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深圳市龙华民治中学校一模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1.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早期国家势力不断扩张 B.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C.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 D.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2.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记载的历史可信度不高 B.文字记载是研究历史的可靠依据C.考古发掘才能证实历史的真实性 D.文献实物互补能更好的验证历史3.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宋朝的节日非常丰富,有传统大节元日、寒食、冬至等传统大节,也有“天庆节”“天圣节”几个官方设立的节庆日,每当节日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贩夫走卒皆喜气洋洋。这说明宋代( )A.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B.综合国力十分强盛C.节日的政治属性浓厚 D.中外交往十分频繁4.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提炼上述史实的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权的对峙与统一 B.时代的繁荣与开放C.民族的冲突与交融 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2023年10月13日,“最美的重逢——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活动”在北京举行。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归祖国怀抱,这是继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祖国的重要文物。这些流失的文物见证了( )A.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旅顺屠城的残暴 D.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6.五四运动前,女校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宗旨;五四运动后,女子教育开始强调社会责任感,平民女校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A.体现了近代教育的个性化 B.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束缚C.反映了全国学制的统一性 D.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7.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A.反映商业和文艺的繁荣发展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C.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说明政府重视传播传统文化8.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看电影学历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观看的三部电影,它们共同反映了(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历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历程9.下表是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项目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87.4 111.4 127.9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 14.9 18.7 23.6 26.8上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10.据《2023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以仅占国土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2%的GDP,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增长极与创新发源地,也为世界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典范。这体现了( )A.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B.粤港澳成为经济增速最快地区C.“一国两制”制度效能的发挥 D.创新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支柱11.自 1987年我国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以来,我国已经先后 30 多次通过返回式卫星或载人航天器把上千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自中国空间站任务开展以来,神舟十三号等载人飞船先后从太空带回千余份作物种子等航天育种材料,其中“出差”时间最长种子在轨飞行达11个月。这表明我国( )A.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的改善 B.科技自强助推新发展格局C.政府高度重视航天技术革新 D.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12.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A.古希腊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罗马 B.罗马法不利于帝国统治C.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 D.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13.13世纪的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的立法、司法和征税等权利,城市则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一结盟客观上有利于( )A.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B.城市向近代逐步转型C.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欧近代科学的进步14.英国1851年的原棉消费量大约相当于1820年的5倍多,但棉产品出口的比例却变化不大:国内咖啡的人均消费量从1793年到1850年上升了927%,茶上升了58%,糖上升了72%。这些现象可以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A.工业革命完成 B.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贫富差距加大 D.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15.18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一种崇拜、迷恋英国的风潮。“英国狂热”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服饰穿着、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显著可见,对英国的欣赏亦进入政治思想领域。“英国狂热”风潮的萌发缘于( )A.英国君主立宪的不断完善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C.法国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D.英国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16.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17.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它规定,在持续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区域性的集体协定。这一决议意在(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控制联合国 D.确保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二、非选择题(18题20分,19题16分,共36分)18.