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内)1.隋朝虽然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体现在①创立科举制 ②开通大运河③设立锦衣卫 ④确立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唐玄宗在位前期,他颁布《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对刺史、县令的政绩进行考察,作为升降的依据。由此可知,唐玄宗注重A.人才选拔 B.完善法制 C.文教事业 D.整顿吏治3.在唐朝,出现了回纥用马匹来换取唐朝的绢帛、茶叶和一些回纥人永久地留居唐朝并与当地人结婚生子的现象。这些现象体现出A.民族融合加强 B.中外交流频繁 C.经济繁荣昌盛 D.社会统一安定4.“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故事与下列哪位帝王相关?A. B. C. D.5.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指挥机构。据统计,北宋时期枢密院正长官中,文臣出身有54人,占总数73.9%;枢密副长官中,文臣出身有108人,占总数83.7%。由此可知,宋朝A.军事力量相对薄弱 B.政府官僚机构膨胀C.政权基础空前扩大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6.从下图展示的内容中,我们感受到了英雄人物……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A.率兵抗金,精忠报国的精神 B.收复台湾,维护主权的决心C.组织抗元,宁死不屈的品质 D.千里迢迢,回归祖国的意志7.历史事件有发生的先后顺序。下列史实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南宋统治结束 ②蒙古草原统一③金被蒙古灭亡 ④蒙古军队灭西夏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8.“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里描述的是我国哪一朝代的疆域?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9.在元朝,汉、蒙古、畏兀儿等人和移居到中国的中亚、西亚的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A.突厥 B.靺鞨 C.维吾尔 D.回回10.下图展示的是我国某一朝代都城的示意图,该城市是A.唐都长安 B.宋朝东京 C.元朝大都 D.清朝北京11.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持续发展。下列描述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北宋时期我国完成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棉纺织业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C.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宋朝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12.宋代市舶司的收入从977年的30万缗增长到978年的50万缗,并在1159年达到了200万缗。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宋代A.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B.推行重商抑农政策C.民族交往日益密切 D.沿海城市成为造船中心13.下图的考古发掘可以反映宋朝的A.城市娱乐生活 B.陆上丝绸之路 C.海上交通事业 D.江南地区的开发14.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互不统属。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中央集权 C.减轻徭役负担 D.拓展国家疆域15.明万历初年,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国家财政出现严重危机。在这一背景下A.张居正进行改革 B.提倡尊孔崇儒C.李自成起义爆发 D.明朝和蒙古达成和议16.明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百姓食尽蓬草,再剥树皮;年终,剥光树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由此可知,明朝灭亡的根源是A.自然灾害频发 B.政治腐败 C.奢靡之风盛行 D.财政入不敷出17.下面知识卡片上的内容是清王朝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措施,这些措施针对的地区是1653年册封“达赖喇嘛”封号 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93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云南18.它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它”是指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军机处19.据统计,乾隆末年平均每人有3亩耕地,但到了道光时期,人均耕地只有2.25亩。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衰退 B.集镇发展迅速 C.人口迅速增长 D.列强入侵20.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作品灿烂辉煌。对下面作品的解读正确的是①《步辇图》反映了唐蕃的友好交往②《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③《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④《牡丹亭》是昆曲发展的代表佳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唐高宗时编修的《千金方》,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改正:【 】(2)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其中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改正:【 】(3)北宋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创制了水运仪象台,它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改正:【 】(4)元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元朝最优秀的杂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桃花扇》。改正:【 】(5)京剧是乾隆年间形成的一个新的剧种,它是在徽调吸收其它地方戏的优点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改正: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3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摘自明朝童谣(1)材料一中的“戚爷”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功绩。(4分)材料二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摘编自连横《台湾通史》(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怎样?后来清政府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4分)材料三 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作为签约的一方,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尼布楚条约》签订过程中使用“中国”这一国号取代“大清”这一朝号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布楚条约》的内容。(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它们反映的主题。(2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科技成就中,下列中国古代的发明位列其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科技成就能够入选的理由。(6分)材料二 它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摘编自王兆军《〈西游记〉:走向世界的中国童话》(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学名著《西游记》被人们所喜爱的具体表现。请你写出其它三部名著的名称。(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认识。(4分)四、活动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4.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古代的中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凤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雁塔曾将贝叶藏, 千秋盛誉赞玄奘。 不辞艰辛游天竺, 取得真经返大唐。 ——俞惠(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围绕其事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60字左右)材料二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郑和船队先后拜访了亚洲和非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沿岸。郑和船队虽然规模巨大,但没有恃强凌弱,而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摘编自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文明的高级形态——从明代“郑和下西洋”到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远航的目的。(4分)材料三 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知清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影响。(6分)(4)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4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A B D A B C D C D A C B A B A D C C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1)【×】《千金方》改为《唐本草》(2)【√】(3)【×】郭守敬改为苏颂(4)【×】《桃花扇》改为《窦娥冤》(5)【×】乾隆改为道光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30分)22.(1)戚继光;(2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分,意思相近即可)(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2分,意思相近即可)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分,意思相近即可)(3)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中国的主权;(2分)这个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2分,意思相近即可)(4)反对侵略,捍卫主权等。(2分,意思相近即可)23.(1)水浮法指南针:水浮指南针是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它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火铳:火铳是一种火药武器。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2分)《本草纲目》:由李时珍编写,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科技著作后来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2)出现多种版本;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现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3分,1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红楼梦》。(3分,1点1分)(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等等。(2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四、活动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4.(1)示例:观点:鉴真是一位伟大的中外交流使者。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受日本的邀请,他5次东渡日本都没有成功,还因为辛劳过度而双眼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6分)观点:玄奘是一位伟大的中外交流使者。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佛学最高学府的那烂陀寺游学,并在多地讲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其弟子记录并整理《大唐西域记》一书。(6分)(2)次数多;规模大;航行距离远;奉行友好的政策(2分,1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中外贸易发展。(2分)(3)闭关政策;(2分)清朝的闭关政策推行了近200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入侵,但这种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从两个方面答题,意思相近即可)(4)开放使文明繁荣,封闭使文明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等等。(2点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