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地球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第五章 地球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 科目名称:初中地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开发教师:_________ 课时:4课时 日期:___________ 对象:七年级 人数(班额):______课程标准: (1)居民与文化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2)发展与合作 ●以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描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人文地理的首篇,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是各地多彩的文化的基础,立足于地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丰富多彩文化的具体表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发展差异明显,但由于全球化仍在快速发展,国际合作蒸蒸日上,国际合作中问题也比较明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同,所以经济特色不同。这些人文环境要素,要以前面所学的地理知识为铺垫,例如,第三章地图的相关知识是本章各类地图判读的基础;第四章地形、气候等地球表层自然环境要素对本章有关人口、人种、聚落以及语言、宗教的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理解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各地区人种、语言、宗教复杂的人文现象、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联系是本章重点内容。本章知识是基于地理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基于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基于学生认识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人口问题及措施、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特点、理解国际合作、形成全球意识等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组织与选择。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例如,人口的分布直接影响工农业的分布。 2.本章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阶段地理课程学习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之一。理解和尊重各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本章的学习目标,也是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人口》、《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四部分内容。 本章共计划实施4个课时,以期完成教学目标。本章共计划实施4个课时,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全章思维导图 学情分析: 本章由《世界的人口》、《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四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人口、语言、宗教、聚落的分布”和“人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世界发展差异和区际联系”。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人文地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各种统计图的判读是难点。 资源分析: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单元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慢等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相应的措施。 2.运用图片、视频,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结合图文分析,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找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运用相关图文,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4.运用相关图文,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理解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全球发展的问题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平衡,同时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的特点及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运用材料和图片,结合实例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世界人口达到80亿》。通过观看视频,世界人口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 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课堂学习“世界的人口”。【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认识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自主学习】人口数量的变化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阶段 18世纪以前 工业革命以后 1950年至1987年 目前人口增长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_________,人口数量趋于_________ 世界人口增长_________ 世界人口_________,人口数量大规模_________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有所_________,但人口总量仍在_________2.2022年世界人口已达到_________亿。3.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_________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_________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_________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合作探究】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区域入口增长速度(人口数量变化速度)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计算教材P106表5.2中不同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说一说人口自然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2. 教材P106图5.5中显示,与非洲比较,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非洲,但是每年的人口增长数量却高于非洲,请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学习活动二:认识人口的空间分布【自主学习】人口的空间分布1. _________指某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表示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_________。2.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极_________。