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一部棉花史,见证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某校九年级某学习小组围绕“棉花的世界之旅”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探究任务一【棉花的中国之旅】材料一:棉花的中国发展史汉代 经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开始植棉纺织。但种植范围较小,仅在新疆、西南部分地区零星种植。宋代 由海路传入广东、福建,并在南方推广。“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元代 元初政府“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松江府成为棉纺业中心,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明代 明初,朱元璋大力提倡植棉,令农民有田五至十亩者各种桑、麻、棉半亩,后又规定多种植棉花不征税。到15世纪末,棉花已是“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明代中晚期,棉花超过桑、麻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布取代桑、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清朝前期 清朝前期,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职工超过5000人,生产商品化、商业化趋势加强。——摘编自《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和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素材整合(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棉花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探究任务二【棉花的世界之旅】材料二:15世纪以前,棉花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以家庭自产自用为主,呈现出多点分散的态势,此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印度和阿拉伯商人。15世纪以后,随着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与印度建立贸易关系,哥伦布登陆美洲发现可以植棉的大批土地,欧洲有了重塑全球棉花网络的可能。到了1780年,一个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欧洲、美洲涵盖在内的新贸易体系逐渐形成,整个欧洲成为世界棉花的中心。——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15世纪前后“棉花种植和加工”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到了1780年,整个欧洲能够成为世界棉花的中心”的原因 探究任务三【棉花的新使命】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棉花总消费量大幅增加,贸易规模呈增长态势,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参与棉花进出口贸易,但欧洲对棉花帝国的统治结束了,曾经是棉花帝国的中心的节点(例如蓝开夏郡)已被边缘化,而中国已经成了它的核心。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三大棉花生产国之一和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正在发扬自己特色,走出属于自己的全球化道路,棉花也因此有了新的使命。——商编自贝克特《棉花帝国》和维舟《棉花敲开现代世界大门》(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1月21日)(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当今中国棉花产业建设“自己特色”的全球化道路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8.珠江潮起正当时,湾区建设敢为先。某历史社团开展“鹏城古迹·深圳家谱”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①甘坑客家小镇(龙岗区) ②大鹏所城(大鹏新区) ③赤湾左炮台(南山区)客家古村落,起源于明清时期。围屋、土楼古香古色,市集庙会,民俗街区,百货聚集,美轮美奂。 始建于明朝,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大鹏营在抗倭及鸦片战争中抗击外来侵略。 赤湾左炮台,雄视着珠江口,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④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区) ⑤深圳罗湖大桥(罗湖区 ⑥蛇口博物馆(南山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华南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 罗湖桥曾在战火中受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次改扩建,它成为了连接深、港的重要通道。 以“高举一面旗,闯出一条路”这条展览线索,展现蛇口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1)依据上表中的考察地点和所学知识,你能感受到深圳地区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优秀品质 (2)请从上表考察地点中选择两个事件,并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2023-2024 学年深圳市龙华民治中学校一模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17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1.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 7粒、枣核 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早期国家势力不断扩张 B.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C.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 D.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2.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记载的历史可信度不高 B.文字记载是研究历史的可靠依据C.考古发掘才能证实历史的真实性 D.文献实物互补能更好的验证历史3.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宋朝的节日非常丰富,有传统大节元日、寒食、冬至等传统大节,也有“天庆节”“天圣节”几个官方设立的节庆日,每当节日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贩夫走卒皆喜气洋洋。这说明宋代( )A.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B.综合国力十分强盛C.节日的政治属性浓厚 D.中外交往十分频繁4.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提炼上述史实的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权的对峙与统一 B.时代的繁荣与开放C.民族的冲突与交融 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2023 年 10 月 13 日,“最美的重逢——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 2023 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活动”在北京举行。历经百年辗转,几经周折,7 根石柱终于重新回归祖国怀抱,这是继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祖国的重要文物。这些流失的文物见证了( )A.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旅顺屠城的残暴 D.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2023-2024 学年民治中学校一模 第 1页,共 6页{#{QQABQQCEggioAIAAAAhCEwGSCEMQkAGAAYgGxFAEsAABARFABAA=}#}6.