价值还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32题答案】【答案】观点: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结合,立足国情创新革命道路。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探索,其核心在于立足国情创新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启农村革命新实践。这一选择基于中国农业国情的深刻认知,突破共产国际“城市中心论”的教条,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农民主力军相结合,实现了实践突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系统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革命路径。这一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空白,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完成了理论创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针对红军内部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创造性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解决了农村环境下建党建军的特殊难题,体现马克思主义原则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度结合,进行了制度构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坚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共产党人突破苏俄模式,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转型。【33题答案】【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要;党中央的重视。(2)第一阶段: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立法(1949~1956年);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立法(1956~1966年);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前的教育立法(1993~2012年);第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立法(2012~至今)。如自选:第四阶段。意义:有助于促进教育法规范体系的协调性,在教育立法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形成层次相对分明、涵盖较为全面、结构基本完整的教育法规范体系。玉溪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历 史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难易程度 备注1 选择题 2 中华文明起源 难2 选择题 2 中国早期历史 易3 选择题 2 早期国家的文字 易4 选择题 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易5 选择题 2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难6 选择题 2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难7 选择题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中8 选择题 2 隋唐的文化 中9 选择题 2 北宋的文化 中10 选择题 2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难11 选择题 2 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易12 选择题 2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易13 选择题 2 鸦片战争 中14 选择题 2 太平天国运动 中15 选择题 2 甲午中日战争 易16 选择题 2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易17 选择题 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易18 选择题 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易19 选择题 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20 选择题 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易21 选择题 2 局部抗战 中22 选择题 2 全民族浴血抗战 中23 选择题 2 人民解放战争 中24 选择题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中25 选择题 2 人民政权的巩固 中26 选择题 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27 选择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中28 选择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中29 选择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易30 选择题 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31 材料题 14 中国古代史 中32 材料题 12 中国近代史 难33 材料题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达成目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5%±5% 65%±5 65分±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玉溪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玉溪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双向细目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