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年人教版(2024)生物学第一轮复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能力提高综合强化练习2【含答案Word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下列叶芽结构与其发育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芽轴→茎 B.侧芽→侧枝C.幼叶→新芽 D.芽原基→芽2.早春播种,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B.增加二氧化碳以抑制呼吸C.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绿色植物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下列对绿色植物的价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B.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制造的有机物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4.护绿、低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下列做法不符合护绿、低碳的是(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C.禁止乱砍滥伐 D.节能减排,绿色出行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缸长期不换水,缸的内壁会长出绿膜,这些绿膜是苔藓植物B.现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堆积,很快会变成煤C.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D.蕨类植物可以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6.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种子的( )A.胚 B.胚乳 C.子叶 D.胚芽7.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等量的萌发、煮熟的小麦种子分别装入甲、乙两瓶中,放到温暖地方一夜,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有关分析与结论错误的是( )A.甲瓶和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B.实验过程中甲、乙瓶内的温度不相同C.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D.探究的是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8.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9.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在众多珍稀植物中,有一种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稀有的分布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被形象地称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这种植物是( )A.红豆杉 B.珙桐 C.银杏 D.金花茶10.桃树枝条上具有分生组织的结构是( )A. 形成层 B. 筛管 C. 导管 D. 表皮11.小明看到妈妈将玉米粒播种到地里,过了几天长出了玉米苗,于是他将大米和小米播种到地里,等了好久也没看到他们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A.缺少光照 B.外界温度太低C.没有胚乳 D.胚已被破坏12.如图表示大豆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越旺盛B.种植密度越大,呼吸作用越弱C.种植密度为m2时,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D.种植密度大于m4时,利于大豆生长13.下面是四粒玉米种子,阴影表示被虫吃掉的部分,其中放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能还会萌发的是A. B. C. D.14.农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氮、磷、钾 B.氮、磷、钙C.氮、钾、钙 D.磷、钾、钙15.下列植物类群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A.苏铁 B.葫芦藓 C.肾蕨 D.紫菜16.“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我们啊,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这是某电视剧主题曲的歌词,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 )①胚根发育成根②胚轴伸长③种子吸水④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⑤营养物质转运胚芽、胚轴、胚根A.⑤③①②④ B.③⑤①②④C.⑤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7.回顾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①经碘液染色才能看清B.草履虫碰到②时就会绕开,说明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菠菜叶片中靠近③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D.小鱼尾鳍血管中④的血液流速比⑤慢18.如图所示是正常生长的粮食作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B.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a、b、c区域表示有机物的增加或减少,若一天中a-b-c>0,则植物会积累有机物D.遇到阴雨天气时,区域a的面积会增大19.垂柳和旱柳是常见的绿化树种,园林工作者对垂柳和旱柳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垂柳的光合速率一直增强B. 相同光照强度下,旱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垂柳多C. 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旱柳释放的氧气比垂柳少D. 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时,垂柳不进行光合作用20.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不包括( )A.由细胞组成B.能进行光合作用C.有根、茎、叶的分化D.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冈云山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203科,151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水杉、香果树、南方红豆杉、钟萼木、秃杉等,现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阔叶林200公顷,林区郁闭度达0.9以上。动物种类丰富,其中脊椎动物66科21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长尾雉、红腹角雉、云豹;二类保护的有麝香、水鹿、大鲵、锦鸡、穿山甲等。材料二:中国的苔藓植物十分丰富,全世界有苔藓植物23000种,中国约有2800多种,占全世界的12.2%百藓植物喜欢有一定阳光及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无法生存。(1)云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此类生态系统有 、“绿色水库”之称。(2)水鹿、银杏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秃杉均属于 植物。(4)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自动调节能力更 。(5)结合材料二,人们可以将苔藓植物作为 。22.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涟源市成功建成多个蓝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能够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有“水果皇后”的美誉。(1)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请解释原因: 。(2)蓝莓授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授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为了进一步提高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扶贫小组技术员对蓝莓进行大棚试种,在密闭大棚的情况下,测定大棚内24小时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BC段氧气浓度上升的原因是: 。这24小时蓝莓 (是否)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 。23.如图是绿色植物叶片结构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整。① ;② ;③ ;④ ;⑤ .24.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实践小组选用黑藻为材料,开展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过程如下。【任务一】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小西同学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黑藻叶片细胞内有很多圆形的绿色颗粒(如图所示)。(1)这些绿色颗粒是 ,它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发生在其中的能量转换是 能换转化为化学能。