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 课件(共31张ppt)-2026高考一轮思想政治复习·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分攻略】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 课件(共31张ppt)-2026高考一轮思想政治复习·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本书体系
①备考策略
备考建议:本讲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采用图说等方式,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结合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复习目标: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复习提纲
02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原始社会:地位及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的地位与氏族制度;解体(私有制的确立的根本原因、标志) P1-3
2.奴隶社会:阶级的产生;生产关系的特点;国家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P3-4
3.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方式;地主统治农民的方式;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 P5-6
4.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性与局限性(经济危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含义、表现、地位、发展趋势 P7-1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P11-12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A标志事件、B失败启示 P12-13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理论来源、②主要内容、③重大意义 P14-15
4.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①发表时间 ②内容:揭示规律、建立政党、理想目标P15-16
5.十月革命:①胜利,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③意义 P18
6.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①发展,②曲折,③认识:A理论角度、B实践角度  P19
复习提纲
02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重点)
1.五种社会基本形态各自生产关系的特点
2.阶级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各自的进步性表现?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实质、表现、直接原因和根源、结果?
4.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地位、表现、趋势)
5.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社会主义是怎样由空想变成科学的?
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在历史条件有哪些?《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7.“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考点解读
03
考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
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1、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建立与发展:十月革命到多国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考点解读
03
知识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历史条件
考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思想来
源:空
想社会
主义 ①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无效性)
考点解读
03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①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理论意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考点解读
03
理论
基石
诞生
标志
唯物
史观
剩余
价值
学说
理论来源
意义
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美好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
理论来源
意义
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
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
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
评价
奠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宣言》
科学论证“两个必然”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次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
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1.2.1
科学
社会
主义

创立
考点解读
03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理论基础 唯心史观。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具有空想性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研究社会历史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具有科学性
变革社会的力量 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变革途径 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联系 ①都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并研究资本主义 ②都对未来新社会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考点解读
03
(1)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角度 内容或意义
从社会发展规律看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看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从理想目标看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为不断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考点解读
03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注意】
◇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生产关系确立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十月革命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解读
03
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实现
飞跃
曲折
趋势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解读
03
特别提醒: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
考点解读
03
特别提醒: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 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
第二次飞跃 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
第三次飞跃 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3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考点解读
03
易错点归纳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唯物史观
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唯物史观
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宣言》
阐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共产党宣言》
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的胜利
考点解读
03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诞生标志
实践
理论
1.2
科学
社会
主义
一国
多国
十月革命
二战后出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曲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
发展
考点解读
03
选择题易错: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国家的产生 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建立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字的出现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和言发表》(1848年2月)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十月革命
课堂练习
03
1.(2023·新课标卷12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03
2.(2023·湖南·高考2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
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
④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摆脱传统分工的束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03
3.(2024·浙江·高考真题)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03
4.(2022·海南·高考真题)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 )
A.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C.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
D.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
课堂练习
03
5.(2023·海南·高考真题)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03
6.【2024年6月·浙江选考】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03
7.【2022年1月·浙江学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①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创立
②《共产党宣言》的正式发表
③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03
8.(2024高考辽宁卷)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03
9.(2024新课标卷1)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 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 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03
10.(2025·湖南)1867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的书评里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得知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指望得到这种乐趣,谁就大错特错了”。由此可知( )
①展望未来社会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了具体描绘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③未来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并未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本课小结
04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产生的历史条件
创立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思想来源: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诞生标志: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生产关系的特点
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生产关系的特点
阶级形成以及主要矛盾
国家产生
生产关系的特点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主要矛盾
生产关系的建立及其特点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意义
经济危机的特征、表现和原因
基本矛盾与趋势
本课小结
04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文明的再跨越
迈入文明时代
文明发展
发 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十月革命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理论
实践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④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形态的更替,论证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由创立、再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