约9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半球,其中_________地带人口最为集中;约6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约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________米以下的地区。3. _________东部和南部、_________,以及北美________和_______地区是世界上五大人口稠密区。广大的________区、干旱的_______区、寒冷的_______地区和高寒的_______地区人口稀少。【合作探究】利用人口密度图判断人口疏密,分析其原因。1.根据表5.3计算人口密度,完成表格。国家 人口数量/亿人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所属大洲德国 0.84 35.8印度 14.17 298尼日利亚 2.19 92.4美国 3.33 937巴西 2.15 8512.由上表,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3.读P109图5.8,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简述俄罗斯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2)查阅相关资料,指出影响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达标测试】(2024大同一模)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了80亿,下图示意世界人口规模和年增长率。据此完成1、2题。1.从图中分析可得,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为( )A.迅速下降 B.波浪式下降 C.迅速增长 D.波浪式增长2.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住房困难 B.资源短缺 C.人口老龄化 D.经济萧条3.某地区当年人口出生率是15‰,人口死亡率是10‰,则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2.5‰ B.5‰ C.1.5‰ D.1.25‰4.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5.山东省面积约15.81万平方千米,2023年末为10122.97万人,则平均人口密度约为( )A.33人/平方千米 B.640人/平方千米C.64人/平方千米 D.15人/平方千米6.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B.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C.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D.亚洲东部和南部(2024朔州模拟)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人口问题。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人口分布随纬度位置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7.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多分布在( )A.0°~20°S之间 B.20°N~60°N之间C.20°S~40°S之间D.60°N~90°N之间8.图中人口分布稀疏地区与其主要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A.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乙地——海拔高,气候寒冷C.丙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丁地——纬度高,冻土广布【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1.缓慢 平稳 速度加快 急剧增长 增加 下降 持续增长2.80 3.亚洲 非洲 欧洲和北美洲【合作探究】1.德国-2.6‰;印度9.2‰;尼日利亚24.5‰;美国0.6‰;巴西5.7‰。德国、美国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尼日利亚、印度、巴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增长快。2.亚洲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人口增长率虽然比非洲小,但其人口增长的基数大,故增长的人口多。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1.人口密度 疏密程度2.不均衡 北 20°N至60°N 沿海地区 5003.亚洲 欧洲西部 大西洋沿岸 五大湖 热带雨林 沙漠 两极 山地【合作探究】1.德国人口密度是235.6人/平方千米,属于欧洲;印度人口密度是475.5人/平方千米,属于亚洲;尼日利亚人口密度是237人/平方千米,属于非洲;美国人口密度是35.5人/平方千米,属于北美洲;巴西人口密度是25.3人/平方千米,属于南美洲。2.由上表可知,德国、印度、尼日利亚人口密度都比较大;美国、巴西人口相对稀疏。3.(1)从整体上看,俄罗斯人口西多东少。俄罗斯亚洲部分,人口分布南多北少。(2)影响俄罗斯人口分布主要因素是气温,俄罗斯西部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温较高,而东部冬季气温低。亚洲部分南部纬度较低,故其气温较高,人口分布相对密集。除气温外,矿产资源的分布也是其重要原因。【达标测试】1.D 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数量是波浪式增长,并没有迅速增长、更不是迅速和波浪式下降,总数还在增长,只有增长率在1970年后开始下降。2. C 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开始变缓,这样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人口老龄化,未来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住房困难、资源紧张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不一定带来经济萧条。3.B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所以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0‰=5‰。4.B A为亚洲,B为非洲,C为欧洲,D为北美洲,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5.B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总人口÷面积。根据人口密度的公式,山东省的人口密度=10122.97万人÷15.81万平方千米≈640人/平方千米。故选B。6.D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十分稀少。7.B 8.B 第7题,根据世界人口分布比重图可知,20°N一60°N之间世界人口比重占比大,世界人口多。第8题,甲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乙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丙地位于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丁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第二节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视频,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结合图文分析,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2.运用动态图片或视频,描述城乡景观的变化特点,说明其原因。【情境导入】展示美国纽约曼哈顿景观和中国山东某乡村景观,思考两者景观有什么差异?是什么导致了两者这么大差异?【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认识乡村景观【自主学习】乡村景观1.乡村通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等,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乡村,其景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我国江南地区的乡村景观(1)外貌景观:成片的______、星罗棋布的池塘、宽窄相间的______、绿树掩映的______。(2)内部结构特点:村落中心的______,是人们议事、休闲、购物的公共活动场所;广场周围错落有致的院落,是村民的住宅区。村外分布着大片的茶园稻田和林地。3.乡村景观外貌特色:平原地区的村落,房屋院落相对集中、多呈______;山区的村落主要位于______地带,多呈______,沿河村落也呈______分布。