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1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1卷(选择题 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在晋南襄汾陶寺、陕北神木石峁为代表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都邑性的庞大聚落、高耸的城址、深陷的壕沟、大型高等级建筑、贵族墓葬、玉石制品和彩绘陶器等。这些遗存反映了( )
A. 早期国家的图景 B. 农业文明的产生 C. 社会分化的开端 D. 禅让制度的成熟
2. 西周时期,姓与氏的功能泾渭分明:前者明母系出身,后者别父系亲疏。自秦朝开始,姓与氏逐渐合流,不再具备别亲疏的功能。这一变化表明( )
A. 父权观念的淡化 B. 统治思想的混乱 C. 宗法制度的瓦解 D. 经济联系的松散
3. 如图是一幅历史地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A. 西周分封示意图 B. 春秋列国形势图 C. 战国形势图 D. 秦朝形势图
4. 某校学生在研究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收集到了与某一学派思想相关的一些言论(如表)。据此,他们研究的学派是( )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 “及至始皇始采用之,定为水德。以为水德之治,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阴阳家
5. 秦朝建立后,丞相李斯编写了儿童识字课本《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与太史胡毋敬也先后组织编写过类似的书籍。它们在汉代被汇编成册,称为“秦三苍”。以上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
A. 巩固统一 B. 广纳贤才 C. 启迪民智 D. 发展教育
6. 《归义羌人名籍》木简出土于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该简是羌人归义者的登记名册,名册上先标明“归义”二字,而后记录他们的族属、身份、名字等信息。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西南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B. 军阀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C. 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7. 《满歌行》是东汉末年的一首乐府诗,诗中写道:坎坷人间世,何必论得失?贪财惜富贵,岂不太愚痴!人生短暂如石火,在世能几日?当欢乐时且欢乐,只要合心意。这首诗折射了,当时( )
A. 豪强地主势力受到限制 B. 动荡不安社会局势
C. 老庄无为思想成为主流 D. 王莽政权的覆灭景象
8. 考古人员在东吴大将丁奉(?-271年)的墓中发现了大量当时烧制的陪葬陶俑,造型独特。学者认为,它们与南朝时期“杂胡”的形象颇为相似,可能是胡汉通婚的直接表现。该考古成果体现了( )
A. 三国时期的区域交流 B. 东晋时期的士族专权
C. 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D. 隋唐时期的南方开发
9. 北魏时期的刺史杨胤出自弘农杨氏,其女的墓志铭文有一百余字,记载了墓主十三世祖、七世祖、曾祖、祖、父的身份与官职,但对墓主的生平却不着一墨。这体现了( )
A. 士族阶层的家世地位 B. 刺史监察职能的强化
C. 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 D. 科举制度的日臻完善
10. 隋朝末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物(充足),吏皆惧法,莫肯赈救”。反叛的领袖不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地方实力派,无不以开仓放粮为招兵手段或善后措施。这说明隋朝( )
A. 农业经济大幅衰退 B. 征伐高丽民不聊生 C.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D. 统治政策存在失误
11. 唐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异常宽阔,有一百步宽,目的是防止道路两旁的弓箭射到路中央,并且所有的坊门都不能朝向朱雀大街。朱雀大街的设计体现了( )
A. 敬天保民的思想 B. 君权至上的理念 C. 因俗而治的方针 D. 与民休息的政策
12. 唐朝时期,公主与回鹘首领联姻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回鹘世称唐朝为舅。于阗国王(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则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仿照唐朝建立了官僚制度。这说明,该时期( )
A. 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B. 华夏同源共祖观念开始出现
C. 内迁少数民族政权稳定 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13. 如表是中国古代部分地区书院分布统计简表,据此可推断( )
今地区 河北 河南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四川
唐代 2 7 5 6 7 8 2 6
五代 2 1 8 1
宋代 3 11 1 29 159 85 224 70 39 31
A. 国家统一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 B. 陆上丝绸之路不断延伸
C. 经济发展与书院布局相得益彰 D. 传统教育体制日益完善
14. 金熙宗继位后,下令女真、契丹等民族向中原迁徙,与当地汉人杂居,并建立户籍制度,授以土地。政府按季节向民众派发衣服与马匹,如有军事需要,他们要入伍作战,由国家提供钱财与粮米。以上政策主要体现了( )
A. 猛安谋克制度的内涵 B. 南、北面官的主要职责
C. 民族政权的对峙并立 D. 宋、辽之间的和战局面
15. 元朝时期的简仪,结构简单、精度提高,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的设计者还编定了新的历法《授时历》,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材料中的“设计者”是( )
A. 贾思勰 B. 沈括 C. 郭守敬 D. 宋应星
16. 朱元璋登基后制定了通行全国的冠服制度,以达到辨贵贱、明等级的目的。至明中后期,曾经被视为皇家恩赏荣誉的飞鱼服等服装,逐渐成为士农工商皆可穿着的流行服饰。该变化折射了明朝( )
A.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中央决策机制的完备 C. 社会阶层的流动 D. 程朱理学体系的崩溃
17. 1709年,康熙皇帝在一份奏折上朱批:“朕体安,近日闻得南方有许多闲言,无中作有,议论大小事。朕无可托人打听,尔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皇帝可以借奏折( )
A.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强化对官僚集团的管理
C. 扩大中枢秘书机构权力 D. 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8. 胥溪位于江苏南部地区,它开凿时代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信息,据此可以得出( )
出处 结论
《景定建康志》(南宋时期的地方志) 春秋时期,伍子胥凿通胥河
近代学者丁文江、胡焕庸、任美锷等人的实地勘测 基本同意或倾向于伍子胥开凿子胥河,并认为胥溪是我国最早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
《胥溪运河形成历史过程》,《复旦学报》1980年,第S1期 胥溪运河是一条自然河流,伍子胥根本没有开凿胥溪运河
现代学者张正祥的实地调查 胥溪运河是五代以后改造而成,不大可能是伍子胥时代开凿的
A. 古代文献资料更加接近史实 B. 近代学者的判断具有权威性
C. 学术研究成果揭示历史真相 D. 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19. 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上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了解西方政治、社会和历史,地理学寄托了他们的苦心。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地理学发展根源于西方思想传入 B. 爱国知识分子在探索中思考出路
