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艺术与商业金融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运用了许多存款、利息、高利贷等经济词语来说明结婚的好处,它可以使美如同财产延续保值,美和幸福与实际物质利益息息相关;也借用了一系列司法义务和金钱债务用于描述情人、朋友和自己的三角关系。这说明文艺复兴(  )
A.营造了物质利益至上的风气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了当时人的价值与尊严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2.16世纪,新兴的击剑、马术、摔跤、象棋等运动项目在欧洲快速崛起。同时,体育运动指导或者教学类书籍大量涌现,如威曼的《游泳术》、奥斯瓦特的《摔跤术》、斯图门的《持球体育游戏》等。欧洲16世纪体育的勃兴( )
A.打破了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 B.宣扬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
C.反映了对人自身价值的重视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卢卡斯·克拉纳赫在维滕堡开一家作坊,制作了一些带有争辩性的印刷作品,例如《受难基督和敌基督》。基督赤足行走的简朴生活与坐着轿子的教皇的华丽与骄傲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图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反映经济发展 C.明确教阶等级 D.倡导宗教宽容
4.加尔文派的《比利时信条》宣称,自然界是“在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在其中的一切受造之物,不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这种观念被英国皇家学院追捧和采纳。这说明( )
A.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进步 B.宗教改革揭开了科学革命序幕
C.英国重视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 D.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
5.“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在这个最美丽的庙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其它什么更恰当的位置上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这段优美的文字(  )
A.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 B.开启人文主义的复兴
C.倡导了因信称义理念 D.鲜明地反对专制王权
6.1768年法国商人庞库克出版了对开本《百科全书》并高价销售。里昂书商将此书缩小为四开本出售,价格便宜,销售激增。他只好跟进在法国出版了四开本。此后瑞士书商又出版了更便宜的八开本,他被迫再次效仿,使《百科全书》的价格一降再降。由此可知当时(  )
A.资产阶级是启蒙运动主力 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启蒙运动得益于资本推动 D.法国文化市场竞争激烈
7.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思想家赫尔德赞美德语是激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强调德意志历史的独特性。文学家格林兄弟出版了《德国英雄传说》《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语语法》等书。这些现象折射出( )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地区 B.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C.启蒙运动促进德意志统一的进展 D.德意志的统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8.有学者这样评价西方近代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因为清教和王国的法律、自由受到威胁,它是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建立起的“平衡”维持了若干年之久。这场革命(  )
A.推动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B.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C.促使民主共和政体建立 D.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9.如表近代西方颁布的文件( )
时间 国别 名称 主要内容
1776年 美国 《独立宣言》 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9年 法国 《人权宣言》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A.力图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
B.蕴含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深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10.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饕餮国王高康大,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  )
A.传承人文主义思想
B.展现对于穷苦大众的同情
C.弘扬现实主义画风
D.讽喻社会现实,启迪革命
11.1854年以来,美国所有的总统都出自民主、共和两党。历史上尝试独立参选的第三党派人士并不少见,但只能扮演“搅局者”的角色。这表明美国( )
A.开创政党制度先河 B.两党对峙格局明显
C.排斥第三政党参政 D.选举日渐失去民心
12.俄国1861年改革后,每个成年男性农民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而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的平均价格高达63卢布。这表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C.实现了国家的社会转型 D.是对农奴的残酷掠夺
13.1862年,林肯发表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该宣言的背景是( )
A.早期殖民扩张的兴起 B.黑人奴隶制度得以废除
C.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D.黑人民权运动日益高涨
14.1874年,高桥二郎在杂志上介绍日本民族时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这种认识( )
A.推动明治维新运动兴起 B.彰显“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
C.适应社会转型时代要求 D.体现“文明开化”的进步理念
15.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建立具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1年德、意统一 实行君主立宪制
A.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开始出现 B.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扩展
C.各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在欧美确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初,在人文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下,中世纪的神学冥想被一种积极的现世生活精神所取代。薄伽丘的《十日谈》以世俗的视角颠覆了教会的神圣性;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巨人父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价值标尺;莎士比亚的戏剧充满了人文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蒙田更将这种怀疑反省的力量注入近代理性洪流之中;托马斯·莫尔则创建了西方思想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世界,传达了他理性政治、理性国家的构想。
——摘编自郑艳《理性与人道: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彰显》
(1) 根据材料,概括人文精神在14—17世纪初文学著作中的主要表现。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人文精神在这一时期其他领域的表现,并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的世界史记载的地理范围大体包括以希腊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多瑙河流域、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致就是当时的希腊已知世界的历史。古代罗马的世界史则以罗马为中心,涉及地中海周边。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因此,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以希伯来为序幕、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通义》,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出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从纵向来说,伏尔泰废洪水创世之说,他认为史学应当从最远古的中国讲起。从横向来说,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他嘲讽西方的传统史学,说“历史号称世界史”,而实际是“在我们西方造作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古代世界史与伏尔泰所著世界史的区别。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世界史思想出现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 宪法开篇的序言就采取了这样的表述:“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也就是说,联邦政府是人民创设的,组建政府是一个有着明确目的的、理性的行动,“人民”的出场则赋予了宪法极强的正当性。从宪法文本的结构体例上即可看出强烈的分权主义理念,美国宪法第1条规定国会,第2条规定总统,第3条处理司法权问题,这是滥觞于17世纪至18世纪的分权理论的实际运用。应该说当时的政治家对于分权制衡的理念与今天我们的理解还是有很大不同,毕竟分权制衡体制成为主流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而18世纪末可资借鉴的成例极少,英国的混合政体也是某种分权,但是美国宪法却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摘编自祝捷《外国宪法》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伟大思想家们的主张对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促进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联邦宪法》。