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同步导学案
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认识到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是革命根源,理解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时空观念:结合时间轴梳理法国大革命进程(1789-1794)及拿破仑帝国兴亡(1804-1815),明确关键事件的时空定位。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节选,提取“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等思想,学会从文献中佐证民主思想。
历史解释:通过讨论归纳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家国情怀:认识革命对民主制度的推动,理解自由平等、法治精神的价值,培养对民主法治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标志(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内容;拿破仑帝国兴亡及《拿破仑法典》影响。
难点:分析《人权宣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及历史意义。
基础考点
一、法国大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理论准备: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
的理论准备。
(3)导火线(直接原因):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
2.过程:
3.文献——《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4.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建立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新政府。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拿破仑加冕称帝
巩固 对内政策: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此为参照蓝本
对外政策:再次击败反法联盟,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覆灭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帝国覆灭
达标训练
1.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台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些文献都有利于(  )
A.君主立宪确立 B.联邦体制的建立
C.共和体制的创立 D.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有学者认为某文献“还以严肃而实际的形式确定了第三等级在综合性陈情书中要求的和当时……期望享有的权利:保护财产、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3.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182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采用了该法典:之后,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民法典都以该法典为基础:1888-1889年《西班牙民法典》也在体系上接受了该法典。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影响了欧美多国的法治进程
4. 法国大革命前,“革命”一词主要表示“动乱”之意,是贬义词;法国大革命之后,革命思潮兴起,“革命”成为褒义词。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A.支持北美独立,体现进步精神 B.反对特权统治,争取人民主权
C.打击英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 D.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自决
5.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6. 列宁指出:18世纪这些真诚而正直的人,衷心地期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理性王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幸福和进步。列宁评价的是近代欧洲(  )
A.人文主义者 B.自然科学家 C.远洋航海家D.启蒙思想家
7.有学者评价法国大革命时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法国国界,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彻底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 B.阻碍了人文主义传播
C.率先开辟了资本主义道路 D.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8.托克维尔在评价自己探讨法国大革命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说:“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 他认为(  )
A.文化水平决定思想见识 B.家庭出身决定革命的意愿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D.审美观念受时代发展影响
9.“他在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这位统治者是(  )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路易十六D.拿破仑
10.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都宜称人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法国1791年宪法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两种。这体现了(  )
A.人文主义思想 B.封建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度 D.资产阶级民主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后,诸多报刊宣称,这座空监狱的倒塌象征着被压迫人民的觉醒。1788年巴黎仅有四份期刊,而在革命的高潮时期,街上每天会有多达三十万份的各种出版物。这些报刊发表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特权,提出一切权力的全体国民……1789年至1794年间发生在法国的这些不寻常的事件,在铺天盖地的新闻出版物中得到了全面和相对准确的报道与解读。
——摘编自[英]安德鲁· 佩蒂格里《新闻的发明:世界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时期报刊内容(部分)
报刊 发刊词
《法兰西爱国者》 革命的有力宣传形式就是创办一份连续出版、价格低廉、形式轻松政治性报纸,这正是对国民进行宣传教育的理想形式
《人民前哨报》 不要再使穷人忍饥受饿,不要再争夺人民口中的面包,不要再将他推向绝望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大革命时期报刊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指出报刊的独特价值。
(3)综上所述,谈谈报刊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参考答案
1-10 DDDBB DDCDD
11.(1)特点:数量众多;内容多为抨击封建特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对大革命的报道和解读相对全面 准确;等等。
(2)价值:宣传教育的理想形式;反映民众呼声;促进社会变革;信息传播与解读。
(3)关系:报刊推动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