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8 材料分析题(世界现代史部分) 试卷 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材料二 关于二战的起点,或者爆发点,以往学术界多半以1939年9月1日德国侵入波兰为标志;也有学者把中国抗战作为二战的起点。但是,俯视全球,看到二战的爆发分别有亚洲和欧洲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其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摘编自张海鸥《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中共十四大报告,1992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工在一战中参与了哪一军事集团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其主权遭到损害的国际会议。(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们对于二战起点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们重视中国抗战在二战中地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建立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提出了什么方案?2.(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资本主义从萌芽初现到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理论构想到制度实践,人类社会的变革始终充满张力与突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他(威廉)和玛丽登上王位时自己已经读过的《权利宣言》,于1689年4月被转化为《权利法案》。……法案宣布暂停法案之权为非法,并禁止在和平时期组建常备军。它废除了在司法事务中行使特权,而国王被禁止设立教会委员会或在议会之外筹款。——马克·凯什岚斯基《企鹅英国史(卷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使“他和玛丽”登上王位?概括《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材料二 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启动时,美国通过1776年爆发的独立战争挣脱英国的殖民枷锁,实现了独立。……但18-19世纪的美国有资本主义和奴隶制两种社会经济形态存在,形成了南北之间的对立。这种情况到19世纪中叶南北战争中北方打败南方,巩固了国家统一并废除奴隶制之后才得以消除。——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场战役是美国“挣脱英国的殖民枷锁”的转折点?“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三 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7日清晨,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城里的电话局、火车站和发电厂。一艘军舰调转炮口对准冬宫——克伦斯基的政府所在地。克伦斯基政府基本上找不到什么人来保卫它。苏维埃代表大会仓促召开,大会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并任命以列宁为首脑的人民委员会来取代它。——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历史地位?同时它把什么思想理论变成了社会现实?3.(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一八九四年,日人预备充足,蓄意挑衅,卒至以兵戎相见。——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三 上午十时十五分,当乔冠华团长、黄华副团长和中国代表团其他成员来到这里、步入会议厅的时候,从联合国走廊到整个大厅,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新华社记者《在联合国的第一周》《人民日报》1971年11月25日材料四 在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下,中国同周边国家开辟友好合作新境界,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注入正能量。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同地区国家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共同谱写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摘自新华社2025年4月11日《安宁和睦 繁荣发展 交融相亲——写在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三国之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东亚等地区的文明进步,古代东亚的日本通过哪一改革使其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兵戎相见”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一战后召开的哪次国际会议,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3)结合所学,材料三描述的场景与我国哪一外交成就相关?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4)依据材料四回答,在什么周边外交理念的引领下,中国同周边国家开辟友好合作新境界?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请写出一例。(5)综上所述,写出影响外交兴衰的因素。4.(202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它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反动势力————法西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响深远。旧殖民体系瓦解……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增长。——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的影响。材料三 新时代,中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政治上,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体现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经济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丝路基金等,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 新格局。文化上,中国同美、俄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5.(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摘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比较材料一两幅地图,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版图的2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2处变化的原因。材料二:自1931年9月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前,中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坚持抗战,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37-1945年,日军主力始终盘踞于中国战场。到停战时,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274万人的70%。中国的抗战,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抵抗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实质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摘编自徐蓝《百年巨变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研究》2025年第1期)(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经济不及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苏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的原因,以及由此对国际格局造成的影响。6.(2025·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提出联合国家的目标不仅是打败共同的敌人,而且要建立一个拥有“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的世界秩序。1943年10月,在美苏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苏联同意了美国提出的《普遍安全宣言》草案,美英苏中四大国代表随即正式签字。“宣言”明确宣布“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8月—10月,美英苏三国代表举行会议,具体讨论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签署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建议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提出了联合国的各种安排。随后,美英中三国代表举行会议,接受了上述建议。这样,联合国宪章已具雏型。1945年2月雅尔塔首脑会议确定“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1945年4月—6月,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旧金山举行。——摘编自徐天新、梁志明、许平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修订版)》(1)根据材料,概括联合国创建过程所体现出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联合国是如何实现这一宗旨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意义。7.(2025·湖北·中考真题)【合作与全球治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需要世界人民共同维护。