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5 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2.5 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二单元 太阳和月亮
2.5 发光发热的太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人类都意义重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相关证据;理解太阳对动植物生长、人类生活以及地球气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难点: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太阳对地球生态系统复杂影响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片、录像、小冰块、温度计、放大镜、色卡、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图解、多媒体课件。
2.学生:活动手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清晨太阳升起,照亮大地、万物复苏的视频。
2.提问引导:“视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看到太阳?太阳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后,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太阳的日常感受,如太阳很亮、很热等。
(二)认识太阳的外观(8分钟)
1.展示多幅不同时间(日出、日落、中午等)、不同角度(地面拍摄、太空拍摄等)拍摄的太阳图片。
2.引导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光芒看起来怎么样?”
3.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举手发言描述太阳的外观特征,如太阳是圆形的,早上和傍晚颜色偏红,中午很亮很白,光芒很耀眼等。
(三)探究太阳的发光发热(10分钟)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我们都知道太阳很亮很热,那怎么证明太阳会发光发热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组织两个小实验:
感受热量:让学生将手在阳光下暴露一会儿,再收回阴影处,对比感受。
温度测量:用温度计分别测量阳光下和阴凉处同一物体(如石块)的温度,并记录数据。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3.实验结束后,提问:“通过用手感受和温度计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证明太阳发光发热的方法;按照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认真感受并记录实验数据;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实验结果,如在阳光下感觉很热,温度计测量阳光下物体温度比阴凉处高,说明太阳会发光发热。
(四)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12分钟)
1.展示一系列图片,内容包括植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动物在白天活动、人们在户外活动、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太阳能发电站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对这些方面的作用。
2.组织小组讨论,话题为“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3.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太阳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提供光和热,维持地球适宜的温度,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为食物链提供基础,没有太阳,植物无法生长,动物和人类就没有食物。
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如太阳辐射不均导致大气环流,形成风、雨等天气现象。
(五)课堂总结(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谁能来说一说?”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再次强调太阳发光发热的特征以及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意义。
(六)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太阳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五、板书设计
1.太阳的外观
形状:圆形
颜色:多样(早晚偏红,中午亮白 )
光芒:耀眼
2.太阳发光发热
证据:视觉(亮)、触觉(热)、实验(温度计测量)
3.太阳的重要性
对动植物:促进生长
对人类:提供能源、影响生活
对地球:调节气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