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教育质量全面监测(中学)高二(上)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自己的姓名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否则阅卷老师无法评分。(3)考试结束时,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试卷自己妥善保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1. 王国维论及西周政治制度:“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见西周国家治理是把氏族血缘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由此建立周密统治网。材料重在强调西周( )A. 通过分封制固化了氏族血缘部落 B. 以血缘为核心形成开放的治理结构C. 受到了原始民主政治传统的影响 D. 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2. 《史记·匈奴传》载汉代“元狩四年,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地接匈奴以北”。而考古也发现汉代河西地区的屯戍点,相继设立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如“居延城仓”“北仓”等粮仓。对汉代移民屯戍的主要目的,据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边疆小农经济 B. 确立对边疆的政治管辖C. 稳定边防保障军需 D. 推动丝绸之路贸易往来3. 《唐律疏议》认“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作为不赦之重罪,主要包含:谋反(害于君父)、谋大逆(毁宗庙、山陵及宫阙)、谋叛、恶逆(屠戮至亲)、不道、大不敬(无人臣之礼)、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体现了唐律( )A. 与儒家纲常伦理紧密结合 B. 以伦理教化为主导C. 成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D. 是封建法典集大成者4. 魏晋至隋唐前期的“客户”是国家赐给公卿俸禄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封建地主的私属。宋代“客户”则主要为无常产的侨居者,多以租佃土地为生。宋仁宗曾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主户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 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B. 商品经济发展与赋税政策的调整C.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已逐步瓦解5. 下表呈现了清朝前期几个具体年份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其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清朝前期( )年份 地丁税 盐课 关税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顺治九年(1652年) 2126 87 212 9 100 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2727 87 276 9 120 4雍正三年(1725年) 3007 86 443 13 135 4乾隆十八年(1753年) 2938 72 701 17 439 11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2991 61 574 12 540 11嘉庆十七年(1812年) 2953 74 579 14 481 12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2943 71 747 18 435 11注:盐课是中国历代政府对食盐产制运销所征的税A.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B. 未从根本上突破小农经济模式C. 社会阶级矛盾逐步激化 D. 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渐趋松弛6. 总理衙门初始“选官照军机例……由阁部人员考充之”。光绪年间改为外务部后拟定用人新章程,不再咨取科举,而是各学堂卒业、出洋留学等,择其“品端学优、事理通达,或谙习各国语言文字,或研究中外政法条约者”。这一选官方式的革新( )A. 体现了清政府被迫对时代变化作出的政策调整B. 标志着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C. 反映近代中国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D. 体现清末新政取得重大进展7.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政党、政党制度发生了重要转型。民国初期流行的议会民主型政党,逐渐被革命型政党取代。政党制度也由多党竞争制,逐渐向政党联合、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新趋势发展。这反映( )A. 分权制衡的民主政体难以在半殖民地下的中国实现B. 封建宗法家族血缘思想使得多党竞争缺乏群众基础C.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政党制度转型提供现实借鉴D. 中国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8. 下表是1949至1978年我国的城市格局变化的统计表,该表格体现了我国( )1949-1978年中国城市格局时间 城市数量 东部 中部 西部城市数量 比重(%) 城市数量 比重(%) 城市数量 比重(%)1949 135 69 51.1 53 39.3 13 9.61957 176 72 40.9 73 41.5 31 17.61978 193 69 358 84 43.5 40 20.7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A. 推进城市化兼顾区域平衡 B.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C. 改革开放前夕实现城市化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城市化9. 我国人民币券面上,常有反映各民族共同参与国家社会发展的设计,例如1953年版伍元券正面主景,表现的是各族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呼游行。也有反映少数民族聚居地著名的自然景观,例如1960年版壹圆券背面主景是新疆维吾尔人民心中的圣洁之山——天山。这些设计的主要用意是( )A. 扩大民族区域自治的权限B. 体现我国民族制度的优势与共同体意识C. 发展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D. 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10. 约公元前7800年的约旦耶利哥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聚落。考古证实其不仅进行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还因其靠近地中海,香料和黑曜石贸易十分出名,被誉为“飘香的月亮之城”。这说明了( )A. 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 B. 早期聚落与商贸生产的密切关系C. 早期繁荣的人类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D. 社会结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1. 