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课程名称:辛亥革命学 科:高中历史年 级:高一年级上学期单元主题:旧邦新命——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研 修 组:历史教研组18课辛亥革命旧邦新命: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新命”则指现代化使命。《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立即开始征集国歌。同年2月,政府公报上刊出了国歌初稿,也称《五族共和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从国歌说起一、旧邦的末路二、革命与妥协三、失败与开端旧邦新命——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学习目标:1. 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 了解辛亥革命的曲折过程及结果,理解其意义及局限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一、旧邦的末路慈禧太后文告(1901年)1.慈禧太后的主张是什么?变法自强2.实现其主张的措施有哪些?3.在此之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危亡,都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政治:改革官制,设外务部、商部;编练新军;经济:创办工商企业、奖励实业;教育:废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4.慈禧倡导的这次变法结果如何?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材料二据统计,在1842~1894年间新建的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仅为144家,占46%;而在1895~1916年间,新建民营企业达到877家,占同期新建企业的81%。在政策鼓励下,新式教育实现快速发展,1904年的学堂与学生总数分别为4222所和92169人,而到1909年分别增至52348所和1560270人。新政期间的政府赤字持续快速增加,1903年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别为1.05和1.35亿两,赤字为3000万两;到了1910年,累计的赤字已达8000万两;而1911年的预计赤字就达到4000万两,累计赤字更高达1.2亿两从1902年清廷筹备新政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内地18省共发生民变事件1200多起,而超过3/4发生在1906年以后。这些民变事件中,超过41%涉及农民暴动、饥民和灾民骚乱等,超过30%涉及抗捐税的罢市或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行为,超过21%与反地方官或反洋教相关,近14%涉及反地方自治、反新政等。——梁若冰.清末新政、财政崩溃与辛亥革命[J].世界经济,2015,38(06):143-166.DOI:10.19985/j.cnki.cassjwe.2015.06.008.一方面,促进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另一方面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培育大量新式人才财政赤字扩大社会起义不断自主探究:请阅读课本110-112页的内容并结合史料,分角度谈谈辛亥革命的爆发具备什么条件?材料三:邹容《革命军》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材料四: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力量壮大材料五: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中外历史纲要(下)》117学思之窗思想 对应纲领 含义 局限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族革命) 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反帝不明)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的民权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低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反封不彻)阅读孙中山的这句话,对应同盟会革命纲领,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小结: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合流;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1、政治局势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建立。5、军事基础革命运动高涨。6、理论基础三民主义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历史纵横】保路运动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二、革命与妥协观看视频 思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取得了名义上的统一、阶段性胜利?革命党人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清政府南北相持南北和谈革命代表伍廷芳袁世凯代表唐绍仪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十多年的奋斗推翻了清王朝,但成为民国之首的却是反对革命的袁世凯。这种矛盾,后人论史或归于孙中山之拱手相送,或归于袁世凯之鼠窃狗偷。——陈旭麓《“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辛亥革命与王朝时代的终结》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你结合视频谈谈你的看法视频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黄兴: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张謇:近代实业家,主张 “实业救国”。孙宝琦:1911年初任山东巡抚。武昌起义后,山东独立被推为总统(大都督),不久宣布此系误会,变化无常。朱尔典:英国外交家,1906年成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抓紧实现政权统一、稳固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第五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五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权力加以限制。请你阅读其内容,思考该法律都设计了哪些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的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其因人设法,又具有一定的人治色彩。(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政局动荡)请你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三、失败与开端20世纪是以亚洲的民族革命和宪政民主为开端的,我们可以将1911年中国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的开端性事件。1911年,中国革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使得这场革命具有真正开端的意义。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的口号下通过“大妥协”完成了清朝与民国的主权转让,主权连续性成为此后国内政治博弈的规范前提,任何统治都必须在“主权在民”的原则之下建立自己的合法性。这也是我们仍然将一场失败的革命作为“短20世纪”的伟大开端的原因。——章永乐《旧邦新造1911-1917》材料六:戊戌维新就是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尝试,而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陈旭麓《“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辛亥革命与王朝时代的终结》材料七: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八: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张岂之《晚清民国》材料九:可是,转换角度,在整个世界革命史上,辛亥革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成果,二百余年的清王朝连同二千余年的皇权帝制一起走下历史舞台......不仅如此,由于政权的和平交替,包括藩部在内清朝原有疆域和各族民众,基本得到维系,避免了稍后奥匈帝国分崩离析的解体命运,实现从帝制到共和的跨越的同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共存。这是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的典范。——桑兵《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材料十:我们革命党只推翻大皇帝,那些小皇帝还没有推翻,故民国徒有民国之名,仍受专制之实。这个毛病是在中国革命不彻底,不能像俄国一样,不能把那旧皇室的官僚武人一概肃清。——孙中山全集,第 9 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6.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和社会生活近代化中华文明得以延续革命不彻底,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内容参考:开端关键词:开启 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经济近代化: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近代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近代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失败关键词:不彻底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封建正统思想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克罗齐无论对于历史有多少解读的方式,包括历史的事实是否能够认知,如何正视历史,尤其是如何正视得了历史,仍是考验人们智慧、功力和耐心的一大衡鉴。——桑兵放下斗争心态,尝试着去与历史和解。——李鸿谷习近平: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10.10爆发1912.1.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912.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功 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方面推动社会进步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合流;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政治局势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的建立。军事基础革命运动高涨。理论基础三民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