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考点24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夯基固本一、1.资源耗竭 环境污染 2.环境承受 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3.(1)区域性 (2)宏观危害 (3)环境污染事件 4.(1)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2)过度消耗资源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二、1.(1)当代人 后代人 (2)经济 社会 生态 (3)经济 社会 生态 (4)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1)技术 经济 (2)公众参与真题示例1.【思路点拨】 第(1)题,人类获取的风能、太阳能属于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环境中。第(2)题,人类社会存在于环境之中,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出废弃物,环境接受、容纳、自净这些废弃物。这些过程中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深刻地影响着环境;环境会把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第(3)题,从个人消费角度出发,人们应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选择绿色食品是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为。【答案】 (1)A (2)C (3)C 2.【思路点拨】 第(1)题,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拥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以及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B正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不具备冰川雪山、高寒的特点,A错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别位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全年气温较高,没有冰川雪山等现象,C、D错误。第(2)题,我国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C正确。【答案】 (1)B (2)C跟踪训练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反映的是世界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其中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口问题。资源消耗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增长加快资源的消耗速度,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因此人口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D正确。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禁止开发耕地,难以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A错误;合并部分城镇不一定能减少占用耕地,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B错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对土地的开发,是有效缓解耕地减少的有效措施,C正确;工业用地多为不宜农垦土地,调整工业布局对于耕地资源的增长作用很小,D错误。3.C 4.D 第3题,据材料并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有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以及由之引发的水体污染,②③④正确;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的煤炭资源还没有枯竭,①错误。故选C。第4题,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原因有降水较少且变率大、受风沙威胁大,②④正确;这里开发较晚,人口数量较少,分布稀疏,①③错误。故选D。5.D 6.C 7.B 第5题,该生态城水循环的设计,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利用,D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C正确。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该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净化、循环、再利用,没有体现节能和降耗,B正确。8.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中国馆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和太阳能,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可降低煤炭等对大气有严重污染能源的比重,从而减轻大气污染。第(2)题,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管道收集到蓄水池中,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和下渗,使降水直接储存在蓄水池里,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也可以补充城市水源,缓解城市的供水紧张问题。第(3)题,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降低煤炭等对大气有严重污染能源的比重,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风能 太阳能 减轻大气污染(2)地表径流 下渗 缓解城市缺水(或缓解城市内涝)(3)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考点24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学考导航】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认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特点及分布; 2.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途径。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表现: 、 和生态破坏等。 2.产生原因: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 能力时,就会出现 、生态破坏等问题;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产生 等问题。 3.特点(1)从 、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 (2)从 向微观危害发展。 (3)从 向全面生态破坏发展。 4.环境问题空间分布差异(1)城乡差异: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近年来,我国一些乡村地区的 问题也比较突出。 (2)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 ,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 。 二、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1)概念:既满足 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 、 、 三大子系统共同组成。 (3)内涵: 可持续发展(条件), 可持续发展(目的)、 可持续发展(基础)。 (4)基本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2.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1)主要途径: 途径、制度途径、 途径和教育途径等。 (2)重要条件:国际合作与 。 1.(2023·江苏合格考)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下图为人地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1)人类获取的风能、太阳能属于( )A.甲 B.乙C.丙 D.丁(2)该图反映( )A.环境受制于人类 B.人类依附于环境C.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 D.人类与环境互不相干(3)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围垦湖泊湿地 B.加快雨林采伐C.选择绿色食品 D.经济增长优先2.(2022·江苏合格考)2021年10月12日,我国宣布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被誉为“中华水塔”,拥有冰川雪山、高寒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是( )A.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B.三江源国家公园C.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武夷山国家公园(2)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A.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B.合理采伐森林资源C.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一、选择题(2025·丰县合格考模拟)环境问题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读地球漫画,回答1~2题。1.图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 )A.气候恶化 B.经济发展C.工业发展 D.人口增长2.应对耕地减少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禁止开发耕地 B.合并部分城镇C.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D.调整工业布局 呼伦贝尔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但该地区原本平坦的苍茫草原由于采煤变得坑洼不平,这对该地区的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右图为呼伦贝尔某地的草原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3.图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资源枯竭 ②地面塌陷 ③土地荒漠化 ④水体污染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4.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原因有( )①开发历史悠久 ②降水较少且变率大 ③人口稠密、过度放牧 ④受风沙威胁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据此回答5~7题。5.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 )A.保障了大气、水体的零污染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设计6.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原材料 B.能源C.科技 D.劳动力7.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A.节能、减排、再利用 B.净化、循环、再利用C.降耗、节能、可持续 D.净化、降耗、可持续二、非选择题8.(2025·镇江合格考模拟)读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清洁能源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主要利用的清洁能源有 和 ,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对大气的有利影响是 。 (2)若大量推广该雨水收集系统,主要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和 ,其突出的效益是 。 (3)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促进了延庆区的可持续发展,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其生态意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24答案.doc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十一考点24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