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系中,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需在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监督下行使权力。公民大会召集和决策过程较为烦琐,其权力因此多受到元老院和执政官的制约。由此可见,罗马共和国( )A. 以法律维系着国家政治运作 B. 政体具有鲜明的僭主政治特征C. 是古典民主政治实践的典范 D. 政体设计带有权力制衡的色彩12. 法国历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记载,拿破仑进入马德里,以解放者自居。然而西班牙神甫与居民的对话却是:“我的孩子,你告诉我你是哪国人?”“感谢上帝,我是西班牙人。”“谁是我们幸福的敌人?”“法国人的皇帝。”这反映了( )A. 战争客观刺激了西班牙民族意识觉醒B. 西班牙已形成近代民族国家C. 拿破仑战争瓦解了西班牙的封建秩序D. 自由主义加剧国家利益纷争13. 下表是20世纪三个重要国际条约的部分内容,这些条约从侧面体现了20世纪国际法( )《国际联盟盟约》 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非战公约》 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目标《联合国宪章》 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A. 集体安全体制成为了各国一致共识 B. 新兴民族国家推动国际法发展C. 和平发展理念深刻影响国际法发展 D. 国际法具有普遍的强制约束力14. 下图时政漫画出自1942年英国社会保险委员会主席贝弗里奇发表的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该报告重点讨论了战后英国的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伤残赔偿问题等。报告还强调社会保障应覆盖所有公民,以预防社会风险。结合时代背景,该报告旨在( )A. 完善英国社会保障体系 B. 学习社会主义经济模式C. 强化国家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英国资本主义秩序15. 2022年,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程序ChatGPT,能完成撰写邮件、代码、写论文等任务,部分认知已达人类水平。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网络诈骗、伪造人脸识别认证、制造虚假新闻等现象也层出不穷。对这一现象认识最恰当的是( )A 科技进步对传统社会治理提出挑战 B. 人工智能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C. 新技术加快了人类迈向现代化步伐 D. 人工智能技术极大改善社会生活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18分,17题25分,18题12分,共5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耕文明的社会,但在州县以下广大乡村基层,公权力往往并不是直接接触民众的,二者之间还要隔着一个民间社会权威体系。这个权威体系有着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和一定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历朝历代只能利用这一基层社会的内生权力结构来进行专制。这使得古代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乡土权威凭借着“约定俗成”的规则来管理基层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而在历朝历代,这一特色管理都有着不同的形式。——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了建设乡村民主政权的多次尝试。从1941年到1942年,经过“三三制”的政权改造后,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逐渐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权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一般遵循三条原则:议行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下表敌后抗日根据地部分地区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分析(单位:人、%)项目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佃农晋西北兴县18名村长(1940年) 10 55.6% 4 22% 1 5.6% 1 5.6% 2 11.2%陕甘宁裴庄25名参议员(1941年) 3 12% 13 52% 6 24% 3 12% — —太行五分区281名村代表(1942年) 126 44.8% 96 34.1% 53 18.8% 6 2.3% — —太行三分区598名村干部(1942年) 169 28.1% 257 43% 92 15.4% 39 6.5% 41 7%——摘编自李伟中《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材料三 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采取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政务院颁布《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确立乡和行政村为乡村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和行政村不设置内设机构,只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明确乡镇为基层政权。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1956年和1958年是农村党员发展的两个高峰期,探索出“支部建在村庄”、“支部建在生产单位”等经验,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国家建设。——摘编自董帅兵《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实践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主要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基层治理模式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民主政权建设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在乡村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世纪以前,世界上早已存在一些国际贸易的洲际网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横跨欧亚大陆,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地区——中国、印度、地中海世界——连接了起来,成为当时世界上路程最远、历时最长同时意义也最重要的国际商道。在15世纪之前,虽然已经有一些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地区性市场网络建立起来,这些局部网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苏伊士地峡相互连接,但是这种连接相当松散,尚未能将世界主要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摘编自李伯重《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网络》材料二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材料三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特别是无法限制并消除政治资本化的严重危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宣称只买美国商品和雇佣美国工人。