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15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夯基固本一、1.(1)不均衡性 稀疏 ①东亚 南亚 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 ②南极 (2)①北半球中低纬度②距海较近 ③海拔较低 ④城镇 2.(1)气候 水资源 矿产 (2)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教育 战争 地方习俗 3.(1)瑷珲 腾冲 (2)东南多、西北少二、1.(1)经济技术 自然资源真题示例 【思路点拨】 第(1)题,受地形和距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浙江人口密度沿海高于内地。第(2)题,杭州为浙江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历史名城,经济发达。【答案】 (1)B (2)A跟踪训练1.C 2.A 第1题,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稀少,C正确;该区域具有一定的植被覆盖率,且有较多冰川分布,植被和水源不是导致甲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A、B错误;该区域内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D错误。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胡焕庸线东南侧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适宜人类生存,且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人口密集;而胡焕庸线西北侧主要位于非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且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人口稀疏,A正确。3.B 4.C 5.B 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滩涂广布,难以开发利用,人口密度低,B正确;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不是甲地区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赤潮属于海洋水污染现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地震较少,D错误。第4题,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格局是人口分布状况稳定的主导因素,C正确;自然环境、河湖分布对人口分布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B错误;国家政策是有变化的,但是江苏省的人口分布状况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国家政策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第5题,由题意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可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合理措施,B正确;其他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A、C、D错误。6.B 7.C 第6题,西海固地区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无法从材料中确定矿产资源的情况,A错误;根据“旱天岭”“水断头”等地名可知,该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不足是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B正确;“苦瘠甲天下”说明土壤肥力较低,但相较于水资源,土壤肥力低下并非主导因素,C错误;材料未提及光热条件,D错误。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西海固生态环境恶劣,要注意生态保护,①正确;当地苦瘠,不利于农业生产,扩大耕作面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②错误;大力发展工业容易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③错误;针对当地干旱的环境特点,要修建水利工程,调控水资源的分配,④正确。故选C。8.解析:第(1)题,图甲中纵坐标表示海拔,读图可知,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第(2)题,分析图乙可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是高纬度带,这里纬度高,气候恶劣,终年寒冷,人口稀疏。第(3)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图丙中,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其中南美洲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达到了约60%。第(4)题,由图甲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由图乙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由图丙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综合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答案:(1)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2)气候恶劣,终年寒冷(3)南美(4)低平 中低专题七 人口考点15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学考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状况,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中国人口分布的状况; 3.结合实例,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4.区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5.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最显著特点: ,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 区。 ①人口稠密区:A 、东南亚、B 、C 以及D 等。 ②人口稀疏区:E 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从纬度位置看,主要集中在 地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主要集中在 地带。 ③从地形看,主要集中在 地带。 ④从社会发展看:主要趋向于 地区。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 、地形、 、土壤、森林和 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和通信条件、 、政府政策、 、历史因素、 等。 3.中国人口的分布(1)胡焕庸线:从上图中A城市(黑龙江 ,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到B城市(云南 )之间的连线。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的总特点是 。 二、人口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 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 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2)意义: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2.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因素等。(3)意义: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区域 具体措施整个世界 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1·江苏合格考)浙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下图为浙江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浙江人口密度分布( )A.南部高于北部 B.沿海高于内地C.中部高于四周 D.北部高于南部(2)杭州附近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和历史 B.交通和政策C.地形和土壤 D.气候和水源一、选择题 (2025·徐州丰县合格考模拟)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水源C.地形 D.矿产2.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A.气候和经济 B.面积和矿产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甲地区人口密度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矿产资源贫乏 B.滩涂广布C.赤潮多发 D.地震多发4.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其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河湖分布C.经济格局 D.国家政策5.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合理措施是( )A.鼓励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B.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C.实施移民搬迁,分散大城市职能D.完善交通网络,便于人口流动 (2025·连云港合格考模拟)2020年底,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全部脱贫,“旱天岭”“水断头”等地名道出了往昔恶劣的生态环境。据此回答6~7题。6.西海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不足C.土壤肥力低下 D.光热条件差7.实现西海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注意生态保护 ②扩大耕作面积 ③大力发展工业 ④修建水利工程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8.(2025·盐城高一期中)读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乙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丙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分别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沿海地区的趋向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答案15.doc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七考点15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