C. 科学理论的革新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0. 清王朝面对太平天国运动,调整了统治策略,重用汉族大臣,着手整顿吏治。前线的军政大员在屡遭败绩之后,也不再墨守成规,尝试自行筹备战守,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便是曾国藩组建湘军出征。这导致( )
A. 封建统治基础遭到严重削弱 B.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发生变动
C. 汉族地主居于朝廷统治地位 D. 西方列强借此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1. 英国人贝思福于1899年对金陵机器制造局(1865年清廷创办)考察后表示:“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机器,都用来生产一些无用的军事器械。”该言论可用于( )
A. 阐述民用工业的失败 B. 研究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 探讨百日维新的影响 D. 解释义和团运动的结局
22. 如图为一则关于近代国内某场战争的史料。据此判断,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23. 下列史实与史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南京条约》准许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 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 《黄埔条约》允许外国舰船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英法获得内河航运权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D 《辛丑条约》准许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驻军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A. A B. B C. C D. D
24. 1911年,清政府与英、美、法、德四国签订《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其中规定: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条铁路的修筑权。此举引发了绅民的强烈反对。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亦批评清廷“举吾国之国权、路权,一畀(给予)之四国”。这表明( )
A. 四川最早脱离清政府管辖 B. 武昌起义受到地主阶级广泛支持
C. 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根源 D. 清政府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25. 1917年之后,广大青年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与新式家庭。当时,欧洲女性主义者爱伦凯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种有关爱情与婚姻的理论,大受中国青年的欢迎。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 实现了社会主流道德观的扭转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C. 提升了青年对家庭革命的关注 D. 加快了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26. 如图为1919年出版的漫画《阿瞒请客,珍馐杂陈》。图中右边请客的“主人”是奸臣曹操,左边是身着和服的“客人”。该漫画( )
A. 反映了日本支持封建王朝的复辟 B. 表达了民众对宋教仁案的关注
C. 讽刺了反动势力卖国的丑恶嘴脸 D. 讴歌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7. 1926年3月19日,上海工人在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发布《中共上海区委行动大纲》,欢迎革命军队,并明确表示:“罢工后立即暴动,夺取警察局;以纠察队维持治安,解除直鲁军败兵的武装。”上海工人欢迎的军队是( )
A. 北伐军 B. 中央红军 C. 新四军 D. 八路军
28. 如图是中共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些根据地分布的时间是( )
A. 1921-1924 B. 1925-1927 C. 1929-1932 D. 1934-1936
29. 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权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最高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委员会,地方设省、县、区、乡(市)四级苏维埃政府。当时,共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5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19个。以上机构和政权的建立( )
A. 为保障民众权益提供了政治支撑 B. 为红军长征胜利准备了军事资源
C. 为减租减息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为国共两党合作扫清了思想障碍
30. 延安的《血路》杂志,翻译并转载了莫斯科真理报的相关文章。文中提到:“日本军队……不过前进了十五公里。而且直到现在,还只停滞于扬子江和黄浦江边的狭小地带,在那里受到中国军队积极的抵抗”。文中描述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忻口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31. 1945年的全国代表大会中,毛泽东曾发表演讲,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场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32. 如图记录了北平市民在城门附近观看解放战争形势图的场景。该照片可能拍摄于( )
A. 1946年 B. 1947年 C. 1948年 D. 1949 年
33. “1951年,我的妹妹出生了,取名为笑耘,体现分得田地的喜悦。……1953年,物资由供销社经营,家里再也不会过上今天卖一头牛,只能买回一斤油的日子了。”这段回忆反映了( )
A. 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B. 人民对新兴政权的认同
C. 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一五计划指标提前完成
34.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山区,该市的煤炭、钢铁、水泥、电力等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并建立了钢铁厂、矿务局,以及煤矿机械厂、火药厂、发电厂等附属企业,这一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 三线建设的展开 B. 文化教育的发达 C. 外交人员的贡献 D. 卫生事业的起步
35. 1972年,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在上海金山开工建设。在建厂过程中,上万民众投入到厂房的建设与进口设备的运输工作中。上海石化建成以后,化纤产品迅速增加,以前昂贵的化纤布料真正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反映了( )
A. 工业化起步推动生活改善 B. 经济区域布局向中西部发展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要成就
36.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这些外交成就( )