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以时间轴的形式整理的历史资料。请根据上述资料,围绕“合作与全球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观点,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8.(2025·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是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的历史;是世界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国际秩序由两极或单极化向多极化演变的历史……——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总结了20世纪历史发展的三个方面,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9.(2025·安徽·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各国都积极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虽然1899年和1907年曾召开过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却未做出任何实质性决议。——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并分析两次和平会议“未做出任何实质性决议”的原因。材料二 1944年,中,美,英、苏四国在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确认战后普遍性国际组织取名“联合国”,规定安全理事会由美、苏、英、中、法五大国担任常任理事并拥有否决权。但会议未能就大国否决权的应用范围等问题达成一致。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各方作了妥协,在大国否决权问题上形成共识,限制大国行使否决权的范围。——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围绕否决权问题斗争的实质,说说你对当时各方“妥协”的理解。10.(2025·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著,李鸿程译:《世界简史》,上海三联书店(1)指出材料一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材料二 下图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更新时间:2025年4月)的相关信息,制作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卡片。 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1995年1月1日成立,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总部】瑞士日内瓦 【成员】目前有166个成员(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并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专题18 材料分析题(世界现代史部分) 试卷 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参考答案1.(1)集团:协约国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观点:中国抗战是二战的起点;德国入侵波兰是二战的起点;二战有亚洲和欧洲两个起点原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趋势:政治多极化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解】(1)军事集团:根据材料一“图1欧洲战场上的华工”“图2欧洲战场上华工的分配”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华工们以勤劳坚韧的品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缓解了协约国劳动力压力,对协约国最终取得一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益,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引发国内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实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未能真正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2)不同观点:根据材料二“以往学术界多半以1939年9月1日德国侵入波兰为标志;也有学者把中国抗战作为二战的起点。但是,俯视全球,看到二战的爆发分别有亚洲和欧洲两个起点”可知中国抗战是二战的起点;德国入侵波兰是二战的起点;二战有亚洲和欧洲两个起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兵力及部分海军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3)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和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多极化是指二战后国际格局中,多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如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打破传统两极格局,使国际事务由单一或少数国家主导向多力量中心共同参与、协商决定的趋势演变。方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旨在倡导世界各国超越国界与分歧,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1)历史事件:光荣革命。目的:限制王权。(2)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性质: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3)历史事件:十月革命。历史地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他和玛丽登上王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正是通过光荣革命登上王位。目的:根据材料《权利法案》的内容“宣布暂停法案之权为非法,并禁止在和平时期组建常备军。它废除了在司法事务中行使特权,而国王被禁止设立教会委员会或在议会之外筹款”可知,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从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2)转折点:根据材料“美国挣脱英国的殖民枷锁的转折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在萨拉托加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性质:根据材料“南北战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7日清晨,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城里的电话局、火车站和发电厂”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材料中描述的布尔什维克占领重要设施、推翻临时政府等情节正是十月革命的场景。历史地位:根据材料“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7日清晨,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城里的电话局、火车站和发电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思想理论:根据材料“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7日清晨,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城里的电话局、火车站和发电厂”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1)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改革:大化改新。(2)条约:《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会议:华盛顿会议。(3)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周边外交理念:亲诚惠容。重大外交成就: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5)因素:①综合国力②国际地位③外交政策④国家利益⑤国家统一⑥政局稳定⑦经济发展⑧外交人才等。【详解】(1)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一“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和结合所学繁荣的唐朝知识可知,唐朝积极与外界进行多形式、广范围交流,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改革:根据所学古代东亚的日本知识可知,古代东亚的日本,在唐朝影响下进行大化改新。当时日本社会面临诸多问题,646年开始的大化改新,以唐朝典章制度为蓝本,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发展成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了社会转型。(2)条约:根据材料二“一八九四年,日人倾巢犯边,蓄意挑衅,卒至兵戎相见”和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知识可知,这里的“兵戎相见”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也使清政府财政危机加深,不得不举借外债,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通商口岸深入内地,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允许开设工厂,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会议:据所学华盛顿会议知识可知,一战后,为调整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秩序,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3)成就:根据材料三“乔冠华团长、黄华副团长和中国代表团其他成员来到这里,步入会议厅的时候,从联合国走廊到整个大厅,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可知,这一场景对应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志着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有了平台。