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设计小房子》是 “造房子” 单元的实践总结课,依托废旧材料(如废纸箱 )设计建造小房子的任务,通过 “明确任务 - 整理材料 - 讨论方案 - 画设计图” 环节,融合材料认知、结构设计、功能需求(稳固、明亮、通风 ),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思维的核心内容,实现科学观念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一定材料认知基础,但设计建造 “稳固、明亮、通风” 小房子时,对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的系统性思考不足。通过任务驱动、分步探究,可引导其将科学观念转化为实践方案,提升工程思维与动手能力。 核心素养分析(一)科学观念 理解建造小房子需考虑 “稳固、明亮、通风” 功能需求,明确材料特性(如纸箱承重、塑料透光 )与功能实现的关联。 认识设计图对建造实践的指导作用,建立 “设计 - 实践 - 优化” 的工程思维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整理材料、讨论方案,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能依据材料特性规划建造步骤。 绘制设计图时,思考门、窗位置与功能的关系,提升空间推理与创新思维。 (三)探究实践 开展 “整理材料 - 讨论方案 - 画设计图” 实践,学会规划建造流程,提升动手与协作能力。 依据设计图补充材料,为实际建造做准备,培养工程实践中的规划与执行能力。 (四)态度责任 激发对工程设计的兴趣,养成认真规划、严谨实践的科学态度。 体会废旧材料再利用价值,增强环保意识与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担当。 四、教学重点 明确小房子 “稳固、明亮、通风” 的功能需求,依据材料特性规划建造方案。 绘制设计图,清晰呈现门、窗位置及材料选用,指导建造实践。 教学重点系统性思考材料组合(如纸箱做主体、塑料做窗户 )与结构设计(如屋顶坡度、墙体连接 ),保障房子功能实现。 让设计图既体现创意,又具备可操作性,衔接实践建造环节。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教材中设计小房子的示例图、材料特性与功能关联示意图。 实物道具:收集的废旧材料(纸箱、金属条、木棍、塑料片等 );“材料特性记录卡”“设计图绘制模板”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中设计小房子的示例图、材料特性与功能关联示意图。 实物道具:收集的废旧材料(纸箱、金属条、木棍、塑料片等 );“材料特性记录卡”“设计图绘制模板” 。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教材中 “废纸箱造小房子” 的成品图,提问:“这座小房子用了什么材料?猜猜怎么让它‘稳固、明亮、通风’?想不想自己设计一座?”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当‘小建筑师’,设计一座超棒的小房子!”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分享材料猜想(如 “主体是纸箱,装饰有彩纸” ),交流对 “稳固、明亮、通风” 的初步想法(如 “窗户开大些通风” )。 兴奋回应 “想设计”,激发实践热情。 设计意图: 依托成品图唤醒材料认知,聚焦功能需求,快速切入设计主题。 用 “小建筑师” 角色定位,激发兴趣,明确课堂任务。 二、讲授新课 (一)聚焦 教师活动: 呈现 “明确任务” 内容:“用至少两种材料,建一座稳固、明亮、通风的小房子” ,提问:“‘稳固、明亮、通风’ 分别需要怎么实现?哪些材料能帮我们做到?” 举例引导(如 “纸箱做 walls 稳固,塑料片做 windows 明亮” ),梳理功能与材料的关联。 学生活动: 围绕任务讨论,分享功能实现思路(如 “稳固要选硬材料做主体,明亮要开窗户用透光材料” )。 关联材料特性(如 “金属条坚固,可加固墙体” ),初步构思材料选用。 设计意图: 明确任务要求,拆解功能目标,为后续探索搭框架。 引导思考材料与功能的关联,落实科学观念培养。 (二)探索 1. 整理我们收集的材料 教师活动: 分发收集的废旧材料(纸箱、金属条、木棍等 ),发放 “材料特性记录卡”,指导:“分组整理材料,写写每种材料的特点(如‘纸箱:大、能承重;塑料片:透明、轻’ )!” 巡视时引导补充特性(如 “木棍:细长、可做支架” ),强调材料复用价值。 学生活动: 分组整理材料,观察、触摸后填写记录卡(如 “金属条:坚固、 shiny;塑料片:透明、软” )。 