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期八年级历史检测试题(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到答题卡上。1.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2.我国“一五”计划规定,5年内国家将投资766.4亿元用于经济文化建设,其中工业投资占比58%,交通运输19.2%,水利农林7.6%,文教卫生7.4%,其他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比约为1:7.9。这说明“一五计划”(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大力发展农业林业C.全力支持轻工业 D.重点发展文教卫生3.据袁老伯回忆:“1953年,我刚被分配到金山县供销社,还头一回听到选举投票。到了选举的日子,很多人拿着选民证排队,进了剧场就给你的证上敲个章,‘已选’说明已参加选举。”这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C.封建土地制度走向终结 D.人民民主原则的落实4.如图为天津盛赐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该图最适合用于研究( )A.1950年全国掀起土地改革B.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C.1954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1956年底我国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5.“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C.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了“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C.国际主义的胸怀 D.艰苦奋斗的精神7.下表所示为我国1949—1978年部分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 )项目 成就煤矿 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煤矿水电站 湖北丹江口、葛洲坝等水电站钢铁 四川攀枝花、武汉、包头钢铁基地等铁路 成昆、湘黔、襄渝、兰新等铁路A.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彻底改变我国工业布局C.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D.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8.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被“逼向”市场。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乡镇企业激发农村生产活力C.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 D.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9.“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证券、股票、市场,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992年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 )A.改革开放道路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2016年,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决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并要求中小学生必须学习包括介绍“一国两制”及澳门回归的《中国外交知识读本》。这一决定( )A.行使了特区高度自治权 B.加强了国家认同教育C.增加了政府的教育投入 D.优化了人才选拔机制12.近年来,一批前瞻引领技术实现创新突破,一批“大国重器”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快速成长,我军建设发展向质量效能型加速转型。这说明我国( )A.坚持科技强军道路 B.军事人才储备充足C.军事科技领先世界 D.国防装备完全自主13.1971年,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0年,中国建设者用10天左右时间神速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抗疫医院;2022年,中国全面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这些共同反映出中国( )A.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B.综合国力不断增强C.对外交往十分活跃 D.社会秩序良好稳定14.“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15.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下面两幅图突出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重大变化( )A.衣着服饰 B.居住环境 C.交通出行 D.通讯联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7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与1950相比发生了哪些新变化?(2分)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摘编自刘戒骄、孙琴《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战略》(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超过98%的行政村通了4G移动网络,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6分)(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1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历久弥坚。——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阅读材料一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之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2分)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具有普适性。( )②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材料二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脱贫实践中,中国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材料三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摘编自2022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探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何世界意义?(5分)(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请举例说明。(3分)18.(7分)阅读材料,完成小论文写作。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就是持续的创新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从下列制度创新领域中任选两个及其以上方面,体现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制度 领域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 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2025年春期八年级历史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A D C A D C A B D B A B C C第Ⅱ卷(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6分,共35分。16.共14分。(1)变化:代表行业范围扩大,表彰人数众多,重视技术人才。(2分,答两点即可)(2)特点:转型快,成就大,竞争力强,生产能力强,发展快,用时短。(4分,答2点即可)(3)成就: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精准脱贫取得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分)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人力资源丰富,庞大的市场,政治稳定等。(2分,答一点即可)(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攻关能力;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多渠道、多方位全面引进人才,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和才能的平台和空间;等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17.共14分。(1)①(A);②(B)。(2分)(2)大量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状态;大批贫困县都脱贫摘帽;上10万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每点1分,共4分)(3)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长期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选每点1分,共3分)世界意义: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途径和新选择;有利于其在维护国家独立上推进现代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每点1分,共2分)(4)本问具有开放性,认识综合于三则材料且正确给1分,2条理由来自材料或所学,且能充分说明认识即可给2分。如: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或提出了中国方案;或贡献了中国智慧;或贡献了中国力量 )。18.共7分。【参考答案】观点:制度创新促发展。(2分)论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民主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4分)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在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1分)评分标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