外交政策:据所学新中国的外交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这一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平等、互利、和平基础上与各国交往。(4)周边外交理念:根据材料四“在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下,中国同周边国家开辟友好合作新境界”,可知明确了在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下,中国和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多领域开展合作,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重大外交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推进,有很多重大成果。比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它是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搭建的重要平台。众多国家参与,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展务实合作,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引领作用;还有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等。(5)因素:根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外交兴衰的因素有:综合国力方面:国家综合国力强,在国际上话语权就大,外交更有底气。如唐朝国力强盛,对外交往主动且有影响力;近代中国国力衰弱,外交被动挨打。国际地位方面:国际地位高,外交活动能更有效开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国际地位提升,外交成果不断涌现。 外交政策方面:正确的外交政策能指引国家外交方向。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国家利益方面:外交活动根本上是为维护国家利益,如签订条约时,国家会权衡自身利益得失。国家统一与政局稳定方面: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是外交开展的基础。近代中国军阀混战、国家分裂,外交受极大影响;新中国统一稳定,外交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发展是外交的重要支撑,经济实力强能开展更多对外合作、援助等,提升国际影响力。外交人才方面:优秀外交人才如乔冠华等,在关键外交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凭借智慧和才能为国家争取利益、赢得声誉。4.(1)原因:列强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任答三点)(2)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改变了国际关系;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任答三点)(3)贡献: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新格局;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提到列强争夺殖民地、实力变化及军事集团对立,结合所学知识,一战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如德国崛起挑战英国霸权),殖民争夺矛盾(如三国同盟与协约国形成),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2)性质:据材料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知,明确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性质为正义战争。影响:据材料二“旧殖民体系瓦解……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增长”可知,材料指出旧殖民体系瓦解、和平力量增长,结合所学补充法西斯被击败、联合国成立及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可知,影响是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改变了国际关系;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3)贡献:据材料三“政治上,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 新格局。文化上……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可知,从政治(伙伴关系)、经济(“一带一路”)、文化(人文交流)三方面概括中国贡献,需提炼关键词并简明表述。如: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新格局;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5.(1)变化: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独立;沙皇俄国统治被推翻,苏联建立等。原因:奥匈帝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凡尔赛条约》签订、重划德国疆界;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1922年底苏联建立。(2)历史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影响: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图片一跟图片二对比可知,这一时期的变化:①奥匈帝国解体为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②沙皇俄国统治被推翻,苏联建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从战争影响、战后国际会议的召开和战争引发俄国革命的角度回答:奥匈帝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凡尔赛条约》签订、重划德国疆界;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1922年底苏联建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材料“中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坚持抗战,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抵抗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实质性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可概括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苏联经济不及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其原因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为和冲突,产生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6.(1)特点:大国推动;多国参与;会议协商;历时较长;战争促进;目标明确;文件促进。积极作用:肯定了战后和平的理念;积极支持联合国章程的制定。(2)首要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实现:确定“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3)意义: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1943年10月,在美苏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苏联同意了美国提出的《普遍安全宣言》草案,美英苏中四大国代表随即正式签字”可得出,大国推动;根据材料“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可得出,多国参与;根据材料“在美苏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和“1944年8月—10月,美英苏三国代表举行会议”等可得出,会议协商;根据材料“1942年1月”和“1945年4月—6月”可得出,历时较长;根据材料“打败共同的敌人”可得出,战争促进;根据材料“建议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可得出,目标明确;根据材料“《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可得出,文件促进。故特点:大国推动;多国参与;会议协商;历时较长;战争促进;目标明确;文件促进。积极作用:根据材料“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提出联合国家的目标不仅是打败共同的敌人,而且要建立一个拥有‘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的世界秩序”可得出,肯定了战后和平的理念;根据材料“建议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提出了联合国的各种安排。随后,美英中三国代表举行会议,接受了上述建议”可得出,积极支持联合国章程的制定。故积极作用:肯定了战后和平的理念;积极支持联合国章程的制定。(2)首要宗旨:结合所学联合国的知识可知,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实现:根据材料“确定‘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可得出,确定“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再结合所学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知识可知,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故实现:确定“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3)意义:结合所学联合国的知识,可从其维护和平、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例如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7.