A. 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B. 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C. 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D. 迎合了新时代外交根本利益
37. 1998年,面对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30余万人民解放军与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抗洪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的抗洪精神内涵是( )
A.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 独立自主、奋力拼搏
C. 自力更生、砥砺前行 D.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38. 近年来,中国民间影视公司四达时代集团在非洲陆续开办了三个中文频道,覆盖了撒哈拉沙漠以南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埃及广播电视联盟签订了“中国剧场”栏目合作协议。这体现了当今中国( )
A.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B. 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C. 外交水平日益提升 D. 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
39. 2013年以来,我国832个贫困县陆续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反映了我国政府致力于( )
A.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推动人类文明的互鉴 D. 打造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40.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之所以能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能从容应对前进中遇到的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的重大风险挑战。这些成就“取得,归根到底就在于( )
A. 持并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B.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
C.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D.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宋初,宋太祖在用人上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并未明确选择某一特定的集团或阶层作为依靠。“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多次对身边近臣说:“武臣无事之际,喜谈策略,及其赴敌,罕能成功。好勇无谋,盖其常耳。”真宗朝时,枢密院副使多由武人担任,但几乎完全受到担任枢密使的文官压制。到仁宗朝及以后,这种传统治国方略下的政治模式以强大的惯性持续发展。宋代宰相以科举出身的文臣占绝大多数。士大夫的自信心日益增强,也勇于承担政治责任,自然也产生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宋钦宗坦言:“祖宗涵养士类垂二百年,教以礼乐,风以诗书。”然而,文官士大夫普遍欠缺军事才能,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和边防危机,常常无力应对。南宋时,朱熹说:“秀才好立虚论事,朝廷才做一事,哄哄地哄过了,事又只休。”
——摘编自陈峰《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
(1)根据材料,指出宋太祖到宋真宗时期用人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传统治国方略下的政治模式”。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曾国藩在外国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看到了外国船炮的厉害,产生了购买外国船炮的欲求。通过购买洋枪洋炮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取得了实效,产生了学造船炮的想法。为从根本上学会外国的科学技术,就开始想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从而选派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洋学生。通过大力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在与外国“商战”中取得优势,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摘编自李安祥《曾国藩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阶段特点》
材料二 张骞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和救民。“实业者,西人骸(包括)农工商之名。”从本国实际出发,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它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在利用外资的层面,张骞也提出,“铁路可令洋商包办;兵轮可令洋商包办。”但特别强调“借外资不可丧主权”。
——摘编自马敏《孙中山与张謇实业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曾国藩和张謇经济思想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和张謇思想共同的积极作用。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1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1卷(选择题 共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C
【27题答案】
【答案】A
【28题答案】
【答案】C
【29题答案】
【答案】A
【30题答案】
【答案】A
【31题答案】
【答案】C
【32题答案】
【答案】D
【33题答案】
【答案】B
【34题答案】
【答案】A
【35题答案】
【答案】D
【36题答案】
【答案】A
【37题答案】
【答案】A
【38题答案】
【答案】A
【39题答案】
【答案】B
【40题答案】
【答案】A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题答案】
【答案】(1)变化:从兼容并蓄(平衡用人、文武兼重)到崇文抑武(重用文官)。原因:吸取前朝教训;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抑制武将势力膨胀);与少数民族军事斗争多以失败告终(武臣无用);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澶渊之盟的影响);科举录取规模扩大,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2)进步:巩固统治(强化集权;预防动乱;巩固统一);推动文官政治(官僚政治)发展;推动科举制度发展;有利于发挥士大夫积极性(增强责任心、自信力);强化国家认同;推动社会教化(教育事业);推动儒学发展;推动文学艺术进步。
局限:因循保守;效率低下;官员冗杂(积贫积弱);加大财政负担;无法应对边防危机(军事能力不足);过于务虚(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2题答案】
【答案】(1)同:都利用外国科学技术;都发展近代工业。
不同:曾国藩偏重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张謇以发展棉铁业为主;主张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业;合理利用外资,维护国家主权。
(2)作用:推动近代化(工业化)发展;激励了国人救国道路的探索;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促进了思想解放;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