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七上 第一单元第1课《鲁迅与新兴木刻》教案+课件(34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版(2024)七上 第一单元第1课《鲁迅与新兴木刻》教案+课件(34页)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鲁迅与新兴木刻
编制:施精华
鲁迅先生的经典形象
鲁迅以其深刻的文学作品和尖锐的社会批评,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文学巨匠形象
鲁迅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被视为文化战线上的革命战士。
革命战士形象
鲁迅倡导新文化运动,通过作品启发民智,推动社会进步,成为思想启蒙的象征。
思想启蒙者形象
鲁迅先生还被誉为?
中国新兴木刻之父
你知道吗?
木刻版画与新兴木刻
木刻版画是一种以木材为载体,通过刀具在木板上雕刻图案,再蘸取颜料拓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形成的视觉艺术形式
新兴木刻是 20 世纪 30 年代在中国兴起的木刻版画运动,它打破了传统木刻的实用装饰属性,将艺术与社会变革、民族救亡紧密结合,成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潮流之一。其核心特质是 “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用视觉语言呐喊时代、唤醒民众。
木刻版画与新兴木刻
鲁迅推动新兴木刻的发展
呐喊
鲁迅积极倡导新兴木刻,其主要目的如他自己所说:“当革命时,版画用之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鲁迅1931年在木刻讲习会 黑白木刻 李桦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在精神和经济上支持新兴木刻运动。鲁迅举办木刻讲习会,邀请日本友人讲解木刻技法和知识,并亲自担任翻译
革命文艺运动与时代意义
鲁迅对新兴木刻的推动作用
鲁迅通过翻译和介绍外国木刻作品,推动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使之成为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02
新兴木刻在革命中的宣传作用
新兴木刻以其直观性和传播力强的特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鼓舞了民众的革命斗志。
鲁迅对木刻艺术的多元贡献
举办木刻讲习会
鲁迅邀请了日本木刻艺术家内山嘉吉来华授课,传授木刻技艺,促进了中日艺术交流。
邀请国外艺术家授课
鲁迅(右五)与木刻讲习会学员合影
编印、翻刻传统木刻书籍
01
鲁迅与郑振铎合作编纂《北平笺谱》,收集并翻刻了大量传统木刻艺术作品。
02
鲁迅亲自参与翻刻《十竹斋笺谱》,使这一珍贵的传统木刻艺术得以传承。
编纂《北平笺谱》
翻刻《十竹斋笺谱》
编印、翻刻传统木刻书籍
03
编辑出版《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搜集、编辑外国木刻作品
编辑《木刻纪程》
鲁迅编辑了《木刻纪程》,收录了中外木刻作品,推动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
翻译介绍外国木刻理论
鲁迅翻译并介绍了外国木刻理论,如苏联的木刻艺术,为中国木刻艺术家提供了理论支持。
引进外国木刻作品
鲁迅搜集并引进了大量外国木刻作品,如德国表现主义作品,为中国木刻艺术注入新元素。
举办木刻展览
鲁迅组织了多次木刻展览,展出外国木刻作品,促进了中外艺术交流。
精神和经济支持木刻艺术家
鲁迅通过个人资金支持,帮助贫困的木刻艺术家,使他们能够继续创作和生活。
鲁迅形象与文学作品的木刻呈现
欣赏
呐喊
以刀代笔
孔乙己 黑白木刻 赵延年
狂人日记
闰土和水生
青年木刻家纪念鲁迅的木刻肖像
木刻版画黑白稿创作
课堂任务
任务单:木刻版画黑白稿创作
步骤:1、确定主题,2、构思构图,3、绘制黑白稿(或用软件将照片处理成黑白稿)
选择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如《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故乡中的少年闰土再西瓜地手捏胡叉刺向一只猹的场景等等,做出构思,绘制成黑白稿,为木刻做准备。
创作构思
创作构思
创作构思
阿Q正传: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满把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穿的是新夹袄,腰间挂着一个大褡裢,沉甸甸的将裤带坠成很弯很弯的弧线。
创作构思
学生作品欣赏
课堂总结与作业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文艺运动的主将和旗手,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之父”
鲁迅对新兴木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美术的社会文化作用
新兴木刻作为美术形式之一,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
促进文化传承
鲁迅通过新兴木刻艺术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众生活,推动社会思想的觉醒。
反映社会现实
课后作业:
继续课堂的构思,完成鲁迅作品黑白稿的创作任务《鲁迅与新兴木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推动作用及贡献。
2、掌握新兴木刻的基本特点,能区分传统木刻与新兴木刻。
3、学会以鲁迅文学作品为素材,构思并绘制木刻黑白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鲁迅对新兴木刻运动的推动举措与贡献。
以鲁迅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木刻黑白稿的创作构思。
难点
1、理解鲁迅推崇新兴木刻的时代意义和美术对社会的作用。
2、如何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生动的木刻版画黑白稿。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3 分钟)
展示鲁迅照片,提问学生对鲁迅的印象,引导学生回忆鲁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引出鲁迅在美术领域,特别是新兴木刻运动中的重要角色,激发学生好奇心。
讲解木刻版画与新兴木刻。
2、新授(15分钟)
(1)、鲁迅推动新兴木刻的发展
介绍鲁迅 “中国新兴木刻之父” 的称号由来,结合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文艺运动背景,说明新兴木刻兴起的时代需求。
展示鲁迅与木刻讲习会学员合影,讲述鲁迅举办讲习会、邀请日本友人讲学并亲自翻译等故事,体现其对新兴木刻的推动。
(2)、鲁迅对木刻艺术的多元贡献
展示鲁迅编印、翻刻的中国传统木刻书籍图片,介绍其对传统木刻艺术的传承。
重点介绍《凯绥 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展示鲁迅设计的封面和广告,说明其对外国进步木刻作品的引进与推广。
(3)鲁迅与木刻创作者
展示鲁迅与青年木刻家交流的照片、相关木刻作品,讲述 1936 年鲁迅参加木刻流动展览会的故事,体现其对木刻创作者的支持与鼓励。
(4)、欣赏:鲁迅形象及文学作品的木刻呈现
展示以鲁迅为主题的木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鲁迅形象的刻画特点。
列举鲁迅小说被木刻创作的例子,展示《孔乙己》《闰土和水生》等作品,分析文学到木刻语言的转化。
3、学生活动任务单讲解(10 分钟)
展示任务单内容,明确任务主题为以鲁迅文学作品为蓝本创作木刻黑白稿。
详细解读任务要求,包括选择作品、绘制方式、尺寸及表现形式等。
安排时间进度,课堂进行构思与草图绘制,课后完善。
介绍创作提示与步骤,包括确定主题、构思构图、线条运用,以及拍摄人物动态(如有需要)、绘制或软件生成黑白稿等,展示示例步骤图。
4、优秀作品赏析(7 分钟)
展示往届优秀学生作品(如《少年闰土》《阿长与〈山海经〉》等 )。
从主题表现、构图、线条运用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为学生创作提供参考。
5、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鲁迅对新兴木刻的贡献,强调其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对社会的作用,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创作任务,传承和发扬木刻艺术。
五、教学资源
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美术》上册、相关木刻作品图片、鲁迅事迹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课后作业
学生根据课堂构思,课后完善并完成以鲁迅文学作品为蓝本的木刻黑白稿创作。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观察学生在欣赏、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引导学生创意实践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