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国家权力的中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美国 近代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开战,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这一系列法案的目的,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说明近代美、德国家形成的不同道路,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内容中出现大量与商业、金融有关的内容和词语,由此得出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排除;材料主旨强调资本主义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无法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排除C项;“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的逻辑关系不对应,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6世纪,新兴的击剑、马术、摔跤、象棋等运动项目在欧洲快速崛起。同时,体育运动指导或者教学类书籍大量涌现”可以看出,16世纪体育活动在欧洲的的勃兴,突出体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是人文主义的影响带来的,C项正确。体育的勃兴并没有打破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的影响,而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其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基督赤足行走的简朴生活与坐着轿子的教皇的华丽与骄傲形成鲜明对比”可知,该作品讽刺了罗马教皇的奢侈生活,意在抨击罗马教廷,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对比的是教皇与基督,不属于教阶等级,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宗教宽容无关,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其中的一切受造之物,不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发现科学的奥秘,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A项正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序幕,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英国重视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加尔文派对天主教会的批判,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可知,材料出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的理论,是近代科学兴起的表现,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A项正确。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项;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C项;启蒙运动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法国,《百科全书》从对开本、四开本、八开本,版面不断更新,价格一降再降,销量不断增加,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反映出当时启蒙运动得益于资本推动,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资产阶级是“启蒙运动”的主力,排除A项;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法国文化市场竞争激烈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等书。”可得出受到这一时期启蒙运动的影响,德意志的民族意识觉醒,这有利于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18世纪文艺复兴已经结束,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当时德意志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清教和王国的法律、自由受到威胁,它是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可知,这场革命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A项正确;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C项;宗教改革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意识,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美国和法国颁布的文件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蕴含了理性主义,B项正确;美国没有封建专制,排除A项;这一时期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化影响,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巨人传》中吞占民脂民膏的国王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结合所学,此时正值法国政局动荡之际,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旨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推动革命斗争,D项正确。据所学,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与材料漫画主旨不相符合,排除A项;杜米埃创作的目的在于反对君主政体,不是展现同情,排除B项;该漫画借夸张的笔法对现实进行讽刺,不是现实主义风格,且弘扬某一种风格的画风也不是画家创作的目的所在,排除C项。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党制度。1854年以来,美国所有的总统都出自民主、共和两党,第三党派人士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说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对峙格局的特点明显,故选B;英国开创政党制度先河,排除A;C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选举日益失去民心,排除D。
12.【答案】D
【解析】材料“俄国1861年改革后,每个成年男性农民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而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的平均价格高达63卢布”体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奴的残酷掠夺,D项正确。A、B、C项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即南北战争爆发,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的支持,C项正确;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早期殖民扩张,排除A项;B项是题干材料的结果,而不是背景,排除B项;二战后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材料“1874年”、“本邦之人,性质锐敏,能劳苦,气象活泼,贵勇武,贱怯懦,笃文学,好新奇,唯心计粗放……然开辟以来至今日,其间凡三千年长,独立东海,时盛衰,未受他国羁绊”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想要对外开放,改革社会风气的特点,适应了社会转型时代要求,C项正确。1868年明治维新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了要对外开放,没有体现出“脱亚入欧”的民族愿景,排除B项;文明开化这个词汇,是在1875年福泽谕吉提出并使用的,一般是用来指在明治初年世相风俗,从封建社会出现大转变的时期,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表格涉及欧、美、日资本主义发展,涉及地域广泛,体现了全球性资本主义扩张,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错误,故排除A;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俄、德两国不符合此项的说法,故排除D。
16.【答案】(1)主要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一方面否定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另一方面,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现世生活精神;文艺复兴时期有些文学作品,则进一步体现了理性精神,有的还描绘了理性国家的蓝图。(言之成理即可,但不得摘抄原文)
(2)【示例】
补充:西欧人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以人文精神为动力。
理由: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其肯定人,注重人性,体现人的价值,这极大鼓舞了寻求新航路的人们,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
17.【答案】(1)区别:前者记载范围小,仅为已知的局部世界,后者记载范围大,包括了整个世界;前者以自身为中心,不重视其他民族和地区,后者以更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前者受到宗教意识的影响,后者更为理性客观。
(2)背景: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启蒙运动传播了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答案】(1) 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相互牵制和制约来实现权力的运转。
(2) 评价:《联邦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但它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本质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19.【答案】(1)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确保议会的权力。
特点:渐进性,不断完善;通过立法的形式。
(2)不同道路:美国通过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近代国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形成近代国家。
差异: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