【任务二】探究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同学们将新鲜黑藻放在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培养24小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 烧杯内溶液 温度(℃) 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min) 产生气泡数目(个/min)① 自来水(二氧化碳含量低) 30 1盏50W LED灯 60 9② 20%二氧化碳水溶液 30 1盏50W LED灯 60 20③ 20%二氧化碳水溶液 30 2盏50W LED灯 60 36(2)实验过程中发现黑藻叶片上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最可能是 。(3)实验中,②组和③组可以形成对照实验,用来探究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若要判断黑藻光合作用的强度,除检测产生气泡数目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碘液来检测黑藻叶片中 的含量,请你预测,碘液染色后颜色最深的应该是 (填序号)组的黑藻。25.“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某兴趣小组利用玉米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A B C种子数(粒) 200 200 200温度(℃) 25 25 0加入的液体 土壤浸出液 蒸馏水 土壤浸出液萌发数(粒) 186 187 0(1)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 ,不利于萌发。(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3)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 。(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蒸馏水 (填“会”或“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5)为了进一步探究蒸馏水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若干生长状况相似的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图中 组试管中加入的是土壤浸出液,因为该液体中含有幼苗生长所需要的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即将结束,小林总结了几个使用碘液(碘酒)的实验,并进行了创新。请根据小林的总结及创新,回答下列问题。制作细胞临时装片(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碘液滴加在字母所示的位置染色效果最明显。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观察种子结构(2)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需要在纵剖面上滴加一点碘液﹐被染成深色的部位是图中[ ],说明其内含有大量的 ,它是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里。光合作用实质的探究(3)学习了“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后,小林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对实验进行了创新,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最后变蓝的是 (填序号)。 注:铝箔可以遮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①A叶中铝箔遮盖的部分②B叶片③A叶中铝箔未遮盖的部分 ④C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写出一点即可)。观察酵母菌(4)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用碘液染色后,酵母菌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和 。由此可判断,酵母菌跟动植物细胞一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 生物。27.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图乙为该小组进行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中,将绿色植物插入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瓶口用脱脂棉塞紧),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 (上升或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2)该小组根据图甲装置,使用了五组海棠树枝条进行探究实验,为保证变量的唯一,应选择 的枝条。(3)由图乙结果可知,该探究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填序号)。(4)根据图乙中 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5)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是 。(6)指导老师建议该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设置多组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28.下列实验装置,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是( )A. B. C. D.29.近年来衡阳某地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到大棚里采摘草毒、蔬菜,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图一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三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一中的B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用图三中的字母回答)。(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 (答一点即可)等因素的影响。(3)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 (填字母)点。(4)图三中的a过程能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其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内进行。(5)图四是某同学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 。(6)根据图二的曲线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判断的理由是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30.科普阅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的育种和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有卓越的贡献,其中袁隆平院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栽培品种较多。水稻的颖果长5~12mm、厚2~3mm,有多种形状和颜色,可为人类食用,经加工后称大米。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可以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大幅度地提高水稻产量。在部分品种和原始的野生稻中,有一种非常罕见的个体叫做雄性不育株,即没有花粉或者花粉不育,但雌蕊正常。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神奇的品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而变化:在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这时所有正常品种都能与其传粉和受精,形成杂交后代(即杂交种子);而在短日照、低温下又变成了正常的水稻,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和受精,完成繁殖。这种杂交水稻因为只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间体),所以称两系法杂交水稻(如图)。目前,我们国家的杂交水稻技术蓬勃发展,水稻产量不断攀升。超级杂交稻成果为中国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水稻叶片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制造的糖类,由____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根、茎和果实等其他部位。(2)据材料可知,袁隆平院士首先发明的两系法杂交技术,其中雄性不育株,即花蕊中___________发育正常,可知其在杂交的过程中提供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_。(3)光温敏雄性不育株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而变化,图中①的条件应该是____________。因此,雄性不育这一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考答案【知识点】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1.【答案】C【分析】叶芽的结构:①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②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③幼叶将来发育成叶;④芽轴将来发育成茎;⑤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详解】A.芽轴:是芽的一部分,发育成植物的茎,A正确。B.侧芽:是生长在植物茎节上的芽,能够发育成侧枝,B正确。C.幼叶:是芽内已形成的小叶片,但这部分并不直接发育成新芽,而是展开后成为植物的叶子。新芽指的是即将生长的新叶芽或花芽,C错误。D.芽原基:是植物体表形成芽的最初结构,会发育成完整的芽,D正确。故选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答案】C【分析】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持地表温度,进行保温,并且保湿,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详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C正确。