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回洛仓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共有仓窖710座,单个仓窖就可储存粮食50万斤。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A.隋朝灭亡的原因 B.政治制度的创新C.商业发展的水平 D.财政经济的状况2.在完全统一西域后,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这反映我国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采用的措施是( )A.册封首领 B.设置机构 C.和亲政策 D.建立藩镇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盛唐气象”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形成如下成果展示表格,其中符合描述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诗句是( )领域 状况经济发展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民族关系 ?社会风气 辇前人才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A.两渡西域通丝路,天下为此君一人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小小邮票承载历史。国家邮政局为下边两位历史人物发行邮票,是因为他们( ) 图一 张骞 图二 玄奘A.是同一个时代的使节 B.都持汉节而不辱使命C.都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D.都求得真经返回大唐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不断交融与碰撞。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C. D.6.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治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7.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这一时期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交通发达,海陆丝绸之路畅通 B.政府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各大洲之间联系 D.西方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扩张8.如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宋元时期三大科技发明时收集的图片资料。从该资料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指南针 火药及火器 印刷术A.宋元时期的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B.宋元时期交通发达C.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D.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9.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明朝建立 B.迁都北京 C.郑和下西洋 D.明朝灭亡10.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向当地展示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时也学习当地独特的种植技术、医药配方等。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巩固了边疆海防 B.宣扬了明朝国威C.拓展了明朝疆域 D.推动了中外交流11.清朝军机大臣,都是只用亲信,不问出身。皇帝旨意直接以廷寄发出,部院和各地方折本不经内阁直接送达皇帝。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 )A.加快办事效率 B.精简冗官机构C.打破世俗门第 D.强化君主权力12.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A.货币的发展历程 B.都市生活的繁华C.商业的发展历程 D.海外贸易的发达13.《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体会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D.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乐府杂曲 鼓吹饶歌 高昌》14.历史事件并非孤立发生,而是相互影响,构成历史的发展过程。以下事件与其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影响A. 大运河的开通 为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B. 玄奘西行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C. 戚继光抗倭 解决中俄边境问题D.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宋元海上贸易发展A.A B.B C.C D.D15.出土文物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下列文物最适合用于佐证的观点是( )A.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的管辖C.中央政府重视台湾的建设 D.清朝疆域西北至巴勒喀什池16.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官僚体系逐渐完善C.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过程 D.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二、综合题17.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材料二 宋辽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三 ……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辽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并分析该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所呈现的特点。(4)通过这次探究活动,说明今天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18.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材料一 汉朝至唐朝选官制度简表制度 时间 内容①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令各郡国向朝廷推举孝廉、茂才和贤良方正等人才,经考察授以官职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 在地方设置中正官,综合评判士人资品。后期被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学② 隋炀帝大业年间 ③唐太宗贞观年间 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材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 4% 17.2% 24.5% 46.1%注释:入仕指做官;寒门子弟指没有显赫家庭背景的普通士人——摘编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由童生、生员、再到举人、进士、翰林,科举可谓层层精选人才。然而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译文(1)请结合所学完成上表中的填空。(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至唐朝选官标准的变化。(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及缺陷。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下表图片代表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①曲辕犁示意图 ②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③筒车示意图④开元通宝 ⑤蜀锦 ⑥三彩釉陶载乐骆驼材料二:北宋中叶,汴京城人口不断增加,市内和坊内的店肆争先恐后朝着街面开设,坊市设置以及按时开闭的问题已不存在,举行夜市完全没有拘束了,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杭侃《中华文明传真》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和《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将材料一的图片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能够体现农业发展的是: 能够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 能够体现商业活动的是:(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宋朝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发展的原因。20.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展现历史的发展脉络,承载文化自信。请根据下面信息,完成相关问题。【文学之韵】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诗的特点。【科技之光】图1 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 图2《天工开物》(2)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项科技成就简述其对世界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并概括从图1到图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变化。【建筑之魂】 图3明长城 图4明紫禁城(3)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图3、图4中任选一处,为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做宣传介绍。参考答案1.D2.B3.B4.C5.D6.A7.A8.A9.B10.D11.D12.C13.D14.D15.A16.A17.(1)形式:和亲、会盟(2)特点:互相吸收。相同之处:创制文字,发展生产。(3)王朝:元朝。特点:民族关系发展和交融(民族关系发展或民族关系交融发展)。(4)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边疆地区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18.(1)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建立。(2)变化:从重视道德、才能到看重门第、轻视才能,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积极影响:加强了朝廷的权力;扩大了社会阶层流动及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养。缺陷:禁锢思想;脱离实际。19.(1)体现农业发展的是:①③ ; 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⑤⑥ ; 体现商业活动的是: ②④ 。(2)表现:打破了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商业店铺众多;商业竞争激烈;重视广告宣传。影响: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3)表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制度较完备;商品种类多;海外贸易范围广(答出三点即可)。原因:宋朝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或者市舶司的设立);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经济重心南移等(答出三点即可)。20.(1)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或内容丰富;作者涉及广泛等。(任答一点即可)(2)作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选两点变化:由创新到总结;发展转为迟滞。(任答一点即可)(3)明长城:明代长城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明紫禁城:紫禁城,今又称故宫,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特点是中轴对称,均衡布局,功能齐全,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两处建筑中任选其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