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思考:“两个凡是”的提出说明了什么?“文革”虽然结束,但“左”倾错误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纠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什么意义?(1)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左”的错误,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第十单元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与发展邓小平南巡谈话壹柳暗花明,拨乱反正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材料一 农村和城市都有个政策问题。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邓小平1978年在四川的讲话材料二 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缓慢,工业生产1974年、1976年停滞不前,1976年只增长了0.6%,钢产量倒退5年,财政连续三年出现赤字。——薛暮桥《对计划管理体制的一点意见》根据材料分析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形势①经济体制僵化;国民经济停滞状态(1)背景②左倾错误的继续(两个凡是)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危害: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错误,实质是“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继续。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华国锋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材料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 主 要 内 容工作重心战略决策恢复路线拨乱反正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思想,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第三次巨变。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历史意义转折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僵化半僵化 全面改革封闭半封闭 对外开放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 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知识拓展2.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③国家还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④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⑤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1980年2月21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是同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内容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决议》内容共分8个部分,即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回顾;建国32年历史的基本估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历史的伟大转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决议》三条总原则:第一,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共产党的九十年》《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的历史,对统一全党的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2)意义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二宪法我国当前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1988年; 1993年; 1999年; 2004年; 2018年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4.1982年宪法(1)背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意义: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放在“国家机构” 之前;体现了国家机构是根据人民的授权;表明了我国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视;吸取了文化大革 命的教训。关系: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议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想一想】1982年《宪法》在结构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有何意义?思考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1982年宪法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贰开拓创新,玉汝于成改革开放的进程1.对内经济改革(1)农村改革①开始: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②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③意义: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凤阳县18位农名签下生死状二、改革开放的进程(3)理论突破①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4)深化经济改革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了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②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改革纵深发展: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中心的确立,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二、改革开放的进程项目 表现 特点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经济技术区 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 开放战略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融入世界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2、对外开放格局二、改革开放的进程3.发展目标与成果(1)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2)成果: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二、改革开放的进程198219871992199220002001邓小平在中国12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4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改革开放的进程叁与时俱进,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分别回应了什么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改革开放实践是怎样的关系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能更好地指导实践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200220072017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也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种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次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南方谈话课堂小结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人民当家做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复兴之路任重道远,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现代的集体智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层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