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切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与独特魅力,坚信其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进程中的强大引领作用,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拥护并投身于文化强国建设实践。2.科学精神:精准把握文化的内涵、外延,科学剖析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明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各类文化现象与文化问题。3.法治意识:熟知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尊重和维护文化知识产权,严格依法参与文化活动,为营造健康、有序、法治的文化环境贡献力量。4.公共参与:踊跃参与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主动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增强文化创造与传播能力。
教材分析 本框题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隶属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开启文化模块学习的基石。它承接前两单元哲学知识,为后续深入探究文化传承、创新等内容筑牢根基,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文化认知体系,树立正确文化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内容架构上,本框涵盖两目。首目 “什么是文化”,阐释广义文化囊括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狭义文化聚焦于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且包含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内容;剖析文化与文明的区别,点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产物,需借助载体呈现。次目 “文化的功能”,论述文化具备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强调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准理解文化内涵,涵盖广义、狭义文化概念;深入领会文化的多重功能,如引领社会风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助力国家繁荣;明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教学难点:清晰区分文化与文明的差异,准确把握文化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与意义;学会运用文化功能知识,深入分析复杂多变的现实文化现象与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议题:从成都世界运动会看文化魅力教师活动:展示 2025 年成都举办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的精彩图片与视频片段,呈现成都特色文化景观,如武侯祠、锦里古街等,提问:“透过这些画面,大家捕捉到哪些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为成都这座城市增添了怎样的光彩?”学生活动:认真观赏图片与视频,踊跃思考并回答问题,指出运动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阐述这些元素让成都更具吸引力、活力与底蕴。议学提示:引导学生留意文化元素的多样性,思考文化与城市形象、发展的关联,激发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究兴趣。议学总结:文化元素丰富多元,渗透于社会生活各角落,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引出本节课主题——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新课讲授议题一:什么是文化教师活动:1. 呈现 “文化” 一词在拉丁语、汉语中的起源与演变资料,讲解广义文化、狭义文化定义。2. 组织讨论:以下现象哪些归属于文化现象?(1)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2)某中学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3)国家出台新的税收政策。(4)某地举办传统民俗庙会。学生活动:1. 研读资料,理解文化起源与定义。2. 参与讨论,判断并阐明理由,如(1)属科技文化现象,(2)是校园文化活动,(3)为经济政策,(4)是民俗文化活动。议学提示:1. 着重区分广义、狭义文化范畴。2. 明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结晶,纯粹自然现象非文化。议学总结: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包含人类一切实践活动及成果;狭义文化指相对经济、政治的人类精神现象,含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内容。教师活动:1. 展示对比表格,从起源、本质、范围、特征等维度剖析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2.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文明则具积极进步性。学生活动:1. 观察表格,理解二者差异与关联。2. 思考并举例,如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构成,体现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议学提示:1. 留意文化与文明创造主体皆为人。2. 明确先进文化是文明重要内容。议学总结:文化与文明有别又相连。文化涵盖人类实践各方面成果,文明侧重文化精华;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文明是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产物;文化具动态性,文明相对稳定;文化概念中性,文明含褒义。1. 展示图片:传统建筑(如福建土楼)、艺术作品(如达芬奇《蒙娜丽莎》)、节日庆典(如春节庙会)、语言文字(如汉字书法)。2. 提问:这些图片展现了哪些文化载体?文化载体有何作用?学生活动:1. 观察图片,判定文化载体类型,如土楼是建筑载体,画作是艺术载体,庙会是活动载体,汉字是语言载体。2. 思考并回答文化载体作用,如承载、传播、展示文化内涵。议学提示:1. 文化载体形式多样,包括物质、行为、语言等。2. 文化载体对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议学总结:文化载体是文化的记录、传承与表现形式,承载、表达文化内容,建筑、艺术、活动、语言等皆是文化载体。议题二:文化的功能教师活动:1. 展示案例:(1)2025 年 “全民健身日” 系列活动开展,各地举办马拉松、健身操比赛等。(2)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映,激发民众爱国热情。(3)某贫困地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实现脱贫致富。(4)国家推广普通话,提升国民交流效率与文化素养。2. 组织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分别彰显了文化的哪些功能?学生活动:1. 分析案例,分组讨论并记录答案。2. 小组代表发言,如健身日活动体现文化引领风尚功能,电影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功能,文化旅游展现文化推动发展功能,推广普通话凸显文化服务社会功能。议学提示:1. 从案例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化功能具体表现。2. 关注不同文化功能相互联系。议学总结: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功能。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文明素养;教化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精神需求,丰富社会生活;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教师活动:1. 展示资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凝聚民族力量、维系国家统一的事例,如古代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2. 引导思考:若一个民族丧失自身文化,会产生何种后果?3. 组织辩论: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学生活动:1. 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如民族失去文化将失去精神根基、凝聚力与认同感。2. 参与辩论,阐述观点,如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精神动力,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支撑。议学提示:1. 从历史、现实角度领悟文化对民族重要性。2. 明晰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内在联系。议学总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缺乏文化自信,难有文化繁荣与民族复兴。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化内涵(广义、狭义,与文明关系,文化载体)、文化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是民族灵魂)等内容,强调文化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学生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文化内涵与功能理解,明确自身文化责任。通过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强化重点内容,培养总结归纳能力,提升文化认知与责任感。
知识点整合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什么是文化⑴文化的内涵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本册教材中的文化都是狭义的文化) ⑵文化的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提醒]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选择题分清“决定”和“决定于”)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b.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⑷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⑸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文明区别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联系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都是实践的产物。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⑹文化的载体①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注意】注意:器物、行为、制度是文化的载体,而非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技术、思想、价值观等才是文化。2.文化的功能⑴对社会: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①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②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④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⑵对国家和民族:具有促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功能。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⑶对个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课后练习 1、三星堆创意舞蹈《金面》惊艳亮相。演出舞台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视觉盛宴,威严的青铜大立人像、神秘的面具......舞蹈演员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游览数千年前的古蜀国,“沉浸式”感受三星堆文化。从中可以看出( )①现代科技赋予文化新内涵和持久生命力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④三星堆文化对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扶贫先扶志的原因在于(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25·江西模拟预测)江西抚州以市场为导向,以文昌里为根据地,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从历史、陶瓷、艺术、民俗等角度着手传承文脉,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项目,高效能地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旅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这体现出( )①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经济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 (2025·甘肃白银三模)走进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村,人人有画笔,处处是画作。大芬村的画家们在日复一日磨炼绘画技巧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绘画语言,表达并传递出自己的生活与艺术态度。30余年的精雕细琢使大芬村从一穷二白的弹丸之地发展为遍地画师的艺术之村。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 )①优秀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②文化素养一经形成即具相对稳定性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又享受文化 ④经济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AD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