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三单元 物体的位置3.10校园小导游一、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理解确定物体位置需要明确方位和距离,认识到准确描述位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规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将实际场景与地图表示建立联系。(二)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校园环境、绘制路线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物体位置相关的问题。2.学会在复杂的校园场景中提取关键信息,简化为路线图,锻炼抽象思维。(三)探究实践1.经历校园实地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绘制并介绍校园路线图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能在实践中正确使用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提升工具使用技能。(四)态度责任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和作为校园小主人的责任感。2.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综合运用方位词(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和距离描述校园中物体的位置,学会绘制简单的校园路线图,并能清晰准确地向他人介绍。2.掌握地图方向规则,能根据实际方位绘制地图。(二)教学难点1.在实际场景中准确辨别方位,将复杂的校园环境简化为合理的路线图,以及在介绍过程中组织语言,做到条理清晰、表达准确。2.理解实际方位与地图方位的转换关系,准确绘制和解读校园地图。三、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2分钟)1.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段校园运动会的精彩视频,视频中展示运动员在不同场地比赛、观众在不同区域加油助威的场景。2.提问引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里,我们看到了热闹的校园运动会。那你们能说一说视频里的主席台在操场的哪个位置吗?运动员们从起跑线跑到终点,这个路线该怎么描述呢?大家想一想,要是有校外的客人来参观我们的校园,我们怎么清楚地告诉他们各个地方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校园小导游,带着客人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二)知识回顾(3分钟)1.提问互动: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方位词,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呀?(请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如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那你们还记得怎么辨别东南西北方向吗?在教室里,我们以黑板为参照,谁能指出东方在哪里?西方呢?(让学生起身指认方向)2.距离回顾:除了方位,我们还学了描述物体有多远。老师现在站在讲台上,你们能用 “远”“近”来描述自己和老师的位置关系吗?(随机请几位学生描述)如果要更准确地表示距离,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回忆用步数、格子数等表示距离)(三)校园探秘(15分钟)1.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人,确保每个小组内学生能力互补,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生分布均匀。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校园简易平面图(图上标注主要建筑物但不标方位和路线)、一支笔和一个指南针。2.任务布置:同学们,现在我们要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实地探究啦!每个小组要利用手中的指南针,在校园里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找到至少三个校园内的标志性物体,如教学楼、图书馆、操场旗杆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用准确的方位词和距离来描述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把你们的发现简单记录在平面图上。在探究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小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哦!3.实地探究: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各小组散开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当发现某小组在辨别方向上出现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指南针;当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位置关系。(四)绘制路线(8分钟)1.小组讨论:探究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各小组围坐在一起,根据在校园里的观察和记录,进一步讨论如何绘制从学校门口到某个标志性地点(如图书馆)的详细路线图。讨论内容包括路线经过的主要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方位以及各段路程的大致距离(可以用步数或估计的长度表示)。2.绘制路线图: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在大白纸上绘制校园路线图。要求用箭头表示方向,用清晰的线条画出路线,在路线图上标注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并在旁边用文字说明该建筑物相对于前一个建筑物的方位和距离。例如,“从学校门口向北走50步,到达教学楼;再从教学楼向东走30步,到达图书馆”。教师巡视各小组绘制情况,提醒学生注意路线图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对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如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路线图布局、正确标注信息等。(五)小导游展示(10分钟)1.小组推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为“校园小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绘制的校园路线图。小导游要拿着小组绘制的路线图,站在讲台上,面向同学们进行介绍。2.介绍要求:小导游在介绍时,要先说明自己带领“游客”参观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按照路线图,清晰、有条理地描述沿途经过的建筑物的方位和距离,如“我们现在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走,大家看,前面50步远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教学楼。从教学楼再往东走大约30步,就到达图书馆了”。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3.评价交流:小导游介绍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路线描述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方位和距离说明的清晰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描述物体位置和路线的能力。五、课堂总结(2分钟)1.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当了一回校园小导游,通过实地观察、绘制路线图和介绍校园,我们学会了用方位词和距离来准确描述校园中物体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也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路线。2.拓展思考: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如果我们要绘制整个城市的地图,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除了方位和距离,还可能有什么重要信息?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与家长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