有呈______的环湖村、点状的绿洲村。可见,乡村的外貌特征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合作探究】自然环境对乡村景观的影响读图5.13、5.14、5.15,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公共活动场所、住宅区、农业生产区在乡村中的大致位置。2.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外部形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习活动二:认识城镇景观【自主学习】城镇景观1.城镇是以______为主的聚落。我国通常按人口规模将城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城镇景观:(1)外貌景观:人流如潮,车流如梭,道路如织,______林立。(2)内部结构特点:市中心往往有繁华的______,住宅分布广泛,绿地公园、学校、医院、商店、体育场等镶嵌其中;外围往往分布着______。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般而言,城镇规模越大,内部景观越复杂。【合作探究】读图5.17,完成以下任务:1.描述乡村内部景观和城镇内部景观的差异。功能区域 商业区 住宅 生产区域 道路乡村城镇2.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列举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其他方面的差异,比如邻里关系、文体活动、生活节奏等。学习活动三:认识城乡景观的变化【自主学习】城乡景观的变化1.随着______的发展,城乡景观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村落成为现代化新农村,有的则日渐衰落甚至消失,这反映了______自身的变化;一些小城镇演变成为大都市,这反映了______自身的变化;一些地方原本是乡村,后来演变成城镇,这反映了____________的演变过程。2.城乡景观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这就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比较,才能更为直观地看出某些景观的变化。【合作探究】对照图片,观察变化读图5.18、5:191.对比新老照片,描述小岗村和吉隆坡外貌特征的变化。2.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描述小岗村和吉隆坡内部景观的变化。【达标测试】1.聚落的主要形式是( )A.农村和渔村 B.工厂和矿区C.教堂和寺院 D.乡村和城市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描述的景观是(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林场3.受地形影响,山地、丘陵地区聚落的形态多为( )A.条带状 B.多边形状 C.团块状 D.不固定读某聚落俯瞰景观,回答4~5题:4.图中聚落景观的特点为(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5.该聚落(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B.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C.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D.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2024吉安模拟)读下列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完成6、7题。6.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 B.地形 C.气候 D.河流7.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1.农村 牧村 渔村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2.(1)稻田 道路 院落(2)广场 3.山谷 带状 带状 环状 点状【合作探究】1.广场(公共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乡村中心;住宅区分布在广场周围;村外分布稻田、林地等农业用地。2.平原地区乡村呈团块状,山区、河流沿岸呈带状;湖泊沿岸乡村呈环状,沙漠绿洲乡村呈点状。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1.镇 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2.(1)高楼 (2)商业街 住宅 工厂与仓储中心【合作探究】1.功能区域 商业区 住宅 生产区域 道路乡村 乡村商店品种少,店面小 乡村院落,规模小,高度低 农田自然景观变化小 较狭窄,道路数量少城镇 城镇商场品种多,店面大 城镇住宅,规模大,高度大 工业区,自然景观变化大 较宽阔,道路密集。2.①社会结构:乡村景观中居民之间关系密切,社区感强;城镇景观中,社会结构更为复杂,居民之间可能相对独立,社区联系较弱。②文化习俗:乡村可能保留有更多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城镇文化活动更为现代化和多样化,可能包含各种艺术展览、音乐会等。③服务设施:乡村服务设施相对有限,如医疗、教育、娱乐等。城镇服务设施更为齐全,包括大型医院、学校、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④生活节奏:乡村生活节奏通常较慢,更接近自然。城镇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和社交活动更为频繁。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1.社会经济 乡村景观 城镇景观 乡村景观向城镇景观2.记录历史发展的照片,影像资料【合作探究】1.小岗村外貌特征变化:从规模较小到规模较大,瓦房变楼房、道路变宽敞、设施变完备。。吉隆坡外貌特征变化:从前低矮楼房,现代多摩天大楼和标志性建筑;从道路狭窄到交通网络如织。2.小岗村内部景观变化:小岗村内部景观经历了深刻变化,从简陋的农舍到功能齐全的现代住宅,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和交通网络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景观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多样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同时,公共设施如学校和卫生所的建立,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吉隆坡内部景观变化:原本的矿业小镇发展为拥有标志性建筑如双子塔的现代都市;曾经的泥泞河口变成了拥有高效交通网络和繁华商业区的城市中心;传统市场和老街区经过改造,成为融合历史与现代元素的文化和商业热点;以及通过城市规划,增加了绿地和公园,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达标测试】1.D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2.B 草原广阔,牛羊成群,是我国内蒙古高原典型的景观,人们主要从事放牧活动。3.A 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4.D 5.B 第4题,据图可知,该聚落是城市,楼房居多,建筑密度大,交通运输方式多样,用地规模较大。第5题,据图可知,该聚落是城市,商业活动多在大型超市,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有休闲、娱乐的场所,自然景观破坏程度较高。6.D 7.C 第6题,该聚落早期依河傍水而建,聚落沿河流呈条带状,故可以判断该聚落早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与资源、地形、气候关系小。第7题,聚落由①图发展为③图,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可以判断,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聚落发展到③图,我们可以发现其形态开始沿着公路延伸,呈团块状,并且沿河流扩展的幅度很小;聚落出①图发展为③图,公路增多,公路运输也越来越发达。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找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2.运用相关图文,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运用相关图文,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应采取尊重的态度,理解各种文化的交融性。