【知识点】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3.【答案】B【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据此解答。【详解】绿色植物在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A不符合题意。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缓解温室效应,B符合题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C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从我做起、保护植被4.【答案】B【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为碳氧平衡。所以要维持生物圈中碳—氧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详解】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保护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C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等,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杯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B符合题意。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孢子植物的综合专题5.【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鱼缸长久不换水,鱼的粪便等积累,导致水中有机物质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绿膜是藻类植物,A错误。煤是由古代高大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堆积演变形成的,B错误。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时种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C正确。苔藓植物的叶只由一层细胞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故苔藓植物可以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D错误。【知识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观察6.【答案】B【详解】我们吃的大米来自水稻,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胚乳三部分。大米由水稻种子加工而成,胚乳储存大量营养物质,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大米种子的胚乳。【知识点】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过程7.【答案】D【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在这个实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两者除了种子的萌发状态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甲瓶和乙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萌发的种子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能量一部分会转变成热能散失,使得环境温度上升。可见,甲瓶内的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温度上升,而乙瓶内煮熟种子不呼吸作用,不释放能量,温度不上升,所以实验过程中甲、乙瓶内的温度不相同,B正确。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消耗氧气,而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可见,甲瓶内的氧气被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蜡烛会熄灭,而乙瓶内煮熟种子不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蜡烛会继续燃烧,该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C正确。呼吸作用确实会产生二氧化碳,但这个实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探究这一点,D错误。【知识点】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8.【答案】C【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详解】根冠和成熟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责的是分裂,只会使细胞的数目增加,并不会使细胞体积增大,伸长区的细胞长长,让根部变长。由此可见,根之所以能不断生长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所以,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伸长区,故C正确,ABD错误。【知识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9.【答案】A【详解】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种类总和居世界第三位,素有“裸子植物之乡”的美誉。点播:A.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红豆杉符合题目中“植物界‘大熊猫’”的描述,故A正确。B.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是著名的观赏树种。但同样,它并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故B错误。C.银杏虽然也是珍稀植物,但它并不是被称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故C错误。D.金花茶属于被子植物,但它并不是被称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故D错误。故选A。【知识点】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10.【答案】A【分析】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常见于根尖、茎尖的生长点及形成层。桃树枝条属于茎的结构,需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分生组织。【详解】形成层是侧生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茎加粗,A符合题意。筛管属于输导组织,负责运输有机物,无分裂能力,B不符合题意。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无分裂能力,C不符合题意。表皮是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无分裂能力,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1.【答案】D【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要胚是完整并且有活力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备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胚,胚不完整,而萌发的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因此,将大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被破坏了,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2.【答案】C【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光合作用会越旺盛,但超过一定的密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A错误。B.由题图可知,种植密度越大,呼吸作用旺盛,B错误。C.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D.由图可知,种植密度在m4之后,呼吸作用占优势,影响有机物的积累,不利于大豆生长,D错误。故选C。【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3.【答案】A【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详解】A种子只损伤到种皮和胚乳,但未损伤到胚,所以胚是完整的还有可能萌发;BCD种子损伤到了胚,使胚不完整,所以不可能萌发。故选:A。【知识点】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14.【答案】A【分析】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详解】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A符合题意。【知识点】藻类植物15.【答案】D【分析】藻类植物的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如衣藻、海带、紫菜等。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常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如墙藓、葫芦藓;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发达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如满江红、肾蕨、卷柏等。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详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具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苏铁属于裸子植物,错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和叶两种器官,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错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错误;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正确。