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矛盾加剧,恶化了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社会生态。为获取更大利益,发达国家趋于保守的对外经贸和政治交往,甚至抱团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联系和国际社会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以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逆全球化产生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老的山城重庆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从一个沉沦古国向独立、富强、民主的新型强国转变。1897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宋育仁在重庆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渝报》,报纸宣传效法西方、兴办实业。1903年出生于重庆巴县的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1956年元旦,重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上(清寺)—小(什字)段通车。1983年重庆被确立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大城市,1997年成为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2007年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摘编自华龙网《致敬光辉岁月坚定勇毅笃行》等结合材料中重庆历史的变迁和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的改革探索为视角,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围绕论题加以阐述。(要求:立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2024-2025学年教育质量全面监测(中学)高二(上)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自己的姓名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否则阅卷老师无法评分。(3)考试结束时,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试卷自己妥善保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18分,17题25分,18题12分,共5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6题答案】【答案】(1)模式:建立乡里组织机构;利用乡村宗族力量;发挥乡绅作用。原因:古代官僚制度缺少高效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行政效率低下(在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下,政府角色的缺位);小农经济下,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养大规模的基层官员;西方自治观念的传入;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乡绅拥有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威望。(2)特点:由乡村民主选举产生;遵循行政合一制度、民主集中制和集体负责制原则。(3)党领导群众镇压反革命,为党领导乡村治理提供稳定的秩序基础;明确以乡镇作为基层政权,逐步建立制度化的乡村治理体系;把支部建在村庄,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全方位领导。 【17题答案】【答案】(1)存在一些洲际贸易网络;国际贸易商道以丝绸之路为主;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有限;尚未形成全球性贸易。(2)积极影响:促进了商业、交通和工业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世界各地经济联系与交流,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促使社会阶级结构变化。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3)原因:个别大国的霸权任性和责任缺失;加剧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陷入危机。(4)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各国应积极参与,加强合作,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8题答案】【答案】论题:重庆—中国近现代改革探索的生动见证者阐述:古老山城重庆,承载着近现代中国从沉沦走向新生的改革探索印记,是一部鲜活的改革史缩影。近代,民族危亡之际,重庆成为思想觉醒与变革的前沿。戊戌变法浪潮中,宋育仁在重庆创办《渝报》,鼓吹效法西方、兴办实业,试图以维新之策挽救国运,为闭塞山城注入新思潮。邹容则以笔为剑,在《革命军》中高呼推翻清朝皇权、建立“中华共和国”,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燃成火炬,彰显重庆青年对救亡图存的担当,为辛亥革命埋下思想火种,见证旧时代中国人对政治变革的勇敢探寻。进入现代,重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进程中,持续书写改革篇章。1956年无轨电车通车,是新中国初期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的成果,映照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的摸索。1983年,重庆成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大城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勇当“试验田”,探索企业管理、流通体制等改革路径,为全国经济体制转轨探路。1997年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2007年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区域发展战略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重庆始终站在改革潮头,以“先行先试”推动自身发展,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总之,从近代救亡图存的思想激荡,到现代建设发展的改革突破,重庆的每一步都与国家改革探索同频共振。它见证了不同时代中国人突破困境、追求进步的决心,更彰显改革探索对国家独立、富强、民主的关键意义。重庆的历程启示我们,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唯有持续探索、勇破藩篱,方能实现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伟大跨越,让“新型强国”的愿景照进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