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校德育处始终秉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理念,围绕学生品德培养、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等核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学年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思想教育,筑牢学生精神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内容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国庆节前夕,我们邀请了退休老教师来校,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如《长津湖》《觉醒年代》等,并开展观后感征文比赛。六年级的李同学在征文中写道:“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丰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让德育工作更加生动有效,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 “文明礼仪月” 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初一年级的王同学,以前经常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经过活动的熏陶,他变得彬彬有礼,主动向老师问好,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被评为 “文明礼仪标兵”。 “志愿服务周” 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高一年级的学生们在社区里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德育工作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同时,我们还组织了 “家长开放日” 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教学、参加主题班会等,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针对一些特殊学生,我们建立了家校联系档案,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方案。例如,初二年级的张同学,由于家庭原因,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我们通过与家长的多次沟通,了解到他的兴趣爱好是绘画,于是我们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在社团活动中,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我们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方面。 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心理负担比较重。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开展了 “轻松备考,快乐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考压力,掌握有效的减压方法。同时,心理咨询老师还对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以积极的状态迎接高考。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二是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拓展家校合作的渠道和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家校教育合力。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下册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下册学期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工作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内涵。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爱护环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 95% 以上。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成就和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会”“我的中国梦” 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等,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培养爱国情怀;劳动节开展 “劳动最光荣” 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儿童节举办文艺汇演,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制定详细的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并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标准。 开展 “行为规范小标兵” 评选活动,每月评选一次,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成立学生监督岗,由学生负责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课堂纪律、课间秩序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一节,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授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能够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德育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在校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建立家校联系册,让教师和家长能够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3 月 “学雷锋,树新风” 主题活动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4 月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5 月 “劳动最光荣” 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习惯 6 月 “六一” 儿童节文艺汇演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7 月 期末德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表彰优秀学生和班级 五、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制度保障: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如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德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各项德育活动、购买德育教材和器材等,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师资保障: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下册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docx 小学下册德育工作计划?.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