【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16.【答案】B【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涨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由此可见,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③种子吸水、⑤营养物质转运胚芽、胚轴、胚根、①胚根发育成根、②胚轴伸长、④胚芽发育成茎和叶,B正确,ACD错误。【知识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叶片的结构、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7.【答案】D【详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经过碘液染色后,细胞核染色最明显,容易观察到,A正确。草履虫遇到棉花纤维为绕开,说明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菠菜叶片中靠近③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称为栅栏组织,C正确。观图可知,⑤管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管④管径较⑤大,说明可能是动脉或者静脉,因此④的血液流速比⑤快,D错误。【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18.【答案】D【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详解】曲线Ⅰ中只在6点~18点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是光合作用曲线;曲线Ⅱ在0点~24点全天(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是呼吸作用曲线,A正确。B.曲线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所以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C.正常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才能积累,植物体才能正常生长。图中a表示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植物白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b+c表示植物夜间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因此若一天中a>b+c,即a-b-c>0,则植物会积累有机物,C正确。D.图中a表示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植物白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阴雨天气,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则阴雨天气a区域的面积会减小,D错误。【知识点】植物生理活动的综合专题19.【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详解】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两种柳树幼苗的光合速率均逐渐增加,光照到一定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强,A错误。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垂柳的光合速率更高,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旱柳多,利于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旱柳释放的氧气比垂柳少,B错误、C正确。植物本身进行呼吸作用会放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一般不会放出细胞外,在产生的时候就会被叶绿体用来进行光合作用了,所以外界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D错误。【知识点】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20.【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有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A、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C、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C符合题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C符合题意;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苔藓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1.【答案】地球之肺;太阳能;裸子;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分析】(1)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水鹿、银杏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秃杉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云山自然保护区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草原生态系统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5)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22.【答案】积水会影响草莓根的正常呼吸;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BC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量;是;0-24点氧气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详解】试题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1)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原因是积水会影响草莓根的正常呼吸,即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导致植物就会死亡。(2)蓝莓授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授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通过放养昆虫帮助其传粉或人工授粉可以弥补自然授粉的不足从而提高产量。(3)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BC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第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CD段,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这24小时蓝莓积累了有机物,原因是0-24点氧气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点】叶片的结构23.【答案】气孔;叶肉;光合作用;有机物;导管。【分析】如图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详解】解:叶片结构包括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叶脉.由图表可知①是蒸腾失水的“门户”,①应为气孔.叶肉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②为叶肉,③为光合作用.叶脉有导管和筛管组成,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管道;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故得④为有机物,⑤是导管.故答案为:气孔;叶肉;光合作用;有机物;导管。【知识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24.【答案】(1)叶绿体 光(2)氧气(3)光照强度(4)淀粉 ③【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这些绿色颗粒是叶绿体,它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发生在其中的能量转换是光能换转化为化学能。(2)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黑藻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最可能是氧气。(3)②组和③组对比,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时间相同,变量是光照强度(②组1盏50WLED灯,③组2盏50WLED灯),所以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液检测黑藻叶片中淀粉含量判断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越强,制造淀粉越多。第③组光照强度最强,光合作用最强,制造淀粉最多,所以碘液染色后颜色最深的是③组黑藻。【知识点】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植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25.【答案】充足的空气;A组和C组;93%;不会;甲;无机盐【详解】(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等,实验中加入的液体不能浸没种子,否则种子会因为缺少充足的空气,不利于萌发。(2)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应选择A组与C组进行对照实验。(3)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的种子数÷总种子数×100%,所以表中A组的种子萌发率为186÷200×100%=93%。