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章认识细胞1.1走进生物实验室第1课时课件+学案+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章认识细胞1.1走进生物实验室第1课时课件+学案+答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第1课时
新知导入
美丽的生物世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探索工具,对于探索工具你知道有哪些呢?
教学目标
1.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 说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和使用生物学实验器具
最早的显微镜是公元1600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他用两片透镜制作了能放大10—30倍简易的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明真正的显微镜。它有一根内装透镜的简易皮管,安放在一个可调整的架子上。用灌满水的玻璃球把光聚焦到物体上。它能够把物体放大140倍。他用这个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目镜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镜臂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镜柱
反光镜
镜座
镜筒
目镜上面标注的数字表示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数字“10”表示物镜的放大倍数
一、认识光学显微镜
作用:握镜作用
镜臂
镜柱
镜臂
镜座
镜柱
作用:支持作用
镜座
作用:稳定显微镜作用
二、认识光学显微镜各结构部分的功能
压片夹
压片夹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
载物台
载物台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
二、认识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作用:调节焦距,可以粗调物像,升降的幅度较大。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粗准焦螺旋
作用:调节焦距,精调物像,升降幅度较小。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二、认识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作用:调节进光量
特点:圆板上的孔称为光圈,光圈有大有小,可调节进光量。
遮光器
二、认识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上端较平
上端具有螺旋
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短
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
二、认识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一、选择目镜和物镜:
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二、对光:
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找到白亮视野。
反光镜:明亮环境用平面镜
较暗环境用凹面镜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三、制作、放置装片:
1.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醮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把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四、粗调节:
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2.一只眼睛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五、细调节:
1.移动玻片标本,能够将所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
新知讲解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4.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四、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新知讲解
四、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安全标识
课堂总结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显微镜
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认识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
光学部分
支持部分
调节部分
选择目镜和物镜
对光
制作、放置装片
粗调节和细调节
观察器具
解剖器具
计量器具
加热器具
通用器具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课堂练习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B.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C.右眼闭上,左眼观察
D.左眼闭上,用右眼观察
2.下列不属于显微镜结构的是(  )
A.镜筒和镜臂
B.镜座和压片夹
C.载玻片和盖玻片
D.物镜和反光镜
C
A
课堂练习
3.下图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要把字母e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哪个方向移?(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D
C
4.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5×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5×
课堂练习
5.图1为显微镜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图2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小辉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对光的过程中,转动转换器使②号镜头对准通光孔
B.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选择①号镜头与④号镜头组合
C.略微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D.由视野A转到视野B,应把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C
课堂练习
6.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错误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物像较暗﹣﹣用凹面镜反光
D.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7.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物镜上
A
A
课堂练习
8.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象是“b”
C.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9.低倍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再换成高倍镜,则视野的变化(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C.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B
B第1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找出答案
1.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目镜物镜反光镜
2.、选择目镜和物镜对光制作、放置玻片粗调节和细调节
①较低
②转换器低倍通光孔反光镜视野
③载物台通光孔粗
④转换器物镜通光孔
①倒立哪一方下方
②大光圈凹面镜小光圈平面镜
③目镜玻片
④少体积越大越暗多体积越小越亮
3.(1)放大镜 (2)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3)量筒 (4)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二、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B 2、D 3、D 4、B 5、C 6、A 7、D
8.(1)① 转换器 ③ 遮光器 ⑦ 反光镜 (2)⑤ 粗准焦螺旋 (3)⑥ 细准焦螺旋 (4)右下方 (5)B第1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能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能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和药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找出答案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单筒式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择目镜和物镜时,选择放大倍数 的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时,先选择合适的目镜;再转动________使________物镜对准________;应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最后转动________,从目镜中看到白亮的________就可以了。
③观察时,先将一薄而透明的材料做成玻片标本,将载玻片放到________上,
移动载玻片,使要观察的物体位于________的中央;再顺时针转动________准焦螺旋下降镜筒使物镜与载玻片靠近,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最后一边左眼注视目镜,一边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④实验完毕,将显微镜擦干净。转动________,把两个________偏到________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底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①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虚像,当物像偏向哪一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就应向________移动(如:物像偏向下方,玻片标本应向________移动,就可以将物像移至中央)。但如果要将污点移出视野,则要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②外界光线较暗时,显微镜下应将视野调亮,可以使用遮光器上的________,反光镜的________;外界光线较强时,应将视野调暗,可以使用遮光器上的________,反光镜的________。
③判断显微镜下污点位置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随之转动则在________;若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污点随之移动则在________;如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一转二移法)
④观察同一材料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________,但________,所看到的视野________。放大倍数越小下所看到的细胞数目________,但________,所看到的视野________。
3. 其他常用的实验器具
(1)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器具有________等。
(2)实验中常用的解剖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小学的科学课中你曾使用的计量器具有________、天平等。
(4)可以用来加热的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C.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
D.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图中能调节镜筒高度的结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3.红微藻是一类藻类,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向右移动装片
③向左移动装片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①④ D.③①④
4.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可以使得人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细胞的镜头组合是(  )
A.④和⑥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⑤和⑥
5.小强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困难,你给出的正确解决措施是(  )
A.视野太亮——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
C.物像太小——转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D.发现污点——转动反光镜
6.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对显微镜的操作合理的是(  )
A.在取拿显微镜时,严禁单手斜提显微镜,以免反光镜滑出跌落
B.安放显微镜时,要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左侧边缘7厘米的地方
C.在对光过程中,为看到明亮视野,双眼要睁开,并且右眼注视目镜
D.一名同学观察到物像后,可以将显微镜直接递给其他同学观察
7.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器具。下列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主要操作步
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取镜与安放 ②放置玻片标本 ③观察 ④对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8.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对光时,要转动[________]________,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________]________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________]________,直到看到一明亮的视野。
(2)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面看着物镜镜头,然后转动[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3)如果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为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为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若要使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________。
(5)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_。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象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