【情境导入】视频导入:巴西狂欢节上,人们载歌载舞,巴西人跳的桑巴舞起源于非洲,而巴西人喜欢踢得足球的发源地却是欧洲的英国,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 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自主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1. 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长期创造、历史积淀的产物。我们通常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____文化两大类,也有人还分出一种____________文化。2.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蕴含着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制度文化则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____________,如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合作探究】举例说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读图5.22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参考答案:秘鲁传统服饰 俄罗斯列巴 亚马孙河上的房屋 印度人乘坐大象学习活动二 认识三大人种【自主学习】三大人种1.人种,又称_________。世界上有三大人种: ________人种、________人种和_________人种。2.人种是依据人类________特征划分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3.不同人种间相互通婚,出现了_________人种。不同的人种虽然有体质方面的差异,但没有____________之分。4.世界人种分布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三大人种在世界上都有大范围的____________分布区。5.人类历史上若干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改变了世界人种的分布格局,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合作探究】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人种的分布与纬度有何关系 2.分析不同人种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总结】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地的人种有着很大的差异。学习活动三 认识主要语言【自主学习】世界主要语言1. _________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________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3.__________促进了语言的传播和扩散。目前,汉语的使用人数最多,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学习活动三 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自主学习】认识三大宗教【自主学习】三大宗教1.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当前世界的三大宗教。2.宗教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现象,不同的宗教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宗教文化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3.宗教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通过_____、_______等传播媒介将_________融入人们的意识,并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乃至生活习俗等产生深刻影响。学习活动五 尊重文化多样性【自主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1.文化具有显著的____________。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既源自该民族历史的积淀与民族智慧的结品,又或多或少地借鉴了_____民族的优秀文化。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前提条件。【合作探究】探究广彩是怎样与世界文化交融的____________阅读教材P120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广彩典型事例,简述文化交融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促进作用。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来说是否重要 理由是什么 【达标测试】1. “大列巴”是俄罗斯语大面包的意思,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因平时只在家里吃储存的面包,所以做的特别大,食用的时候切片。俄罗斯面包储存时间久的原因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处于中高纬度,冬季漫长C.粮食作物匮乏 D.水资源丰富2.新疆的晾房具有顶平、墙壁多方形花孔的特点(右图),葡萄挂其内可自然风干。晾房反映的新疆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 )A.湿润 B.干旱 C.温和 D.寒冷3.下图中,世界三大人种从左到右依次是( )A.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C.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D.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4.下图A、B、C三个区域的主要人种分别为( )A.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5.如果联合国邀请你去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下列哪种语言你不能使用( )A.西班牙语 B.阿拉伯语 C.俄语 D.葡萄牙语6.[链接生活] 小芳在北京大学遇到一名来自亚洲西部的留学生,通过交谈得知,这名留学生家乡的居民大多讲( D )A.英语 B.俄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7.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8.下列地区是佛教的集中分布地区的是( )A.亚洲东部 B.亚洲西部 C.欧洲 D.大洋洲9.广彩瓷器体现了哪种文化特征?( )A. 传统工艺之美 B. 中西合璧艺术 C. 广州地方特色 D.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1.文化 物质 精神 制度2.物质财富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社会道德 各种制度【合作探究】1.秘鲁传统服饰 俄罗斯列巴 亚马孙河上的房屋 印度人乘坐大象秘鲁的传统服饰以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和材质多样而闻名,通常采用当地特有的羊驼毛、骆马毛等,不仅保暖性强,而且质地柔软。 列巴是传统面包,主要由面粉、啤酒花和盐制作,提供基本的能量,富含膳食纤维,有助消化和维持肠道健康。其低糖、低油脂特性成为健康饮食好选择。 亚马孙河上的房屋以木材和棕榈叶等当地材料建造,高架结构适应了该地区的洪水和野生动物,同时通风良好,适应热带气候。 在印度,大象被赋予神圣的地位,装饰华丽,这些壮观的生物在炎热的气候和多变地形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体现了对生物多样性尊重和传统敬意。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1.种族 黄色 白色 黑色2.肤色 毛发 眼睛 脸型 鼻型 唇形3.混血 优劣与贵贱4.地域性 集中5.人口迁移【合作探究】1.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欧洲最典型;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洲最典型;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地区,非洲黑种人分布集中。2.