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新课导入【学者观点】“大失败”理论美国政治学者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前夕(1989年)出版了《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书中指出共产主义已陷入了最后危机。到 21 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人类历史上衰亡,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是否成真?共产主义是否走向了“大失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第20课跌宕与奋进——从“大失败”理论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壹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序幕:从一场会议讲起......【历史探究·回看斯大林模式】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召开党的二十次代表大会并做出了秘密报告。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理解“揭了盖子”“捅了篓子”是什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这是好的;二是捅了娄子,全世界都震动。材料1:(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2.14)材料2:斯大林……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许许多多……卓越活动家和党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成了斯大林专横的牺牲品。——《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秘密报告(1956年2月25日)“揭了盖子”没有对斯大林功过作出全面分析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捅了篓子”反思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打破思想僵化,推动改革与发展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改革:从两张表格看起......【预习反馈·苏联的修修补补】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等多位苏联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请阅读课本,总结改革的内容,完成表格1。名称 内容 影响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勃列日涅夫 (1964—1982)戈尔巴乔夫 (1985—1991)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严重,矛盾丛生。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民族分离运动随之兴起。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改革:从两张表格看起......【合作探究·苏联的修修补补】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等多位苏联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请从表2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为依据,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并简要说明划分理由。(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表2 战后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变化(年均%)——王金存《苏联剧变深层原因初探》提示:结合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和侧重来说明经济指标历史分期:标明起止年份,找出同一分期内的共同特征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改革:从两张表格看起......【合作探究·苏联的修修补补】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等多位苏联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请从表2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为依据,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并简要说明划分理由。(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示例1分期:第一阶段,1951—1960;第二阶段,1961—1985;第三阶段,1986—1990。说明:本分期以苏联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为依据。第一阶段,针对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等问题,赫鲁晓夫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等,推进农业发展,50年代后期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有提升。第二阶段,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后期农业增长趋缓。勃列日涅夫侧重在工业领域进行改革,且效果有限,农业增长更趋缓慢。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改革收效甚微,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经济滑坡,农业产值趋向负增长。纵观战后苏联经济发展历程,农业发展长期落后制约苏联经济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二)改革:从两张表格看起......【合作探究·苏联的修修补补】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等多位苏联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请从表2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经济指标为依据,对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分期并简要说明划分理由。(要求:历史分期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示例2分期:第一阶段:1951—1965;第二阶段:1966—1985;第三阶段:1986—1990。说明:本分期以国民收入和投资额的年均增长率变化为依据。第一阶段,赫鲁晓夫改革未真正改善苏联经济发展状况。执政后期,苏联经济混乱,投资额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急剧放缓。第二阶段,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改革放缓,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第三阶段,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收效甚微,转向政治领域导致社会混乱、经济滑坡。生产投入要素特别是投资枯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滑到崩溃边缘。纵观战后苏联经济发展历程,改革未能在深层触动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潜力渐趋枯竭,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之一。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三)解体:从一段视频说起......【历史探究·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请观看影像材料,概括片段的内容,思考其中蕴含的解体原因。戈尔巴乔夫的功过西方的和平演变......一、跌宕之变: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历史探究·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请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三)解体:从一段视频说起......【学者观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西方和平演变说苏联体制弊端说苏共蜕化变质说戈式改革失败说冷战消耗国力说......贰动荡之变: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二、动荡之变: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从一段音乐说起......【历史探究·自由之声】《海洛维采的玛尔塔》:捷克歌手库碧索娃于1969年翻唱自英国披头士乐队《Hey Jude》,广泛流行却迅速被捷共当局列为禁歌。1989年捷克爆发“天鹅绒革命”,在广场数十万人集会中,歌曲被光明正大的高唱,成为凝聚人心的战歌。请聆听歌曲,结合歌词和歌曲命运进行赏析。歌词节选Hey Jude 甜言蜜语虽然动听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所有押韵的歌词 背后都有弦外之音 在对我们倾诉人生多美好 人生多残酷 可是Jude 要相信它 人生给我们带来创痛 或在我们伤口撒盐 或毒打我们直到棒断 人生玩弄我们 但请不要伤悲...... Hey Jude 你也知道口中刺痛那嚼石般的痛楚 你的歌喉发出的优美歌声告诉了我们不幸背后的“真实”......1、歌词抒发了捷克民众怎样的情感?2、为什么歌曲会被政府列为禁歌?又为何在1989年被被光明正大的高唱?追求自由 充满希望 改革斗争苏联扼杀改革,进行政治高压统治改革迷失方向,东欧出现剧变歌曲的沉浮史是东欧社会主义发展与困境的微观缩影叁奋进之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三、奋进之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两组数据说起......【学习聚焦】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前途光明。【学者观点】“大失败”理论美国政治学者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前夕(1989年)出版了《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书中指出共产主义已陷入了最后危机。到 21 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地在人类历史上衰亡,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三、奋进之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探究·理论辨析】结合本课所学,思考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是否成真?共产主义是否走向了“大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大失败”→历史前进中的局部困境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三、奋进之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探究·理论辨析】结合本课所学,思考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是否成真?共产主义是否走向了“大失败”?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民生民主法治建设警惕西方“和平演变”......实事求是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社会主义建设,且看中国方案!三、奋进之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课后作业【分层作业】一、体系构建与限时训练二、思维拓展历史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请查找相关史料,以社会史的微观视角入手,更深刻、全面地了解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注意:可以用历史论文、读史札记、幻灯片演示、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呈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