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复习课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复习(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复习课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复习(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单元
——从经济与文化角度看明清时期的盛世与危机
帝国迷茫:发展仍未转型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文学艺术作品
多重史料相互佐证
《姑苏繁华图》(清代) 徐扬

现新象而创盛世
——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玉米、甘薯);
人口增长的秘诀之一
容易种植、
耐寒且高产

现新象而创盛世
农业
新的作物品种
《姑苏繁华图》局部
提高粮食总产量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经济
材料一: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材料二:“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天边估客无人到,门里妻孥(nú)相向啼”
——吴伟业《木棉吟》

现新象而创盛世
经济:农业
新的经营方式
多种经营兴盛
农副产品商品化
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

现新象而创盛世
手工业
新的经营方式
材料二: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 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 yongsu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资本主义萌芽”。
质疑?
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现新象而创盛世
手工业
新的经营方式
材料三:应当指出,私人雇佣关系就是私人雇佣关系,它不一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一个条件。如果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被雇佣的劳动者提供的剩余产品有限,当然会妨碍这种转化。转化的另一个条件是体制原因只有在适当的体制之下,私人雇佣关系才有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可能。
——厉以宁的《资本主义的起源》
结合材料,评析明朝后期江南的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观点。
所以因为明朝后期江南的手工业部门出现雇佣劳动就判定其是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明清时期的雇佣劳动是建立在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政治上君主专制体制的基础之上,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条件。
小农经济
君主专制体制
但这种基于市场需求而采取雇佣劳动的手工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评析类型
首先分析,其次评价,最后总结

现新象而创盛世
商业
农业
原料、劳动力
手工业
国内市场、劳动力
农产品商品化
商业
商品
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
材料四:1500-1800 年,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7 世纪至 18 世纪世界白银产量的 1/3 乃至 1/2 流入了中国。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五:许多来自葡萄牙和其他国家的商品,经由澳门运到这个口埠。一年到头,苏州的商人同来自国内其它贸易中心的商人进行大宗的贸易。这样交换的结果,人们在这里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利玛窦日记》

现新象而创盛世
商业
白银货币化
对外贸易的发达
长途贸易比较兴盛
图文互证
市镇化
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

现新象而创盛世
商业
材料八:苏州城内数量众多的棉布字号。据学者考证, 这些字号即使不是全部, 至少也是绝大部分系徽商所开。
——《无徽不成镇——明清时期的徽商与城市发展》
商帮

现新象而创盛世
商业
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文化的新变化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文化

现新象而创盛世
明清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满足民众的需求(市民阶层)
唯物史观
小说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地位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世界名著
戏曲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历史地位/意义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 明清 昆曲 长期流行
道光 京剧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姑苏繁华图》局部

文化
现新象而创盛世

现新象而创盛世
文化
孔尚任的《桃花扇》的女主角李香君“不慕虚荣,不畏强权,忠于国家民族;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头撞桌,鲜血飞溅。”
作者将主人公的行为言语设计的如此反传统的用意是什么?
追求个性自由

存旧貌而藏危机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王守仁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致良知”、陆王心学、以内心为准则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批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思想
文化

现新象而创盛世
王阳明
黄宗羲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顾炎武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王夫之
“ 循天下之公”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隐含平等、叛逆色彩
李贽
对权威的挑战
对专制的批判
对商业的提倡
启蒙思想萌芽涌动,反思批判主流思想
明清之际的新思想有何特点?
思想
《姑苏繁华图》
以本民族传统的绘画方法为根基,同时吸纳西洋画法进行艺术加工再创造……是东方散点透视与西方焦点透视的有机结合。
——范金民:《<盛世滋生图>清代苏州城市文化繁荣的写照》
科技
西学东渐
(1)时间:明朝后期起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
(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
(4)活动: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
(5)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
(6)成果:《几何原本》(与徐光启)、《坤舆万国全图》(与李之藻)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利玛窦
伏尔泰

现新象而创盛世
中学西渐
科技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永乐朝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总结性大型典籍
清朝 乾隆朝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总结性大型典籍
总结性
实用性
①清朝统治稳定后,巩固程朱理学,严禁王学;
②康熙中期后,清廷与基督教会矛盾加深,禁止传教;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强化,加强思想控制,大型文字狱;

现新象而创盛世
创新突破性

存旧貌而藏危机
——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危机

葛士巽经商之后,是如何使用这些财富的?为何?
实质: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府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治理坟墓,购田置地、建祖庙屋舍、兴办学堂(!没有用于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材料七:葛士巽(xùn),扬州府人,少学书,长大后因家贫弃书行贾。“家既饶,因大治茔墓,经田畴,建庐舍而求名师以课诸子甚严,曰:“吾废学以养吾亲,今吾无仰于若,若甘食美衣而不幅以学且生邪心’”要诸子一心向学 无耽于逸乐。 ——张明富《“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特色》
经济

存旧貌而藏危机
要求子弟读书以便走科举之路
作为徽商的葛士巽,是如何教养子弟的?为何?
实质:专制统治下,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论深入人心
思想
《红梅记》情节:书生裴禹与貌美的卢昭容两情相悦,折梅枝相赠,勇敢反抗权相贾似道,贾似道后兵败而死,裴生与昭容完婚。
《白兔记》情节:讲述了五代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的爱情故事。刘知远因赌博败家,被李文奎收留为佣工。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逼知远去守瓜园,欲加害之。知远投军后屡立战功,而三娘则因不愿改嫁受尽磨难。最终,知远命子咬脐郎回村探母,母子团聚,家庭团圆。
群体:平民百姓
场所:开放
内容:追求个性自由
群体:文人
场所:封闭
内容:强化礼教
现新象而创盛世

文化
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现新象而创盛世
存旧貌而藏危机
转型困难
理学占统治地位,思想束缚严重
小农经济主导
八股取士,
缺乏创新突破
经济
思想
科技文化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反对君主专制思想
文学艺术大众化世俗化
明清
居安思危
开放创新
顺时而变
方得长久安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课堂演练】
1.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 )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2..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
C. 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
D. 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
B
D
农副产品商品化
雇佣劳动
领域 中国新变化 中国旧传统 世界发生巨变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政治
明清时期世界与中国之变化对比
危局?
变局?
推动社会进步、转型发展
压制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清政府如何应对?
【课后作业】
提升作业:
围绕“明清时期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对比”,提出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叙事完整;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领域 中国新变化 中国旧传统 世界发生巨变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政治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
文学艺术大众化世俗化
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世界与中国之变化对比
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理学占统治地位
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封建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危局?
变局?
推动社会进步、转型发展
压制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清政府如何应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文学艺术繁荣,自然科学发展
谢谢倾听!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单元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