(4)根据A、B组实验结果可知,蒸馏水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5)蒸馏水与土壤浸出液在物质成分上的最大区别是蒸馏水中无无机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甲组试管中的植物生长旺盛,说明甲组试管中含有土壤浸出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观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26.【答案】(1)生理盐水 清水(2)① 淀粉 子叶(3)③④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合理即可)(4)淀粉粒 真核【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步骤一般包括:擦、滴、撕、展、盖、染等;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包括:擦、滴、刮、涂、盖、染等。图中①胚乳,②子叶。【详解】(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都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2)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需要在纵剖面上滴加一点碘液﹐被染成深色的部位是图中①胚乳,说明其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它是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而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具有两片子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3)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所以三片叶最后变蓝的是③。①A叶中铝箔遮盖的部分无光,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②B叶片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③A叶中铝箔未遮盖的部分能够见到光照,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会变蓝; ④C叶片和B叶片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C叶片有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最后变蓝的是③A叶中铝箔未遮盖的部分和④C叶片。A叶片中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B叶片和C叶片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4)酵母菌具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有一种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碘液就是一种碱性染料;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用碘液染色后,酵母菌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和淀粉粒。由此可判断,酵母菌跟动植物细胞一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知识点】【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科学方法】设置重复组、蒸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27.【答案】下降;长势相同或叶片面积相同;①;①②③;光照越强,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图甲中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玻璃瓶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因此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2)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量,即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棠树枝,这些枝条应长势相同,叶片面积相同。(3)在对照实验中,其对照作用的是不做处理的①,其他的几组都做了一定的处理,是实验组。(4)对照组为①,①②③的实验的变量是风速,①④⑤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因此,①②③的实验的变量是风速,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5)①④⑤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6)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接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知识点】【科学方法】对照实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究过程28.【答案】D【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详解】该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不符合题意。B.该装置用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实验现象是燃烧的木条放入瓶内立即熄灭,B不符合题意。C.该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实验现象是塑料袋内壁上出现小水珠,C不符合题意。D.萌发的种子在密闭瓶子内进行呼吸作用,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之变浑浊,证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知识点】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9.【答案】(1)a、b、c;(2)二氧化碳浓度;(3)G;(4)线粒体;(5)二氧化碳;(6)大于;一天24小时后(H点)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初始(E点)的低【分析】图一: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B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零,表示此光照强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零,表示此光照强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CD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图二: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当曲线上升时(EF和GH),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FG),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F、G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三:a过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b过程水蒸气从叶片散失,为蒸腾作用;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光合作用。【详解】(1)在图一中的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此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植物同时进行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和c光合作用。(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说明光合作用还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3)根据分析可知,当曲线上升时(EF和GH),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间段内植物表现出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不断下降;当曲线下降时(FG),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间段内植物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浓度不断上升,所以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G点。(4)根据分析可知,a过程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进行的。(5)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一天24小时后(H点)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初始(E点)的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点睛】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考试的常考点,需要熟练掌握。【知识点】花的结构和分类、茎的基本结构及功能、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30.【答案】(1) 光合 筛管(2) 雌蕊 卵细胞(3) 长日照和高温 基因和环境【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详解】(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2)据材料可知,袁隆平院士首先发明的两系法杂交技术,其中雄性不育株,即花蕊中没有花粉或者花粉不育,但雌蕊发育正常,可知其在杂交的过程中提供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3)据资料可知,光温敏雄性不育株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而变化,图中①的条件应该是长日照和高温下。因此,雄性不育这一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