五四运动前,女校教育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宗旨;五四运动后,女子教育开始强调社会责任感,平民女校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A.体现了近代教育的个性化 B.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束缚C.反映了全国学制的统一性 D.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7.20 世纪 30~40 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A.反映商业和文艺的繁荣发展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C.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说明政府重视传播传统文化8.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看电影学历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如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观看的三部电影,它们共同反映了(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历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历程9.下表是 1949-1952 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项目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87.4 111.4 127.9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 14.9 18.7 23.6 26.8上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2023-2024 学年民治中学校一模 第 2页,共 6页{#{QQABQQCEggioAIAAAAhCEwGSCEMQkAGAAYgGxFAEsAABARFABAA=}#}10.据《2023 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以仅占国土 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 12%的 GDP,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增长极与创新发源地,也为世界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典范。这体现了( )A.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B.粤港澳成为经济增速最快地区C.“一国两制”制度效能的发挥 D.创新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支柱11.自 1987 年我国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以来,我国已经先后 30 多次通过返回式卫星或载人航天器把上千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自中国空间站任务开展以来,神舟十三号等载人飞船先后从太空带回千余份作物种子等航天育种材料,其中“出差”时间最长种子在轨飞行达 11 个月。这表明我国( )A.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的改善 B.科技自强助推新发展格局C.政府高度重视航天技术革新 D.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12.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A.古希腊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罗马 B.罗马法不利于帝国统治C.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 D.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13.13 世纪的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的立法、司法和征税等权利,城市则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一结盟客观上有利于( )A.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B.城市向近代逐步转型C.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欧近代科学的进步14.英国 1851 年的原棉消费量大约相当于 1820 年的 5 倍多,但棉产品出口的比例却变化不大:国内咖啡的人均消费量从 1793 年到 1850 年上升了 927%,茶上升了 58%,糖上升了72%。这些现象可以说明 19 世纪中期英国A.工业革命完成 B.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贫富差距加大 D.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15.18 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一种崇拜、迷恋英国的风潮。“英国狂热”不仅在社交礼仪、行为举止、服饰穿着、文学品味、休闲娱乐:等方面显著可见,对英国的欣赏亦进入政治思想领域。“英国狂热”风潮的萌发缘于( )2023-2024 学年民治中学校一模 第 3页,共 6页{#{QQABQQCEggioAIAAAAhCEwGSCEMQkAGAAYgGxFAEsAABARFABAA=}#}A.英国君主立宪的不断完善 B.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C.法国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D.英国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16.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17.1948 年 6 月,美国参议院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它规定,在持续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区域性的集体协定。这一决议意在(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控制联合国 D.确保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二、非选择题(18 题 20 分,19 题 16 分,共 36 分)18.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一部棉花史,见证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某校九年级某学习小组围绕“棉花的世界之旅”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探究任务一【棉花的中国之旅】材料一:棉花的中国发展史经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开始植棉纺织。但种植范围较小,仅在新疆、西南部分地汉代区零星种植。由海路传入广东、福建,并在南方推广。“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宋代比以往有所增加”。元初政府“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元代 匹。”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松江府成为棉纺业中心,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明初,朱元璋大力提倡植棉,令农民有田五至十亩者各种桑、麻、棉半亩,后又规定多种植棉花不征税。到 15 世纪末,棉花已是“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明代人无贫富皆赖之”。明代中晚期,棉花超过桑、麻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布取代桑、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2023-2024 学年民治中学校一模 第 4页,共 6页{#{QQABQQCEggioAIAAAAhCEwGSCEMQkAGAAYgGxFAEsAABARFABAA=}#}清朝前期,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500 家,职工超过 5000 人,生产商品化、商业化趋势加清朝前期强。