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包括阳光、气温、湿度等,会对人类的体质、外貌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增强自身的优势,人类的许多种族特征都是富有遗传性的生物特征,且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热带地区,太阳光照强烈,黝黑的皮肤可以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浓密的卷发使得头部形成一个隔热层,即使在炽热的阳光下,也能有效地保护头部;宽厚的鼻、唇扩大了黏膜面积,可促进蒸发、散热。北欧人长期生活在较寒冷地区,鼻子高而窄,使冷空气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气管和肺部;肤色浅白,可使皮肤少受冻伤;身材高壮,耐寒能力比较强。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1.语言 语言2.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3人口迁移 汉语 英语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1.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2.文化 建筑 绘画 诗歌 音乐 服饰 习俗3.哲学 文学 宗教思想学习活动五【自主学习】1.民族性 文化 文化 民族 其他2.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合作探究】1.①创新融合:广彩结合了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西方的装饰艺术,展现了中西艺术的完美结合,丰富了世界文化的表现形式。②交流桥梁:广彩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部分,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了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③文化认同:广彩的国际流行,不仅提升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知名度,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2.重要。理由:尊重多样性意味着认可并保护这些独特性,有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活力,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实践可以相互启发,推动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展,这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现代应用都是有益的。【达标测试】1.B 俄罗斯面包储存时间长的原因是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该国家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气候有关。利于存储;与地形、水源无关,粮食相对充足。2.B 材料中提到,新疆的晾房具有平顶、多孔的特点,同时提到其目的是让葡萄自然风干。这都提示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3.B 根据图中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可知,从左到右依次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4.A A位于亚洲东部,该地区以黄色人种为主;B位于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C位于非洲的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5.D 葡萄牙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6.D 西亚是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区,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大多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为白色人种。7.C 基督教开始主要分布在欧洲,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成为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8.A 佛教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9.D 解析:广彩瓷器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彩绘艺术和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四节 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描述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2.运用实例,分析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描述交通运输对区域联系上的作用。3.运用相关图文,说出人类面临重大问题,同时认识到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情境导入】展示世界夜间灯光图,世界夜间灯光图可以反映出世界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灯光明亮区发展水平较高。观察图,该图反映了哪些地区发展水平比较高,哪些比较低,应该如何协调发展?【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 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主学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根据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2.目前,世界上190多个主权国家中,少数是发达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_________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合作探究】认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1. 读教材图P122图5.29,对照图P121图5.28,结合亮度指出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2.查阅资料,下列表格资料,举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异。发达国家 人口数占世界的百分比(%)(2015年) 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百分比(%)(2015年)美国 4.3 24.4日本 1.7 5.6法国 0.9 3.3英国 0.9 3.9德国 1.1 4.6学习活动二 认识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比较——以美国与印度为例【自主学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近年来,_________、_________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多数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_________与_________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合作探究】探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读表5.3、图5.301.说明美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2.比较美国和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差异。学习活动三 认识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主学习】1.在全球化背景下,_________成为联系区域之间经济和贸易活动的重要纽带。2.交通运输是利用_________完成人员或货物空间位置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_________的不同,现代交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种主要运输方式。3.随着_________的提高,多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形成了_________体系,_________变得越来越高效、便捷、安全与环保。