观点:合作是实现发展的有效路径论述: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合作是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有效路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生动注脚。 二战时期,法西斯的侵略让世界陷入危机。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携手并肩,在各个战场协同作战,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守护了人类和平,彰显合作在破解生存危机时的强大力量。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贸易摩擦与规则缺失成为新挑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为全球贸易搭建起合作与协调的平台。各国遵循共同规则开展贸易活动,推动商品、服务和资本有序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与繁荣,展现合作在经济治理中的关键价值。从战时同盟到经济协作,合作贯穿全球治理历程。可见,面对全球性问题,唯有秉持合作精神,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完善,助力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详解】观点:根据题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和结合表格可知,选取1942年《联合国宣言》签署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42年《联合国宣言》签署的背景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它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背景是存在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它的成立有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我们通过合作应对全球治理中的问题。所以可以提炼出观点“合作是实现发展的有效路径”。论述:根据拟定的观点,结合1942年《联合国宣言》签署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背景和影响进行阐述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即可。在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合作是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有效路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生动注脚。 二战时期,法西斯的侵略让世界陷入危机。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携手并肩,在各个战场协同作战,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守护了人类和平,彰显合作在破解生存危机时的强大力量。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浪潮袭来,贸易摩擦与规则缺失成为新挑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为全球贸易搭建起合作与协调的平台。各国遵循共同规则开展贸易活动,推动商品、服务和资本有序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与繁荣,展现合作在经济治理中的关键价值。从战时同盟到经济协作,合作贯穿全球治理历程。可见,面对全球性问题,唯有秉持合作精神,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完善,助力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其他观点和论述合理亦可。8.观点:20世纪国际秩序由两极或单极化向多极化演变。阐述: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如北约与华约对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多极化趋势初现;90年代苏联解体后,欧盟、中国等力量增强,推动多极化发展。【详解】根据题目要求,可选择“20世纪国际秩序由两极或单极化向多极化演变”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先有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91 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未形成单极格局,而是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 。这一演变孕育于两极格局演变中,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打破旧格局,世界力量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调整,经济全球化下政治发展不平衡及美国单边主义引发不满等推动,表现为美、欧、日、俄、中等形成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且该演变是长期曲折过程,单极与多极矛盾等是国际斗争焦点,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所以阐述为: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如北约与华约对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多极化趋势初现;90年代苏联解体后,欧盟、中国等力量增强,推动多极化发展。9.(1)名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原因:军备竞赛失控;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任答2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实质:防范和限制大国霸权。(答“国家利益之争”亦可)理解:各国维持合作,促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吸取历史教训,实现战后和平;妥善解决分歧也是一种外交智慧。(任答2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和结合所学,可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和德国崛起,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各国矛盾重重,在欧洲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德意奥三国同盟。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当时两大军事集团都在积极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矛盾重重;而当时的欧洲各国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强;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等,矛盾尖锐;资本主义从头就是血腥的侵略的。在此情况下召开了两次海牙和平会议都会因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无法调剂。(2)实质:根据材料二“在大国否决权问题上形成共识,限制大国行使否决权的范围”和结合所学,可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各国为了能够限制美国的霸权主义才提出来“否决权”,切限制大国行使这一权利,就是在防范和限制大国霸权,保护国家利益。理解: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围绕材料的相关信息,如“国家关系”、“世界格局”等来谈,如:各国维持合作,促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吸取历史教训,实现战后和平;妥善解决分歧也是一种外交智慧等。10.(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打破孤立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非亚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来往日益密切,世界观念开始确立起来;促进了物种、商品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特点:全球性、规范性、正式性;作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解决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可得出哥伦布和达·伽马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他们的航海活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最重要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影响:根据材料一“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从全球化角度来说打破孤立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非亚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来往日益密切,世界观念开始确立起来;促进了物种、商品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特点:根据材料二“目前有166个成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是全球性,成员众多,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根据材料二“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是规范性,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制定和规范对边贸易协定,对全球贸易规则进行规范和约束。根据材料二“1995年1月1日成立,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是正式性,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有明确的成立时间和组织架构,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作用:根据材料二“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贸易组织能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解决贸易争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