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3 地球的圈层结构夯基固本一、1.纵 慢 固体 快 2.莫霍面 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 完全消失 3.地幔 岩浆 很高 很大4.地壳二、1.(1)氮气 氧气 (2)流星体 紫外线 2.(1)固态水 (2)连续 3.(1)生物 (2)水 岩石 4.物质真题示例1.【思路点拨】 该井钻探作业深度为7 665.62米,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该深度属于地壳,A正确。【答案】 A2.【思路点拨】 第(1)题,甲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第(2)题,乙圈层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答案】 (1)A (2)A跟踪训练1.C 2.D 第1题,图中的空气体现了大气圈,瀑布等体现了水圈,植被等体现了生物圈,岩石等体现了岩石圈,共有4个地球圈层,C正确,A、B、D错误。第2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3.A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合肥市肥东县地震震源深度为12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图2中①层为地壳,A正确;②层为地幔,③层为外核,④层为内核,B、C、D错误。第4题,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破坏性大的横波来临前有一定的时间差,同时,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可利用这一时间差进行大范围预警,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5.D 6.B 第5题,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圈层为大气圈,乙圈层为生物圈,丙圈层为水圈,三者共同构成地球外部圈层,D正确,A、B、C错误。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圈层为水圈。水圈的水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存在并不断相互转化,具有连续性,但分布不均匀,具有不规则性,B正确;任何圈层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不存在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A错误;大陆厚海洋薄描述的是地壳,C错误;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D错误。7.解析:第(1)题,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读图1,图中①位于莫霍面之上,为地壳;②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第(2)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3)题,由上面分析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地壳厚薄不一,一般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第(4)题,读图2可知,古登堡面所在处横波完全消失,横波只能通过固体,这说明古登堡面以下物质状态(外核)可能为液态。第(5)题,读图1可知,③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为岩石圈,其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答案:(1)① ②(2)岩浆(3)大陆 大洋 (4)完全消失 液 (5)岩石圈考点3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考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运用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理解岩石圈的概念和范围; 2.分析地球内部圈层,概括地壳、地幔、地核的主要特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有S横波和P 波两种类型,S波传播速度较 ,只能通过 传播,P波传播速度较 ,且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分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D ,此处S波和P波传播速度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F ,此处S波 ,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圈层 图示 特点地壳 C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E 厚度约2 800千米,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 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 G、H 厚度约3 400千米,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温度 ,压力和密度 4.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 ,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 和 。 (2)作用:避免了大多数 对地球的撞击,削弱了 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2.水圈(1)组成:液态水、 和气态水。 (2)特点: 但不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1)概念:地球表层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它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的上部。 (3)生物圈是四大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4.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 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1.(2024·江苏合格考)“满深1井”是我国塔里木油田的一口超深预探井,钻探至7 665.62米深度时获得了高产油气流。下图为“满深1井”钻探深度及所经地层年代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该井钻探作业发生在( )A.地壳 B.地幔C.软流层 D.地核2.(2023·江苏合格考)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圈层表示( )A.地壳 B.生物圈C.水圈 D.岩石圈(2)乙圈层的特点是A.连续而不规则 B.全部为液态水C.岩浆的发源地 D.总量持续增加一、选择题 (2025·连云港学测模拟)下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A.2个 B.3个C.4个 D.5个2.上述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A.水圈 B.岩石圈C.大气圈 D.生物圈(2025·徐州合格考模拟)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32°N,118°E)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1为合肥市民在手机App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图2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图1 图2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2中的( )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④层4.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025·扬州学测模拟)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不同,地球不仅有岩石圈和大气圈,还有水圈和生物圈。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甲、乙、丙圈层共同构成地球( )A.生物圈 B.岩石圈C.内部圈层 D.外部圈层6.关于丙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单独占有空间 B.连续但不规则C.大陆厚海洋薄 D.最活跃的圈层二、非选择题7.(2025·盐城学测模拟)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2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图1中表示地壳的是 (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 的主要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 (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 (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面所在处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这说明古登堡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 态。 (5)③表示 (填圈层名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3答案.doc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一考点3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