4.世界_________分布极不均衡,不同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存在较大差异。_________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等要素的流动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基本条件。【合作探究】认识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海上运输线教材P125读图5.331.指出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海上运输线。2.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相比,海洋运输有哪些优势 学习活动四 认识国际合作【自主学习】国际合作1.当前,人类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合作解决。2. _________是指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在利益和目标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协调和联合。国际合作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3. _________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如欧洲联盟等。一些国际经济组织还涉及政治领域的合作,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达标测试】1.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的多少 B.面积的大小C.军事力量的强弱 D.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读两类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2、3题。2.II类国家主要分布在( )①欧洲西部 ②非洲 ③亚洲 ④拉丁美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下列国家中属于I类国家的是( )A.美国法国 B.中国巴西 C.澳大利亚南非 D.印度英国4.(2024长治期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的特征是( )A.出售初级产品 B.科学技术发达 C.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赚到的钱少 D.生活较为贫困2023年8月22日至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会议。据此完成5、6题。5.金砖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雄厚 B.气候优越 C.技术先进 D.资源丰富6.印度和中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②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③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居世界前列④工业高度发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1年3月23日埃及当地时间上午8时(北京时间14时)左右,“长赐号”货轮因强风吹袭,导致船身偏离航道,意外搁浅,将整个苏伊士运河两边的船舶全部堵死,据说每小时造成约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读“苏伊士运河位置示意图”,回答7、8题。7.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_____与_____之间的航线( )A.太平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C.太平洋、北冰洋 D.大西洋、印度洋8.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海洋运输的优势突出表现在( )①运输量巨大 ②运输成本低 ③运输速度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9.当今世界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B)①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②若离开某一个大国,其他国家就无法生存 ③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优劣并存 ④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1.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欧洲西部 非洲 亚洲 拉丁美洲 中国【合作探究】1.欧洲、北美洲。2.美国人口占全球人口4.3%,却拥有全球经济总量的24.4%。学习活动二【自主学习】1.中国 印度 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实力2.社会发展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 教育 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 生活方式【合作探究】1.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印度的7.5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是印度的32倍,服务业就2.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学习活动三【自主学习】1.交通运输 2.交通工具 人员 货物 交通工具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3.经济和科技水平 综合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4.资源 市场 需求 资金状况 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 资源 产品 设备 劳动【合作探究】1.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中国。2.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海洋运输的运价较低,但运输速度较慢,适合大宗笨重的货物运输。学习活动四【自主学习】1.人口 资源 环境 粮食2.国际合作 政治 经济 环境 文化3.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 区域性国经济组织【达标测试】1.D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B 据图可知,II类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3.A I类国家是发达国家,Ⅱ类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巴西、南非、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4.B 发达国家科技发达,出口工业制成品,价格相对较高,故在国际经济秩序中赚到的钱多,经济交为富裕。5.D 6.A 第5题,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政治稳定、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丰富、工业体系相对完整等。第6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中国的人口均超过14亿,粮食需求量大,印度和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7.D 8.A 第7题,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程。第8题,海洋运输船舶的运载能力,远远大于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运量大,运输速度慢,使得运输成本更低;运输速度慢。9.B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不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优、劣并存,需要互相交流;所以,当今世界需要加强国际合作;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离开了某个大国,其他国家就无法生存说法太过绝对,故选B。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