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9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9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结合教材11、12页探究与分享分析下列问题:
1、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2、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来哪些构想?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圣西门(1760-1825)
《论实业制度》
傅立叶 (1772-1837)
《全世界和谐》
欧文(1771-1858)
《新道德世界书》
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
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私有制的批判,已接近历史实际。
矛头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并进行了一定尝试。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倡导建立“实业制度”,采用说服的方法,结果钱财花光,他的理想未能实现。
倡导“和谐制度”,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没有富翁支持他。
在美国买地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社会背景无法持续
结合教材11、12页探究与分享分析下列问题:
1、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来哪些构想?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历史局限性
P12.1.1
历史进步性
P11.1.1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决定了它只能是空想,不能得到真正实现
  (1)三大工人运动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从斗争形式来看,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1.三大工人运动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意义 P12.2.2
哎,怎么就被镇压失败了呢?
哎,还不是因为咱没文化,缺指导!
那就找个理论大神好好指导呗!
2.从斗争形式来看,三大工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思想理论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P14
(1)创立过程: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2)意义和影响: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 P14.2
(1)创立过程: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2)意义和影响: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注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P16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具体见相关链接)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都讲了啥?
拓展思考
1、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2、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拓展思考
1、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特点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思考
2、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出发来探讨社会发生变迁的原因。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找到了现实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从没有理性的社会向有理性的社会过渡。
③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能够承担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觉悟了的无产阶级。
十月革命的胜利
补充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材料二: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在经济领域,苏联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在政治领域,苏联确立并坚持苏联共产党在苏联社会中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政权。
随之,二战后,社会主义得到巨大发展。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甚至有的反动人士到处宣扬这是社会主义失败的标志。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一)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过程: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伟大意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多国: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P18.1.5
(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2)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配方式)
补充材料
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 匈牙利至1989年
罗马尼亚至1989年 保加利亚 至1989年
波兰至1989年 民主德国 至1990年
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 苏联 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至1991年)
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三)科学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 P19.1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课堂小结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进步性、局限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观点意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意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的实践
(一)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科学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
听“朗读者”习近平读马克思
习语金句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摘自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第五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共同朗读《共产党宣言》
朗读教材《共产党宣言》内容,感悟伟大宣言发表的意义。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