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材:统编版必修一 科目:思想政治
教学设计标题: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通过历史课程初步了解改革开放历程,但对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缺乏系统性认知,需通过具体案例深化理解。学生逻辑思维逐步发展,但抽象理论理解能力有限。需借助数据图表、视频案例等直观材料,结合小组合作与辩论,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国家发展成就有一定认同感,但缺乏深度的情感共鸣。需通过真实案例激发自豪感,结合青年责任讨论强化使命感。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明确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通过学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 公共参与: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的不变及其关系 难点: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资总书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音频。 展开议题 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子议题一:感悟“新时代”——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议学情境】现场采访学生对新时代的看法 【议学任务】总结对新时代的看法和观点 【学生活动】结合实际、思考并回答 【议学小结】 知识生成 子议题二:理解“新时代”——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议学情境】学生课前采访身边不同的人对新时代的认识(视频) 【学生活动】结合访谈,思考这是新时代中国的全貌吗? 【议学情境】中西部小学教室图片对比、2019-2023年全国人均收入数据表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与材料信息,谈谈新时代你所期待的美好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展示 【议学小结】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知识生成 新时代中的变与不变: 变: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发生过几次主要矛盾的转变,我们的生产力从落后的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们的需求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要矛盾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变:基本国情、国际地位(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议学情境】2023年美国众议院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进行投票(425票赞成、0票反对)新闻图片。 【议学任务】有观点认为新时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了,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而是发达国家,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材料信息与教材进行思考。 【议学小结】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但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并没有变。 坚持“三个牢牢”,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子议题三:践行“新时代”——新时代应当如何作为? 【议学情境】学生上台分享新时代、新征程的个人目标及其实现措施。 【议学任务】探讨新时代青年学生该抱有怎样的人生目标、如何作为 【学生活动】交流与分享 【议学小结】教师点评及小结。 知识生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及要求。 (三)课堂总结 (四)议学延伸 关注近期我国在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大新闻事件,整理 2 - 3个典型案例,并分析其如何彰显新时代的特征,形成一篇时事分析报告。 (五)教学反思 本设计以议题式教学串联新时代理论,结合音频、数据、新闻等多元情境,引导学生从 “感悟 — 理解 — 践行” 逐层深化认知,有效突破 “变与不变” 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通过对比美国错误观点强化基本国情教育,借助青年责任讨论激发情感共鸣,较好落实政治认同与公共参与目标。但小组讨论中对 “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方法论探讨稍显笼统,议学延伸的时事报告缺乏具体分析框架指引。后续可增设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间轴” 对比活动,强化历史纵深感,并在延伸任务中提供 “特征 — 案例 — 理论” 的分析模板,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结构化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