——摘编自《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和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素材整合(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棉花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探究任务二【棉花的世界之旅】材料二:15 世纪以前,棉花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以家庭自产自用为主,呈现出多点分散的态势,此时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印度和阿拉伯商人。15 世纪以后,随着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与印度建立贸易关系,哥伦布登陆美洲发现可以植棉的大批土地,欧洲有了重塑全球棉花网络的可能。到了 1780 年,一个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欧洲、美洲涵盖在内的新贸易体系逐渐形成,整个欧洲成为世界棉花的中心。——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 15 世纪前后“棉花种植和加工”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到了 1780 年,整个欧洲能够成为世界棉花的中心”的原因 探究任务三【棉花的新使命】材料三: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棉花总消费量大幅增加,贸易规模呈增长态势,全球超过 150 个国家参与棉花进出口贸易,但欧洲对棉花帝国的统治结束了,曾经是棉花帝国的中心的节点(例如蓝开夏郡)已被边缘化,而中国已经成了它的核心。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三大棉花生产国之一和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正在发扬自己特色,走出属于自己的全球化道路,棉花也因此有了新的使命。——商编自贝克特《棉花帝国》和维舟《棉花敲开现代世界大门》(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0年 1 月 21 日)(3)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当今中国棉花产业建设“自己特色”的全球化道路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2023-2024 学年民治中学校一模 第 5页,共 6页{#{QQABQQCEggioAIAAAAhCEwGSCEMQkAGAAYgGxFAEsAABARFABAA=}#}18.珠江潮起正当时,湾区建设敢为先。某历史社团开展“鹏城古迹·深圳家谱”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①甘坑客家小镇(龙岗区) ②大鹏所城(大鹏新区) ③赤湾左炮台(南山区)客家古村落,起源于明清时期。 始建于明朝,是保存较为完整赤湾左炮台,雄视着珠江围屋、土楼古香古色,市集庙 的明清海防卫所。大鹏营在抗口,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会,民俗街区,百货聚集,美 倭及鸦片战争中抗击外来侵的海上屏障。轮美奂。 略。④东江纵队纪念馆(坪山区) ⑤深圳罗湖大桥(罗湖区 ⑥蛇口博物馆(南山区)罗湖桥曾在战火中受损,新中 以“高举一面旗,闯出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国成立后,经过数次改扩建, 条路”这条展览线索,展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华南它成为了连接深、港的重要通 现蛇口改革开放 40 年发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道。 展历程——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深圳历史》(1)依据上表中的考察地点和所学知识,你能感受到深圳地区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优秀品质 (2)请从上表考察地点中选择两个事件,并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2023-2024 学年民治中学校一模 第 6页,共 6页{#{QQABQQCEggioAIAAAAhCEwGSCEMQkAGAAYgGxFAEsAABARFABAA=}#}2023-2024学年深圳市龙华民治中学校一模历史卷姓名:班级:考号: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18题19题2023-2024 学年深圳市龙华民治中学校一模历史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B D A D B B C C C C B C A B C A B18.(1)特点:分海陆二路传入(由海外传入);传入时间较早,但发展较晚;种植范围从边疆推广到内地;政府积极推动;出现手工工场;地位逐渐上升等(回答出 2 点,言之有理,即可得 4 分)影响: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棉布取代桑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商品化、商业化趋势加强。(回答出 2 点,言之有理,即可得 4 分)(2)变化:棉花种植和加工由多点分散到向欧洲集中;由印度和阿拉伯人占据主导地位到以欧洲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正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答出 2 点,即可得 4 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答出 2 点,即可得 4 分)(3)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式全球化道路;一条追求“和平”“友好”安全“高效”“创新”的全球化道路。一条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惠平等,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不侵犯的全球化道路。(答出 2 点,言之有理,即可)19.(1)优秀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答出 2 点,言之有理,即可)(2)观点:深圳是中国发展历程的见证者。论证 1——深圳地处中国南海之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西方列强觊觎已久的地区,承载着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沉重历史。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等西方列强曾多次试图通过深圳等沿海地区入侵中国,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坚决抵抗,如赤湾左炮台就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大鹏营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军侵略,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华南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当地人民积极支持抗日武装斗争,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QQABSYQhwwqYkNQACI6bEwH2CUsQkIATLYoORUAEKAQLyBFABAA=}#}论证 2——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深圳不仅见证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强的伟大历程,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1980 年我国最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结论: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奋斗、拼搏、创新和梦想的史诗,也是一部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历史长卷。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深训将继续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QQABSYQhwwqYkNQACI6bEwH2CUsQkIATLYoORUAEKAQLyB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一模历史试卷.docx 2024年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一模历史试卷.pdf 民治中学历史一模参考答案(定稿5.29).pdf 民治中学历史一模答题卡-OK.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