交流材料特性,讨论 “怎么组合材料实现功能”(如 “纸箱做主体 + 塑料片做窗户” )。 设计意图: 通过整理、记录材料特性,深化对材料的认知,为方案设计做铺垫。 培养小组协作与特性分析能力,强化科学思维。 2. 讨论:计划建造怎样的房子?选用哪些材料? 教师活动: 展示教材中 “纸箱改屋顶、挖门窗” 的示例,组织小组讨论:“想造什么样的房子?外形像什么?怎么用材料实现功能?” 提供 “讨论支架”(如 “主体材料选____,因为____;窗户用____,因为____” ),引导结构化表达。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构思房子外形(如 “城堡形、平房形” ),规划材料选用(如 “纸箱做城堡主体,塑料片做塔楼窗户” )。 用支架句式分享方案(如 “主体选纸箱,因为大且稳;窗户用塑料片,因为透明亮堂” ),倾听同伴建议并优化。 设计意图: 结合示例启发创意,通过结构化讨论,让方案构思更清晰。 提升学生分析、表达能力,落实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素养。 3. 画设计图 教师活动: 发放 “设计图绘制模板”,讲解:“设计图要画清房子外形、门 / 窗位置,标注材料!想想门开在哪通风好?窗户开几扇够明亮?” 展示教材中设计图示例,引导观察细节(如 “窗户位置、屋顶形状” ),启发创意。 学生活动: 绘制设计图,标注门(如 “朝南开门通风” )、窗(如 “开两扇窗户,用塑料片” )及材料(如 “主体:纸箱;屋顶:硬纸板” )。 小组内分享设计图,讨论优化(如 “屋顶加坡度防‘积水’,窗户开高些更明亮” )。 设计意图: 用设计图固化创意,明确建造细节,衔接后续实践。 思考门、窗位置与功能的关系,提升空间推理与创新思维。 (三)研讨 教师活动: 组织 “设计图发布会”,邀请小组展示设计图,提问:“门、窗设计怎么满足通风、明亮?材料组合有啥巧思?” 引导对比不同设计,讨论 “哪种设计更易实现功能”,提炼共性优化点(如 “窗户对称分布更明亮” )。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讲解设计图,分享创意(如 “用塑料瓶做屋顶装饰,既环保又好看” ),回应功能实现逻辑(如 “门开在侧面,通风又不挡路” )。 倾听其他组设计,提出建议(如 “‘窗户开太高,小人进不去’,可调整高度” ),完善自身方案。 设计意图: 通过 “发布会” 形式,强化学生表达与倾听能力,促进方案优化。 对比研讨中深化对功能需求的理解,突破 “设计图可操作性” 难点。 (四)拓展 教师活动: 布置拓展任务:“根据设计图,检查材料是否齐全,补充缺少的!下周带齐材料,一起造房子!” 展示教材中 “补充材料示例”(如 “设计图用塑料做窗户,就收集塑料瓶” ),指导梳理清单。 学生活动: 对照设计图,整理现有材料,列出补充清单(如 “缺塑料片做窗户,收集矿泉水瓶” )。 期待下周建造实践,延续探究热情。 设计意图: 用 “补充材料” 任务,强化设计与实践的衔接,培养规划能力。 延续课程兴趣,为下阶段 “建造小房子” 做准备。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设计小房子时,“明亮” 功能主要靠( )实现 A. 选透光材料做窗户 B. 用硬材料做墙壁 C. 把门开得很大 答案:A 解析:透光材料(如塑料、玻璃 )做窗户,能让光线进入,实现明亮;B 是稳固需求,C 通风但非核心 “明亮” 措施。 设计图中,门的位置应考虑( ) A. 随便画,不影响功能 B. 开在通风好、方便进出的位置 C. 只开在屋顶(不能进出,错误 ) 答案:B 解析:门开在通风好、方便进出的位置,能满足通风和使用需求;A 忽略功能关联,C 不符合实际。 选用材料时,要优先考虑( ) A. 材料颜色好看 B. 材料特性适配功能需求(如纸箱做主体承重 ) C. 只用一种材料(不符合 “至少两种材料” 任务 ) 答案:B 解析:材料特性(如承重、透光 )需适配 “稳固、明亮” 等功能需求,B 正确;A 非核心,C 违反任务要求。 (二)判断题 设计图只要画得好看,不用考虑实际建造。(× ) 解析:设计图需指导实践,要考虑材料、结构可操作性,该说法错误。 用废旧材料造房子,既环保又能实现功能。(√ ) 解析:废旧材料(如纸箱、塑料瓶 )可复用,满足 “稳固、明亮” 等需求,该说法正确。 窗户开得越多,房子越明亮,所以开 10 扇最好。(× ) 解析:窗户过多可能影响稳固性,需平衡功能与结构,该说法错误。 (三)教师活动 出示练习题,给予 5 - 8 分钟独立思考时间,巡视指导思路。 逐题讲解,结合设计实践(如 “设计图功能关联”“材料选用逻辑” ),强化对 “设计 - 功能 - 材料” 关联的理解。 (四)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练习,遇到疑问小组交流(如 “窗户数量争议” ),梳理思路。 听教师讲解,关联课堂设计实践,修正错误认知(如 “理解窗户数量需平衡功能与结构” )。 (五)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检测对 “设计功能需求、材料选用、设计图作用” 的理解,强化科学观念与工程思维;错题讲解结合实践,突破 “设计可操作性” 难点。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当‘小建筑师’,从整理材料、讨论方案到画设计图,一步步规划超棒的小房子!记住‘功能需求 - 材料特性 - 设计创意’ 要联动,下周带齐材料,一起把设计变成现实!” 学生活动: 回顾设计流程,兴奋期待 “下周建造”,齐声回应 “会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设计小房子 功能需求:稳固(硬材料 )、明亮(透光窗户 )、通风(合理开门窗 ) 设计步骤:整理材料(记特性 )→ 讨论方案(选材料 )→ 画设计图(标细节 ) 核心观念:材料特性适配功能,设计图指导实践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 任务驱动 + 分步探究,激发学生创意,设计图绘制与研讨环节,有效提升工程思维与表达能力。 关联废旧材料复用,强化环保与责任意识,落实态度责任素养。 (二)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设计图仍存在 “创意丰富但可操作性弱” 问题,需加强 “设计 - 实践” 衔接指导。 材料整理环节,对 “特殊材料(如软塑料 )” 特性挖掘不足,影响方案多样性。 (三)教学建议 增设 “设计图 - 迷你模型” 快速验证环节,让学生直观发现结构问题,优化设计。 材料整理时,引导探究 “特殊材料创意用法”(如软塑料做装饰、连接 ),拓宽方案思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第一单元《造房子》1.4《我们的家》(教科版)二年级上1.4 设计小房子废纸箱造小房子” 的成品图,“这座小房子用了什么材料?猜猜怎么让它‘稳固、明亮、通风’?想不想自己设计一座?新知导入明确任务用至少两种材料,建一座稳固、明亮、通风的小房子” ,提问:“‘稳固、明亮、通风’ 分别需要怎么实现?哪些材料能帮我们做到?探究新知要实现稳固可用木材做框架、砖块砌墙;明亮可装玻璃窗户;通风可留纱窗开口。木材、砖块承重稳固,玻璃透光,纱窗通风还防蚊,这样搭配能满足需求。探究新知设计方案1.整理我们收集的材料2.讨论:计划建造怎样的房子?选用哪些材料? 纸箱四四方方,和房子的形状很像。可以把盖子改成屋顶,挖出门和窗的位置。3.画设计图 什么材料适合做窗户 窗户可以让房间更明亮,空气更新鲜。门开在哪里 窗户开几扇 可以观察下我们教室的窗户。设计图要画清房子外形、门 / 窗位置,标注材料!想想门开在哪通风好?窗户开几扇够明亮?门、窗设计怎么满足通风、明亮?材料组合有啥巧思?根据设计图,检查材料是否齐全,补充缺少的!下周带齐材料,一起造房子!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设计小房子时,“明亮” 功能主要靠( )实现 A. 选透光材料做窗户 B. 用硬材料做墙壁 C. 把门开得很大 2.设计图中,门的位置应考虑( ) A. 随便画,不影响功能 B. 开在通风好、方便进出的位置 C. 只开在屋顶(不能进出,错误 ) 3.选用材料时,要优先考虑( ) A. 材料颜色好看 B. 材料特性适配功能需求(如纸箱做主体承重 ) C. 只用一种材料(不符合 “至少两种材料” 任务 ) ABB(二)判断题 1.设计图只要画得好看,不用考虑实际建造。( ) 2.用废旧材料造房子,既环保又能实现功能。( ) 3.窗户开得越多,房子越明亮,所以开 10 扇最好。( )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当‘小建筑师’,从整理材料、讨论方案到画设计图,一步步规划超棒的小房子!记住‘功能需求 - 材料特性 - 设计创意’ 要联动,下周带齐材料,一起把设计变成现实!板书设计1.4 设计小房子 功能需求:稳固(硬材料 )、明亮(透光窗户 )、通风(合理开门窗 ) 设计步骤:整理材料(记特性 )→ 讨论方案(选材料 )→ 画设计图(标细节 ) 核心观念:材料特性适配功能,设计图指导实践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设计小房子》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1.4《设计小房子》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用纸箱造小房子.mp4 视频素材:纸箱城堡.mp4 视频素材:纸箱房子.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