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回顾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张同学绘制——蔡同学绘制——王同学绘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课本121页课标解读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容纳量(成就)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对抗(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背景措施影响壹国家的宏观调控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探究 如下历史现象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之间的逻辑联系历史反思:经济大危机 现实需要:经济急需恢复借鉴吸收:苏联的经验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 新的机遇:第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宏观调控的原因:材料一美国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杜鲁门签署《1946年就业法》,运用减税、废除超额利润税等经济手段,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材料二1946年开始,英国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材料三1955年后,日本通过计划诱导与宏观调控推动日本现代化的道路,先后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等。措施:加大政府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企业国有化;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概括指出如下材料反映了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哪些宏观调控举措?措施:国际协调—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世界贸易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世界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主导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知识拓展美国人怀特19391945195219621973198219901999有人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仅是“二战后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怎样理解?适度干预→经济繁荣过度干预→降低活力→赤字财政→“滞涨”→减少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结合如下图表辩证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条件表现贰影响(1)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社会条件——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3)经济基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1、背景:2、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量子理论的新表述——薛定谔的猫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请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经验,谈一谈高新科技的影响?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原因表现叁思考:结合二战后分析欧美社会结构有哪些新变化?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就业人口 联邦德国就业人口 日本就业人口农业 1950 12.2% 23.2% 50.7%1990 2.8% 5.1% 7.2%工业 1950 34.7 42.2% 22.2%1990 25.8% 40.5% 33.6%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1990 71.4% 54.4% 59.2%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中间阶层”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人员和白领工人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福利国家”社会运动肆依据课本并结合视频材料思考福利国家有哪些特点?实施的基础是什么?产生哪些影响?福利国家影响:积极: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公平,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消极: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也助长了惰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特点:1、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覆盖面广2、种类繁多3、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任务:阅读教材,思考二战后社会运动兴起的原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对抗之源)。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问题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经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技)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社会结构)福利国家相继建立(政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体现促进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引发社会病社会运动此起彼伏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新变化触及的主要内容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滞胀”容纳之量对抗之源课后小结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 )A.“各自凑钱的聚餐” B.“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C.“一人为人家,人家为人人” D.“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课堂巩固【解析】西方福利制度的实质是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秩序。A项属于西方福利制度的实施方式,故A项错误;B项属于西方福利制度的覆盖范围,故B项错误;C项属于西方福利制度的实施方式,故C项错误;“不得不给工人香肠”体现出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秩序的实质,故D项正确。D2.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迅速增加,故选D项;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加无关,排除A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大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答案】DD感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