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3 观察蜗牛的反应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1.3 观察蜗牛的反应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一单元 形形色色的动物
1.3观察蜗牛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学生能准确描述蜗牛的外形特点,如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两对长短不同的触角,长触角顶端长有眼睛;清晰了解蜗牛通过触角等器官感知环境刺激的方式,并能说出蜗牛对常见刺激(光、触碰、声音、气味等)的反应现象。
2.科学探究:亲身经历观察蜗牛反应的完整探究过程,熟练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手电筒等)和方法进行细致观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成功设计简单实验来探究蜗牛的反应,精准记录并深入分析观察结果,全面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3.科学态度:始终保持对蜗牛及动物世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踊跃参与探究活动;始终尊重事实,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乐于与同伴密切合作交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深刻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紧密相连的关系,显著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方位细致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深入探究蜗牛对光、触碰、声音等刺激的反应,并能准确无误地描述。
2.教学难点:巧妙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蜗牛对不同刺激的反应,精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深刻理解蜗牛的反应是对环境的适应。
三、教学准备 蜗牛、手电筒、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1.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小伙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小嘉宾,它背着重重的壳,总是慢悠悠地爬行 。(展示蜗牛的影子图片)大家猜猜它是谁?
2.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后纷纷踊跃猜测,多数学生能猜出是蜗牛。
3.设计意图:借助猜谜和展示影子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迅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自然顺畅地引出本节课的主角——蜗牛。
(二)观察蜗牛外形(7分钟)
1.教师活动:拿出几只蜗牛分发给各小组,亲切地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用肉眼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想一想,它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部分?” 同时引导学生按从整体到局部、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壳、身体、触角等结构。
2.学生活动:小组内成员认真细致地观察蜗牛,用手指轻轻点着蜗牛身体各部分,彼此热情交流观察发现,比如“蜗牛的壳是螺旋状的”“它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等。
(三)探究蜗牛对光的反应(10分钟)
1.教师活动: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手电筒,详细清晰地讲解实验步骤:“大家把手电筒打开,从侧面慢慢靠近蜗牛,但千万不要碰到它,仔细观察蜗牛有什么反应。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看看蜗牛的身体、触角等部位有怎样奇妙的变化。” 接着巡回指导各小组实验,贴心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用强光长时间照射蜗牛眼睛部位。
2.学生活动:小组同学高效分工合作,一人操作手电筒,其他人全神贯注地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大家惊喜地发现蜗牛在光照下,触角会迅速收缩,身体也可能往壳里缩。然后积极热烈地讨论观察到的现象,纷纷提问 “为什么蜗牛遇到光会缩起来呀?”
(四)探究蜗牛对触碰的反应(10分钟)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木棒轻轻触碰蜗牛的触角、身体,温柔地提问:“当我们触碰蜗牛时,它又会有什么有趣的反应呢?大家勇敢地试试看,一定要轻轻触碰哦。” 同时仔细观察各小组实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活动:学生按照要求用小木棒小心翼翼地触碰蜗牛,看到蜗牛受到触碰后迅速将身体缩进壳里。小组内兴奋地交流感受,感叹“蜗牛好胆小,一碰就缩回去了”。
(五)小组讨论与汇报(7分钟)
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热烈讨论:“通过刚才精彩的实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蜗牛对光和触碰的反应。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蜗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这些反应对蜗牛有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记录表,让小组认真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
2.学生活动: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一致认为蜗牛对光和触碰的反应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躲避危险。各小组代表自信满满地上台汇报,清晰展示记录表,详细讲解小组的实验发现和讨论结果。
(六)课堂总结(3分钟)
1.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蜗牛的外形特征,蜗牛对光、触碰刺激的反应等。温馨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蜗牛,探索更多关于蜗牛的奥秘。
2.学生活动: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老师,牢记老师的嘱托,对课后观察充满期待。
五、板书设计
1.蜗牛的外形特征
2.蜗牛对光、触碰的反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